旁边的宋玉诚眉心微蹙,看着窗外,默不作声。两人已经形成了默契,即在未进行现场勘探之前,不对案情进行讨论。只因两人一个犯罪心理侧写,一个法医,都是需要凭着现场的痕迹来对案情进行主观的猜测推断。所以不想在这之前,就因为旁人的观点对案件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C市离省城不算太远,不到两个小时,两人就赶到了案发现场。此时天已经蒙蒙亮了,雨后,江边的草木青翠欲滴,不远处,一座大桥在江面上架起,气势恢宏。
重重的土腥味混杂着鱼的腥气,在雨后清新的空气中格外明显。刁书真皱了皱眉,沿着风光带上的水泥路一路走去。
现场位于江边的风光带,距离一桥不远。风光带是C市集旅游、休闲、防汛、珍惜动植物保护为一体的一处公共设施,大致分为三层:最上边是沿江大道,是河西的一条主干道;垂直往下五米是水泥路,是健身、游玩、观景的场所;再往下才是真正与江水相接的江畔。
此时正值汛期,昨夜又下过来一场雨,江边的水位线比平时高了约有两米,已经淹没了现场。
现场已经拉起了警戒线。刁宋两人出示了自己的警官证,拉开警戒线,戴好塑料鞋套,踩进现场的积水和污泥里。
今早,潮水褪去了不少,岸边的污泥里堆满了冲上来的乱七八糟的垃圾,都是塑料袋和方便面桶之类的东西。报案人是船上的一名挖沙工人,据他称,凌晨三点多左右,因为雨势渐大,有不少灌进了船舱,他便想着弃船上岸。深夜,又是大雨,他才刚下船,脚下便踩到了一个软绵绵的东西,便报了案。
尸体头南脚北,呈仰卧状。身上覆盖着污泥,看不清楚面容。在拍照留底工作完成之后,刁书真戴上手套,蹲下来细细查看,死者的双手被玻璃绳缚在身前,脚踝处也被同样的绳子捆缚在一起。玻璃绳是红色的。死者的脸上也糊着黑泥,现场的法医正在一点点将其清理。渐渐露出下面扭曲而惊恐的面容。死者双眼大张,口中塞着一团袜子。似乎想要竭力吸入点空气,可惜灌入她口鼻的,不再是新鲜的空气,而是粘稠的污泥。
刁书真和宋玉诚眼神相会,点了点头,退开一边。
恐惧。刁书真从蹲下起身的时候,她的眼前蓦地一黑,供应不上血液的大脑像是个坏掉的电视屏幕,出现了一阵黑白的光点。
那一瞬间,恐惧击中了她的心脏,像是一只大手攥紧了她的心脏,神经发紧,痛得几近窒息。她竭尽全力地呼吸,拼命地抽动自己的膈肌,直到小腹微微抽搐,可是救命的空气像是凝固住了一边,吸不上来。她几乎要软倒在旁边,宋玉诚身子前倾,似乎要冲过来扶住她。
她与宋玉诚对视一眼,脚步虚浮地穿过警戒线,到了上方的人行道上。
终于冰凉的空气灌了进来,气道和肺叶火辣辣的疼痛。她剧烈地咳嗽起来。咳着咳着,她的喉咙痒起来,难以抑制干呕。
她转身,踉踉跄跄,可以说是连滚带爬地返回岸边。她折下身子,呕出几口酸水,甚至带着胆汁的苦腥味。
她知道旁边的几个市局的侦查员惊诧之中流露出鄙夷的神情,这种不算血腥的现场就受不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怎么当个刑警,还是所谓的省厅的犯罪心理学专家?
刁书真对这种惊诧和鄙夷早就习以为常她坐在台阶上,拧开一瓶水,微微漱了漱口之后,终于微微缓解了那种濒死的恐惧感。
她并不是对犯罪现场的血腥残忍而感到崩溃,而是因为某种灵敏却又不详的天赋,她能够对别人的强烈的情绪,甚至一部分思维而感同身受。
实际上,无论是心理学还是犯罪心理学,其中的一大原则就是:承认人生而孤独,一个人,终究是不可能完全明白另一个人的感受的。就算有了相同的经历而产生某种近似的感情,但每个人依然彼此隔绝,发着自己独属而又孤独的频率,喜怒哀乐,冷暖自知。
但有的某些特异的人,就像是一台敏锐的能调频的收音机,能准确接收到其他人的情绪波动,甚至还可以捕捉到很久之前,残留下来的信号。甚至还可以将这种情绪波动,具象为可见的光,可描述的味道,可嗅到的气味等等。
比如,室友宋玉诚心情愉悦的时候,就会发出一种类似于大橘猫毛皮颜色的暖光,而微有点生气的时候,会发出初春水面薄冰那种近乎透明中带点浅蓝的反光。
正因为刁书真毕业于Z大的心理学专业,她才很清楚地知道,这并非出自于心理学知识的分析或者判断,而是某种说不清道不明,近乎于直觉的东西。
但是,刁书真也并非随便就可以到达这种状态试想一下,若是随便就会被卷进其他人的情绪洪流,那么就会模糊他者与自我的界限,丢失掉自我。更何况,想刁书真这样经常亲临犯罪现场的人,如果每一种死亡的痛苦都恐惧都亲自承受,那么再坚强如同钢筋混泥土般坚不可摧的精神亦是无法承受的。
刁书真根本就不是主动放松自己的精神屏障,来捕捉现场遗留的痕迹。她是如同江中的一页小舟,被情绪汹涌的洪流所卷入其中的。
挣扎。抽动。战栗。扭曲。窒息。
刁书真闭上眼睛,眼前一片花白,抽象出来只余黑白线条的凶案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