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世家再醮记_分节阅读_164
    世家再醮记 作者:华飞白

    不多时,这一大三小便用过了朝食,一同去附近的小楼中探望王旼。远远望见王旼正乖乖坐在小楼前的树荫下摇头晃脑背《诗》,崔沛捧着文卷立在旁边,他们便停下了脚步,不欲上前打扰。然而,王旼似乎发觉了他们的视线,悄悄地往这边看了一眼。一根柳条做的鞭子毫不留情地抽在他身侧的树干上,严厉的少年先生敲了敲他的额头:“专心些。”

    于是,王旼带着几分委屈,抽了抽鼻子,垂着眼睛继续背下去。而被那一鞭子吓了一跳的晗娘、昐娘不由得流露出些许担忧之色:“崔先生该不会……”“崔先生真吓人,郎君们进学原来这么可怕?”

    “放心。”崔简低声宽慰她们,“先生其实很温和,也不过是吓一吓二郎。”崔沛待他和崔会一向很不错,他也从未见过这样扳着脸的先生。不过,仔细说起来,连他也不得不承认,获得这般待遇的王旼确实是自作自受。

    “二郎以读书来讨价还价,确实需要教训。”王玫一叹。学习最重要的便是态度问题。与聪敏却耽溺于玩乐的学生相比,天下的先生们都更喜欢愚笨却勤奋的学生。当然,如果又聪明又勤奋,两样都占全了,就是先生最疼爱的学生了。王旼还小,玩心重可以原谅,但不正视学业却需要尽早扳回来才行。不过,若是因自己犯错而错过如此有趣的山居生活,小家伙恐怕会一直念念不忘罢。可能反倒对往后的学业不利呢。“过两天,他若是表现好了,我再向先生求一求情,让他也能出来顽一顽。”

    而后,王玫便带着孩子们去了厨下。因丹娘早便遣人过来了一趟,厨子厨娘们已经备好了做抹茶饼的材料:自家茶园产的蒸青茶叶已经碾成了细细的茶粉,上好的糯米面加上牛乳、蔗糖、茶粉揉成了劲道的翠绿色面团。红豆沙、绿豆沙、芋头泥、栗子泥都已经加上蔗糖、花蜜、盐调制好,精挑细选的饱满白芝麻也炒香了。剩下的,也只有分成面剂子,裹上馅儿,或油煎或上蒸笼了。

    王玫先示范做了油煎的抹茶饼、蒸出的抹茶饼。两者的区别只是前者压成饼状方便过油煎,后者保持圆滚滚的形状。而后,她又手把手地教晗娘、昐娘如何分面剂子,如何裹馅,如何小心地入油煎,而后再在装着芝麻的藤篮里滚一滚。崔简虽然知道“君子远庖厨”,但见她们似乎做得很有趣味,眼睛里也满是跃跃欲试。

    “阿实也想试试?”王玫便递给他一个面剂子,“多做几个,给阿家、叔母尝一尝。”若是为了孝顺,想必也不会有人说这样的行为不妥了。

    崔简用力地点点头,将剂子里包满了芋头泥,却怎么合都合不上了。他皱着眉头想了想,悄悄从旁边的抹茶面团上撕下一块面,再度裹了上去。最终,他做的每一个抹茶饼都足足比旁边那些正常大小的圆润了一倍。

    王玫、晗娘、昐娘发现了这些圆胖的抹茶饼,禁不住笑了起来:“你这抹茶饼,吃一个恐怕就饱了罢。”

    见他仍然意犹未尽地想继续,王玫便又道:“大夏天的,这样的甜食也进不得太多,糯米又不好克化……”发现小家伙用乌黑的眼睛一眨不眨地望过来,她心里软绵绵的,于是叹道:“罢了罢了,你想做多少都行。若是家里人一时吃不完,便让人快马带回去孝敬给你祖父、世父、阿爷,如何?”

