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妃权倾天下 作者:承九
医妃权倾天下 作者:承九
894改革,一个大损招
萧天耀给皇上的那封信,就是当日前来勤王保驾的朱将军秘密送给萧天耀的,是以皇上的口吻、皇上的笔迹,并落上了皇上的私章的通敌卖国的信。
这样的一封信,要是落到有心人手里,皇上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这信是怎么一回事?”看到信的刹那,皇上自己也懵了。
他是当帝王的人,就是再蠢、再傻也知道,与他国合作这种事,是绝不能留下文字证据的,他身边又不是没有人,随便叫一个人传话,也比写信好万倍。
“奴才不知,是萧王命奴才呈给圣上的。”小太监如实说道。
“可有人看到?”这封信,简直是要毁他一生的名誉。
“无,萧王殿下吩咐,不许任何人查看。”小太监低眉顺眼,没有一丝心虚与不安,摆明了是什么都不知。
如果是以往,皇上本着宁可错杀,也不放过的原则,必会取对方的性命,可现在?
偌大的宫廷,他能信任的人越来越少,他宫中的人杀一个便少一个。
“退下吧。”皇上拿着信,心里却想起另一件事。
不等把信的处理完,皇上就下了旨,将宫中的太监宫女放出去,重新采选。
如此一来,不管那些人是谁的人都不重要,反正人全部在宫外。
消息一出,鸾凤殿的皇后差点吐了口血,好不容易趁皇上昏迷不醒,把内廷掌握在手中,在宫中各种布满了眼线,可皇上一句话就让她功亏一篑。
她就说了,皇上不该醒!
周贵妃得知此事,脸色也不怎么好看,这段时间她也没有少做小动作,不过相比皇后她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她的荣宠都来自皇上,皇上好了对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解决了宫中用人问题,皇上才将注意力放在信上,细细的将信看完后,皇上亲自将信烧了,将灰烬辗碎,泡在水里,这才安心。
当夜,皇上就把暗中的人找了出来,让他们去查他昏迷前谁有机会动到他的私印。
皇上的人下了狠心去查,可最终查来查去的只有几个宫女、太监,而这些人早在皇上昏迷不醒时失踪了。
线索断了,这封信的来历也就断了,所有的线索都在萧天耀手里,可萧天耀是绝对不会告诉他的。
“朕,这一次输的不冤。”显然,这一局的交锋他输了,不过皇上并没有往心里去,毕竟他那时昏迷不醒,便是输了也不可耻。
信件的事就此过去,但皇上心中的怀疑却没有消,现在他不相信任何人,尤其是在他的人查到皇后与周贵妃的种种动向后,他谁也无法相信了。
花了五天的时间,查清该知道的事后,得知帝国使团在来的路上,皇上心情大好,又安心养了十日。
这十日皇上并非在安心养伤,而是暗中联系自己的旧部,准备一举夺权。
半个月后,皇上大病初愈,初次上早朝。早朝上皇上暗中的联系的人,一连上了三封折子,其中最重要的一封就是改革。
皇上要重新改革官制和军部,要将六部改为十部,取消内阁,军部将领领军的地方也不再是终生制,而是轮换制,每三年轮一次,从今年开始轮换。
改革的方案一出,满朝皆静,林相和六部尚书皆神色不安,他们不用脑子想也知道,皇上这是针对他们。
“众位爱卿可有异议?”皇上高居首位,将一众大臣的神色尽收眼底,见他们神色慌张,不屑的一笑。
皇上就是皇上,他的权威任何人都不能挑衅。
皇后再能干又如何?他金口一开,皇后花数十年布的局,便可以轻易毁去。
萧王权势再大又如何?有北域王的财力支持,有中央帝国的声援,他有足够的底气改革,削分六部的权利。
满朝大臣不言语,低着头看着鞋尖。
这个时候不发表意见,就是不同意,但皇上并不将他们的反对放在眼里,直接点了萧天耀的名:“天耀,你怎么看?”
“臣弟无异议,皇上改革六部,大大的减轻了众位大人的负担。军方的轮流制虽会影响士兵的凝聚力,但慢慢磨合就无事了。”萧天耀满不在乎的开口。
改革?
皇上闷了十五天,就闷出这么一个损招?
皇上以为改革会动到他的利益?
不,改革动的是世家的力量,世家绝不会允许皇上改革,削弱他们的权势。
“萧王无异议,右相呢?你们可以有异议?”皇上象征性的寻问道,本以为有萧王带头,这些人不会吭声,没想到右相一开口就道:“皇上,六部改十部,朝廷官员数量不够,需要重新选拔官员,不知这些人如何选择?另外,增加近一半的官员,国库可有银子支付相应的俸禄?”
东文虽富,但富的是百姓,朝廷每年的税收也只勉强够用,突然增加近一倍的官员,哪来的银子?
“银子的事不用担心,朕已让北域重新交税,北域王已同意了。”要是没有事先准备,皇上怎么敢胡乱开口说改革。
“那真是太好了,不知北域是定税制?还是分税制?北域王可以说一年上交多少税收入,由谁派人去收?”右相一脸惊醒,一连串的问题砸下来。
皇上早有准备,一一回应。
北域用的是定税制,他们交上来的税收,正好可以养多出来的四成官员,北域付出这么多只有一个条件,保证新增的四成官员有一成是北域人。
这世上没有无所求的,北域给出这么多好处,只要一成的名额算是亏了,但这种事最终谁胜谁亏,谁说的准呢?
要知道,这四成人可是全靠北域养的,一旦北域翻脸,东文的国库就要出问题了。
事关重大,右相的问题虽得到解答,可仍旧没有表态同意改革,同样武将们对皇上所说的轮换制,也持排斥的态度。
带兵不是儿戏,朝廷拨的银子根本不够养兵,他们的兵都是自己花钱一点点养的,已经养出了感情,皇上突然要他们交出来,不管是出于利益还是出于感情,他们都没有办法接受。
还有,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三年的时间太短了,他们甚至还没有摸不清当地的清况,就要调走了。这样一来,真要打仗,他们拿什么开打?
于是,皇上提出改鞋,除了萧王明确表示没有异议外,文武大臣都不同意,事情陷入僵局……
894改革,一个大损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