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以宋江为首的梁山等人被皇帝的一干官爵厚禄所笼络, 竟将过往遭受的一切苦痛给忘了个干净,甘心情愿的留在朝中,为皇帝效力分忧, 过着自以为的自在无忧的生活。
而方腊早已看穿了皇帝的意图,他不屑于留下来, 只是这一次与大辽之战让他看到了慕容复此人的不凡之处。可方腊看不穿慕容复的意图到底是什么, 就在他尚在犹豫该如何去做的时候,慕容复的作为便给了他一个答案。
若说是别人多少都有军功被侵占的可能, 可是慕容复不同,此次对大辽一战,当初便是他一个人挺身而出,联合梁山方腊等人一同抗辽。这样的功绩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被抹去的。是以, 皇帝是一定要给慕容复以重赏厚赐, 方才能安抚人心。
只是,此一战慕容复的声名远播, 天下人皆知, 甚至有百姓在家中供奉他的长生牌位。这样的情形是皇帝不愿意见到,这叫喧宾夺主,更是功高盖主。
一时间, 皇帝便动起了杀心, 这等迅速的过河拆桥的手段怕是无人能及了。
可到底是顾及脸面,不好直接动手,只打算暗地里对慕容复下手。
不过,慕容复能想不到这一点吗?
是以,当皇帝许以高官厚禄的时候, 慕容复便再三推辞不肯接受,一副不为功名利禄所动的隐士形象, 倒是让皇帝放下了三分戒心,可杀心仍未解除。
无奈之下,慕容复接受了皇帝赐予的官职,但是他当天晚上便挂印离去了,只留下一言:慕容复心不在庙堂之高,唯在江湖之远,今日离去,只盼官家能够善待百姓。
皇帝本想着便是人走了,却可派人往姑苏走一趟,务必要拿下慕容复。
可慕容复留了这么一句冠冕堂皇的话,且不说皇帝心里做何想法,只说这话不知怎的流传了出去。世人皆称赞慕容复仁义无双,不慕名利,实实在在的一个心怀天下的君子,人人都盼着有朝一日能够见上这位慕容公子一面。
慕容复漏夜离开,行事作为却半点儿都不避人,这明着低调,暗中高调,分明就是将自己暴露在天下人的面前。
且不说民心为何,只说皇帝但凡有一点思量他最近都不得动慕容复分毫,不仅如此他还得好好的供着慕容复,否则天下人不得说他这个皇帝忘恩负义过河拆桥吗?
是以,等慕容复到了姑苏的时候,姑苏的大小官员都出了城门相迎,更是当着全城百姓的面送了慕容复成箱成箱的金银。
虽说慕容复不缺这么点银子,可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再说了,皇帝不是想让他收吗,那他就收好了。
于是,慕容复当着众人的面收下了金银,自己全程不过手,又当着全城百姓的面,问了姑苏有多少人口,便全都送出去了。
姑苏人口不少,是以百姓真正分到手的钱也不多,只是一点罢了。可就是这一点,便足以让老百姓心生欢喜,更是做实了慕容复不爱金银,一心为民的名声,人人都觉得慕容复实在是当世难得的好人君子。
姑苏的官员演得这一出本是上头授意,要百姓们亲眼目睹慕容复的真面目,哪里是不慕名利,分明是爱慕虚荣的伪君子。可谁成想,这一上来就被慕容复识破了不说,还让皇帝自己掏钱给慕容复买了个好名声。
这事回头传到朝中的时候,可差点儿没给皇帝气到昏过去了,只是那个时候他已经没功夫盯着慕容复了,因为他又有了新的麻烦了。
方腊没有当场跟皇帝翻脸,怎么也是瞅着慕容复来的,可现在慕容复潇潇洒洒的一拍手走人了,他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其实,皇帝本意也不在真心招安梁山和方腊两方民间势力,他是打着消耗和蚕食的主意的。只是,方腊没给他这个机会就跟他翻脸了。
方腊跟朝廷翻脸了,朝廷的军队之前跟他打也没讨着好处。这不,他们就打上了梁山的主意,让梁山的队伍去打方腊的队伍。到时候不管输赢,朝廷都是毫无损失的,更有可能是他们两败俱伤,朝廷坐收渔利。不得不说,皇帝这个如意算盘打得妙啊!
正所谓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梁山接受了皇帝的招安,得了官爵,拿了俸禄,那就是皇帝的人了,就得老老实实的听话做事。
不得已,梁山奉命前去讨伐方腊了,而大宋的边境一直作壁上观的西夏隐隐也有了动作。
却说大辽那头,因为战败被迫签订了和平盟约,这其中金银财帛就算了,还有二十年不得南下的条款在里头,这就让人很不高兴了。
当然了,最不高兴的就是大辽的皇帝了,他信心满满要拿下大宋,结果不但没成功,还输得这么惨,简直是面子里子都丢光了。
皇帝肯定不会找自己的错处,尤其像辽帝这样的,那便只能迁怒他人,找个替罪羔羊了。而这一次的替罪羔羊就是一心撺掇他南下的萧远山了。
慕容复明面儿上是做惯了好人的,是以萧远山上了战场是没什么事,可这下来了,皇帝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这一切众人都看得分明,故而当时乔峰请慕容复帮忙想个主意的时候,慕容复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只是最后,慕容复说了一句话,大哥,我只希望我们不会有兵戎相见的那一天。
慕容复这么多年为他做了多少事,乔峰心中怎能没有一点感知呢?更何况,乔峰眼中慕容复的为人那是没得说的,何至于他们会有那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