    崔简笑眯了眼:“我想把这个抹茶面团都做完。”

    “做罢。”王玫索性洗净了手,不再亲自动手,只在旁边看小家伙们做,“晗娘、昐娘做的,我也会教人带回去给阿爷、阿娘、阿嫂尝一尝。”

    于是,小家伙们做得更起劲了。

    而厨子厨娘们又向王玫确定了午食的食单,便接着在灶间忙碌起来。夏日的厨下格外炎热,里头的众人都挥汗如雨。做完了抹茶饼后,王玫便带着孩子们回到小楼里洗浴更衣。而后,她让崔简提着自己做好的抹茶饼,去向郑夫人、真定长公主问安。

    尝到孙儿做的抹茶饼,郑夫人自然只有高兴的,将崔简搂在怀里揉了又揉,疼爱至极。真定长公主赞他孝顺,但也说郎君们若想孝敬吃食,大可做鱼脍、炙肉,煎饼、蒸饼之类应是小娘子们更为擅长。崔蕙娘、崔芝娘因笑道,六郎将她们该做的活计抢了过去,她们也只有在夕食时再献上几道亲手做的美食了。崔笃、崔敏、崔慎几人自知做鱼脍的技巧尚有不足,便都说夕食时,他们要做炙肉孝敬长辈。崔滔自然便主动揽过了做鱼脍的差使。崔会依然没有任何存在感,在接过崔简给他的抹茶饼后,眼睛也笑成了月牙状。

    经过一上午的沉寂之后,崔家众人便又恢复了往日的和乐融融。

    许是几乎所有事都已经定下来的缘故,真定长公主与郑夫人都显得十分轻松;小郑氏因儿女都在身边,也笑得格外开怀;崔英娘的身子一日比一日康健,清平郡主的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李十三娘怀了身孕,崔滔又在身畔,更是散发着幸福的气息。便是王玫心中知道,或许很快就会生出变故,风云突变祸起萧墙,在这种氛围中,也不由自主地觉得又愉悦又安宁。唯一的小遗憾,大概便是暂时与崔渊分开了。

    如此,在小园林中歇息了几日后,崔家众人才驱车离开,继续前往山居别庄。

    循着南山山脚一路北行,绕过南山北麓后,眼前便出现了阡陌相交、鸡犬相闻的田野。因冬麦早已经收割,田地里又种上了些菜苗,望过去时便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意。许是得知主人家要过来,顶着烈日辛勤耕作的农人们都避得远远的,只有庄头殷勤地过来引路。

    马车、牛车绕过农庄,顺着夯实的泥路一直行到山坡脚下。而后,内眷们都换了檐子,由健壮的仆妇抬着上山。王玫下了马车,抬首望去,见眼前不过是几座长满了森森古树的幽静山坡,徐徐没入林中的青石台阶也休整得不错,便笑道:“许久不曾登山赏景了,倒是正好四处走一走。”

    日头已经偏西,早过了最炎热的时候,丹娘便捧了遮阳的帷帽过来:“奴陪着九娘一同走罢。”正要上檐子的晗娘、昐娘略作犹豫,对崔芝娘道:“姊姊先上去,我们陪着姑姑。”崔简、王旼手牵着手,也跟了过来:“我们给母亲(姑姑)领路。”

    王玫戴上帷帽,兴致勃勃道:“走罢。若是累了,咱们再坐檐子。”

    崔笃、崔敏、崔慎三人本便打算登山,见状便护在他们身后。一群人有说有笑地上山,仆妇们则抬着空檐子跟在后头。

    山路并不崎岖,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时而上行、时而下坡、时而直行、时而弯曲。山路两侧,除却葱茏的树木藤萝长草之外,更隐约传来鸟鸣宛转、溪水潺潺之声。时不时有鸟兽受惊而起,或扑棱翅膀飞走,或带着野草扑簌响动,或在树梢间跳跃不见,野趣盎然。

    行了不多时,王玫与孩子们尚未觉得疲惫,便瞧见山路尽头矗立着一个古朴的院落。那院落依山势而建,前头的院子立在平整的石台上,后面的楼阁则渐次起于山坡之上。十几幢楼阁大小形制都不同,或伴在山石边,或隐于林木后,仿佛捉迷藏的孩童一般,颇具趣味。直至山坡最高之处,还修了一座小佛塔。

    尽管这座山居别院论大小与樊川的园林相差仿佛,但孩子们眼中都闪烁起了愉快的光芒,显然更喜欢这里。这时候,无论是心里一直挂念着《兰亭序》的少年,还是紧张兴奋、期盼多时的孩童,心情大抵都是一样的。

