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出仕(士) 作者:黄姜
到腊月中旬休沐之前的那几天,在散值之后,黎池还留在户部衙门,每天加了半个时辰的班。
终于是赶在腊月十八散值前,做完了公务。腊月十九是中旬休沐日,腊月二十就正是五日一朝的上早朝的日子。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的,腊月二十和二十五两次早朝,已然成了朝廷各衙门盘点一年政务的朝会。反正在大燕开国皇帝燕太祖时期,以及贞文早期,都是没有这个惯例的。
黎池以前在清闲的翰林院,腊月二十和二十五这两次早朝,于他来说并无任何特殊。因为翰林院一年到头,就没有什么好盘点的,而且这又是王掌院的事情,与他无关。
吏部与户部,是这两次盘点朝会中的主角,因此就连黎池这个两广清吏司的郎中,也要出列盘点一番。
或许是贞文帝关心黎池这个升任户部的臣子,轮到户部盘点时,特意第一个就点了他。“和周啊,你来盘点一番。”
“……以上即为今年两广行省的钱粮总体收支情况,根据近三年的钱粮收支状况推测,明年两广行省若依旧风调雨顺,则钱粮收支大体不变,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黎池的声音清朗又温和,说话条理清晰且数据详实,也就显得非常有理有据。
“据说,前几天都散值了,你还在户部衙门里不肯走?”黎池盘点完之后,贞文帝有没对他的盘点进行点评,倒是先问了这个问题。
黎池面色惭愧地躬身一礼,答道:“回禀陛下,之前确实有三天是这样。只因臣初任户部郎中,对户部的公务还不太熟练,就只能多费点时间去做,所谓勤能补拙嘛。所幸臣与几个主事一起,最后也勉强完成了年尾盘点。”
贞文帝坐在上首宝座上,在黎池回话时,就一直静静地看着。
等黎池答完之后,贞文帝这才笑了出来:“哈哈哈!好一个不太熟练!好一个勤能补拙!巩爱卿,你觉得这黎和周说得怎样?”
户部尚书巩仁奇手执奏板,出列行了礼,回禀道:“回陛下,黎郎中说得好,也说得不好。这说的好嘛,自然是黎郎中盘点得很好,细致却不繁琐,还将明年的钱粮收支情况也做了预测,早早地就做到了心中有数。
说的不好嘛……就是黎郎中过于自谦了!这哪里是不熟练啊,这是已将公务做到了至臻化境的地步啊!”
巩仁奇有认真在听,贞文帝也就满意了。“和周,听见没?你们户部尚书在夸你呢。”
黎池闻言,赶紧向巩仁奇行了一礼,“谢巩尚书夸赞。”
下面两个臣子在行礼或回礼,贞文帝又继续说道:
“这样,和周你既已连明年的钱粮收支情况,都做了估算,朕就特许你两广清吏司,可根据你的估算,开年年初就提前支出钱粮,发放下去。不用等到年尾的时候,盘点了再才发放下去。”
第150章
户部主管天下疆土、田地、户籍、赋税和官员俸饷等财政事宜,日常主要政务又以钱粮的收支为主。而‘收‘主要是赋税,‘支‘则主要是官员俸饷、军费和行政费用等。
大燕的赋税实行中央集中管控,每年春、秋两季的田赋,以及秋季的人头税,地方上收齐之后,留存一部分在府县,其余部分则起运到京城或边防卫所。
起运到京城的那部分赋税,存储进户部管辖下的仓库中。而留存在府县的小部分赋税,则会用于当地军费、官员俸饷和行政费用。
不过留存府县的钱粮,并不能随意取用,要等到年尾户部审核过后,才能下发下去。
举个例子,黎池现在盘点的支出中,有今年两广行省的官员俸饷支出。但这个俸饷,其实理论上并未支付给官员,而是等黎池这边审核通过之后,再才发下去。
除了官员俸饷,还有当地军费和行政费用,也是如此。
当然,规定是如此规定的,但像军费这样明显不能拖欠的,以及一些不能拖欠的行政费用,肯定是要提前取用了的。
燕太祖起初定下户部审核通过账目之后,地方上才能下发银钱的这个规定,本意是为了防止地方官员奢侈贪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