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大丈夫 作者:话凄凉
武昌,原本集结于襄阳防备顺军的明军,分兵去守武昌,抵御张献忠,便知道机会来了。
他探知襄阳兵力空虚,而李岩似乎有取襄阳的意思,所以赶紧通知高义欢。
高义欢明白高祖荣的意思,就是趁着湖广局势变化,抢先一步拿下襄阳。
高义欢看完书信,不禁一阵沉思,这确实是一次机会。
虽说他的人马训练还不足,比较菜鸡,但是襄阳的左良玉,比他还要菜鸡。
明末那些流寇,还有左良玉,极短的时间内,就拉出十多万人马,而那么短的时间内拉起来的军队,战力可想而知。
高义欢的人,虽然也还称不上精锐,但打这些乌合之众,应该问题不大。
他去打一打,未必没有机会拿下襄阳。
占据豫州南部,然后南下夺取襄阳,是高二哥早前就定下的策略,所以看完书信,他立刻就动心。
高义欢决定下来,心里却也不禁一叹。
大明朝廷这艘老船,已经是处处漏水,李自成没堵住,关外的清军也没堵住,现在张献忠又在湖广做大,让任何一人对于明朝的局势,都看着头皮发麻。
即便是把大明jiāo给他,估计也是回天无力。唯有丢弃北方,退守江南,或许还能形成南北朝的格局,想要内平流寇,外御悍夷,估计是不可能了。
高义欢微微沉吟,便开口对李虎说道:“李虎,我修书一封,你带回去给赵大宪和鲁义方,让赵大宪加强士卒的训练,再告诉鲁义方,冬小麦一收,先把上半年的田赋收上来~”
此时已经是崇祯十六年六月,清军是崇祯十七年四月底入的关。
如果历史还像原来的轨迹一样演进,那留给高义欢的时间已经不到一年。
一年之后,如果他翅膀不够硬,扇不起风浪来,不足以扭转历史的大势,那剃发易服,不从者斩的局面,还是会出现。
到那时,整个天下都会成为八旗的猎场,沃野千里的汉土,都会成为旗人的庄园。
汉人则要被奴役数百年,而整个汉人的脊梁骨,则会在扬州、在嘉定、在江yin、在一场场的屠杀中,被彻底折断。
虽然高义欢知道自己现在扩张太快,根基不稳,容易步李自成的后尘,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够在关键的节点来临之前,变强一点,变大一点。
当下高义欢便找来笔墨,写下书信,让赵大宪和鲁义方备战。
以便等高义欢回到汝泞时,山东之行的人马能够休整,而汝宁的人马,则能立刻踏上征程。
写完书信,高义欢让李虎立刻返回,然后叫来亲卫吩咐道:“去,让斥候密切注意东岸的情况,有什么事情,立刻来告知本将~”
(求支持正版阅读,求书单推广,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69章 赴国难
崇祯十六年,六月二十日,临清城。
自从清军攻入山东,临清已经被围七个月。
城头上,守城的明军和城中的青壮遍布在城墙上下,消瘦的士卒或躺或卧或坐的靠着城墙,一片寂静无声。
许多士兵抱着兵器,靠着残破的女墙坐着,目光呆滞,神色凄惨。
七个月的时间,富庶的临清城,也已经粮食断绝。
连日来士卒们都只能喝一碗一稀粥,民夫和fu孺更是粒米未进,城中已经开始食人。
饥渴和恐惧,正撕咬着守军的意志,城中将士的精气神,被慢慢消磨干净,士卒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城头上,瘦了一圈的王彦坐在一截檑木上,旁边不远处,则坐着枯瘦的高名衡。
前不久,主持城防的按察使战死于城东,高名衡便成了临清的主心骨,他亦为曾下过城头。
历史上,高名衡在开封失守后辞官归乡,清兵突然杀入山东,高名衡在沂州没有机会施展善守的才能,就在城破后与妻自杀殉节。
这次临清州有所准备,但能守到现在,也到极限了。
此时三守开封城,让流贼无计可施的高名衡,闭目坐在木箱上,周围坐了不少士卒,都不说话,城上出奇的安静。
这时城墙台阶上,忽然一个身影一瘸一拐的爬上来,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