    ☆、第一百四十八章 阿实习射

    在山居别院避暑的日子,仿佛时时刻刻都很是悠闲。许是因山居生活充满了新鲜的缘故,连一向懒怠出门走动的真定长公主,也几乎天天与郑夫人约着去附近赏景、野炊。而且,她们并不让媳妇们都跟在身边侍奉,反倒是更喜欢将孙儿孙女们带在身边,看他们射猎、采花草,趣味盎然。

    然而,便是不需侍奉阿家,媳妇们也并非人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安排每日的活动。李十三娘身在孕中,反应仍然有些大,睡着的时候比醒着的时候多。受她所托,小郑氏替她打理这座庄子,一时之间也事务繁忙不得停歇,且山居别院中诸事也须由她来主持。清平郡主将崔英娘当成眼珠子似的,自是不舍得让她时常离开自己身边,便自动自发地陪着两位长辈与孩子们出门游乐。也只有王玫才似是回到了待字闺中的时候,除了晨昏定省之外,都颇为自由自在。

    不过,这种自由自在的日子在王玫看来,却多少有些无所事事的意味。每日闲得只能与丹娘等侍婢说一说话,或琢磨些新鲜吃食,或看侄女们读书打络子,她总觉得有些虚度光阴。直到接到青光观观主的信,肯定了花茶、果茶作为单方茶、复方茶的作用之后,她才恢复了活力,开始琢磨试做花茶与果茶。

    七月初的时令鲜花不少,如芙蕖、紫薇、玉簪、木槿等。鲜花大都可入药,有些药性甘平滋养因而还可作药膳食用,有些身具毒性则需慎用。芙蕖、木槿即是前者,紫薇、玉簪则是后者。因此,炮制花茶时必须谨慎一些,明辨药性与炮制方法极为重要。就鲜花入药的炮制方法而言,大体有两种:一为晒干法,一为炒制法。其中,炒制法又可分为清炒与辅料制炒。

    王玫虽说熟读《神农本草经》,能够辨认各种中药,且将药性温平的中药运用于日常养生之中。但,药材炮制她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光懂得有什么炮制方法,实际炮制却是半点不会。因此,她索性便不管炒制法,只用晒干法。如此做出的荷花茶有活血通下、清热解毒的效用,木槿茶则有止渴生津、解风疾痢疾的效用。

    于是,山居别院附近的芙蕖、木槿便都遭了秧,所得的花茶却甚得崔家女眷们之心。以花入食,以花入饮,无疑都是极为风雅之事。喝花茶不仅调理身体,亦清香怡人。如此由内而外进行调养,不仅令身体更轻盈动人,肌肤也愈加容光焕发了。

    虽说大家饮花茶都觉得不错(李十三娘因怀孕不能饮),但王玫仍然很谨慎地将花茶送往长安请观主辨明药性。得到肯定的回复之后,她才松了口气,又开始琢磨果茶。果茶与花茶相似,不同的炮制方法所得的药性不同。果肉、果皮等不同部分,药性也不同。她也暂时不考虑那些复杂的炮制方法,只用晒干、烘干法进行制作,再佐以糖、姜粉等不同的辅料增添味道。这样做出的果茶,其实更像是零嘴儿,只不过也能冲泡饮用而已。崔简、王旼、崔韧、崔会等小家伙自然更喜欢果茶,觉得酸酸甜甜好喝,饮完茶水,连里头的果肉也能吃掉。

    忙过这一阵之后,王玫便将自己制花茶、果茶的心得都记录下来,写信给观主。观主让她不必着急,慢慢尝试便可。她细细一想,也觉得自己的心态有些急切了。原本她认为茶饮至少须得几年才能为高门世族广泛接受,继而方能继续向普通民众普及。然而,皇室饮茶成风,又有崔渊这般的著名文士以身示范,茶饮推广之快已经出乎她的意料了。这样的时刻,更应该站稳步子前行,且需考虑市场份额的问题——想必,这种时候,便已经有不少有心之人看出“茶”的商机了。虽说崔家率先做起了茶的买卖,但毕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保有最大的份额。如何在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站稳脚跟,不显山不露水地从中赢利,是她接下来必须考虑的问题。

    又是一日,晴光潋滟,清风徐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