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1章
    简婉清算是她在娱乐圈为数不多的朋友,不过却也没有深交。
    “我妈昨天给我寄了一箱你种的水果,特别好吃,我想问,你还有存货吗?”
    原来如此。
    都是冲着自己的水果来的,不过她不打算卖水果了。
    等明年院子里的水蜜桃跟葡萄成熟了再卖,或者等后山的果树结果了再说。
    许清妍捧着手机,快速打下几个字:
    “水果暂时卖完了。”
    想了想,又补充一句话。
    “不过,有蜂蜜柠檬百香果酱,美白养颜,你要不?”
    她之前买回来的蜜蜂,已经在空间里安家落户了。
    一大堆蜂蜜巢,再不消化掉,就要泛滥成灾了。
    蜜蜂喝了灵泉,在空间里又有灵气的滋养,产出的蜂蜜绝对是美白绝品。
    所以这段时间,她打算弄蜂蜜柠檬百香果酱卖。
    只要明天到镇上一趟,象征性买些水果回来,谁知道她是用空间里的水果做的。
    只要卖出去的果酱,有个明路她就不怕。
    正所谓,一白遮三丑。
    没有哪个女生能拒绝得了美白的诱惑。
    又是一条赚钱的法子,她实在是赚钱小能手。
    许清妍消息一发出去,简婉清立马回了三个字,字里行间充满了急不可耐。
    “要要要。”
    “ok,到时弄好了,你发个地址给我,我寄给你。”
    “没问题,爱你(*^▽^*)。”
    消息发完,简婉清立即转账。
    许清妍好奇点开一看。
    哦豁。
    整整10万元。
    不愧是有钱人。
    “收到,等我的好消息吧。”
    两人简短又聊了一会儿后,许清妍看着转账记录沉思起来。
    到时,这个果酱定价多少比较合适呢?
    还没开始,简婉清就把价格给抬上去了,这下她有点犯难了。
    不能太便宜,也不能太贵。
    毕竟,华国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太贵他们买不起。
    太便宜,到时需求量一上来,又搞不定。
    思来想去,最后许清妍决定每瓶定价1000块,而且限购。
    每天只上架50瓶,1个月就是1500瓶,家里这么多人,肯定忙得过来。
    第116章 再遇李三桂
    决定好后,许清妍眼皮都已经开始打架了。
    一看手机。
    果然,已经10点了。
    再不睡觉,明天就起不来晨跑了。
    按理说她现在都开始修仙了,应该很精神才对。
    可是每天只要一到10点,她就困到不行,一天起码得睡够7个小时才行,中午再补1个小时的觉。
    修仙也阻止不了自己睡觉,她都觉得自己修了个假仙。
    一夜无眠。
    第二天一早,许清妍两人一狗一虎晨跑完,许清妍就开车到镇上买玻璃罐子跟水果了。
    上次买的玻璃罐子剩得不多,得再买一些。
    老板见到许清妍,眼睛顿时亮起来,脚步飞快朝她奔去,满脸笑容问道:
    “许老板,这会又是买罐子?”
    上次许清妍在他这里总共买了一万多个玻璃罐子,10块1个,足足赚了十几万。
    可把他老婆乐得找不着北,夸他能干。
    “昂。”许清妍朝老板点头,“我要1600个,等会儿你把货直接送到水云村许家就行。”
    唫!!
    发啦发啦。
    今天又是个好日子。
    一开张财神爷就上门,这不是发了是什么?
    “许老板,还是一样的规格吗?2升的罐子?”
    “对。”
    闻言,老板喜上眉梢,转身跟一旁的员工嘱咐:
    “快,去仓库看看玻璃罐子,等下你们把货都运到许老板家,切莫耽误了许老板的大事。”
    老板也是个e人,见许清妍买了这么多罐子,自来熟跟她聊起天。
    “许老板,你这次买罐子是干什么用的?”
    上次是装蜂蜜,这次总不会又是装蜂蜜吧。
    许清妍种的水果可好吃了,她现在都没有直播卖货了,岳母跟老婆孩子每天都在碎碎念。
    听得他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山里蜂蜜多,最近打算弄些蜂蜜柠檬百香果酱卖。”
    她之前答应粉丝,每周至少抽空直播一次,可这么多天,她还没直播呢。
    这次直播,可不得卖点货,好安慰下他们的情绪。
    老板心脏骤然狂跳,双目圆瞪,声音不由拔高几度,“真的?”
    “嗯,千真万确。”许清妍低头捣鼓手机,直接扫码付款。
    “叮~”
    “支付宝到账1.6万元。”
    “老板,玻璃罐子就麻烦你等会儿帮忙送了,我还要去买水果。”
    丢下话,许清妍便抬脚离开,朝水果批发店走去。
    空间里还有很多柠檬跟百香果,许清妍只是象征性到水果店买了一批水果。
    买完水果,许清妍又转身到另一家店,买了些画符用的纸笔跟红砂等。
    买完东西后,许清妍正准备往回走,突然瞥见高强正带着几个手下,气势汹汹朝另一个方向走去。
    看那样子,八成是去要债的。
    华国近几年经济不大景气,估计他要债要得也挺辛苦的。
    明明是开小贷公司的,偏偏长了一副开高利贷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