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次遇险,机架上恰巧带了两个倒霉蛋,也就注定食物会以两倍速度消耗。所以李媛才迫切需要外出寻找补给。
李媛觉得有些好笑,心想:“明明是你吃不了蓝星的营养液,我只能把带来的全都留给你,没想到反倒问起我吃什么来了。”
嘴上却没这样说,只是陈述道:“主人,我带了十几支营养液出来,吃完了还可以去找原住民换。”
“哦……”褚思蓝沉默了一会儿,复又结结巴巴地说,“你,你要是不够,就回来拿吧,我吃得不多。膳食包你也拿去,太久不进食胃会坏掉。总之我消耗得比较少。”
整天躺在那,消耗得能不少吗?她最好能靠那些撑过二十天。李媛翻了个白眼,然而嘴上还要客气:“谢谢子爵大人关心。”
是的,褚思蓝还是个子爵,西褚境内有一个星系完全属于她。
褚思蓝联络只是为了这事,她们身份差距悬殊,本就没什么可聊,说完褚思蓝便挂了。这时李媛已经行至垃圾山的山脚下。
天完全黑了。垃圾星白天气温不高,到了晚上更是阴冷,去聚落里换来的外套便有些单薄。好在李媛里面穿着驾驶员防护服——纳米聚合物材质,可以变换多种形态,变化时会消耗能源。防护服本身储能能力不强,垃圾星又没有无线充能的基础设施,在这里每天最多改变两次形态,然后就要吸收外部能量来缓慢充能。
为了不引起原住民的注意,李媛外面一直穿着这里的衣服,里面则将防护服改成内衣形态,只护住重要器官。现下需要在垃圾堆里作业,于是改变防护服形态,不仅覆盖四肢,还在脸上形成面罩,同时沿着手臂翻滚而下,覆到双手上变成手套。
体内纳米系统一部分附着到视网膜上,形成夜视效果;另一部分聚集到手掌心处,开始向四周发射探测波,可以探测到周围地形以及一些特殊金属。一些大杀伤性手持武器会用到这些金属,所以这功能原本用于作战;同时某些奢侈品和高端设备也喜欢用这些特殊金属,所以这功能也能用来捡垃圾……要让西褚的工程师们知道李媛这么使用他们设计出来的纳米系统,不知道会不会哭晕在厕所。
李媛随手捡了根棍子,爬上山脊向垃圾山深处走。外围都是些陈年老垃圾了,被原住民捡了这么多年,剩不下什么能用的东西,想找到需要的物资,就得往里走。
***
由于出身垃圾星,李媛甚至专门去了解过垃圾星的历史沿革。
星际史上,曾因太空中的废弃垃圾引发数次惨案。有民用载客飞船撞到大垃圾死了上千名乘客的,有实验性机甲撞到小垃圾导致驾驶员死亡实验数据丢失的,甚至有一个星球丢的垃圾群飘到另一个星球引发星球间战争的。
为了解决垃圾引发的问题,数万年前,各个文明势力开始签订太空清理公约。后来历史演变,各类势力兴衰更迭,更迭后第一件事,依然是签订太空清理公约。
垃圾不能扔向太空,就得另找地方放着。科技发达的势力可以将垃圾拖进恒星焚毁,科技不发达的势力没法接近恒星,只能将垃圾扔到一些没有人的星球,利用星球引力将这些垃圾固定住。
李媛老家起初就是一颗无人居住的行星,周围好几个人口大星、工业大星,往这颗行星上扔垃圾扔了几万年,改变了行星质量,改变了星球运行轨迹,带来了大气,演变出了生态。后来有罪犯逃到这颗行星上,也有犯人被流放到这颗行星上。等到其他星球反应过来,这颗星球上居然有了人类聚居地。
像李媛老家那样有人类定居的垃圾星不在少数,为了保障垃圾星上居民的“权益”,大多星域都沿用了一种相对实惠的扔垃圾方法。
首先,需要扔垃圾的星球会在远星轨道上设置一架巨大的垃圾集中处理船。各种运输小船将星球上产生的垃圾、太空站上产生的垃圾、航道上产生的垃圾运入处理船。处理船对部分垃圾进行分拣,一些回收利用,一些做成飞船燃料,一些用来“织布”。它将织出一张巨大的“油布”,把无法回收的垃圾兜到布里,渐渐形成巨大的包裹,有时直径甚至可达一公里。
包裹悬挂在船尾,远远看着好像蜜蜂的屁股一样,因此这种处理方法被称为“蜂式垃圾处理法”。
垃圾累积到一定量后,对包裹进行封口,转移到处理船侧面的子船上。子船从母船上脱落,烧着垃圾做的燃料,慢慢拖着垃圾包飞向垃圾星,飞到近星轨道。粗略地计算降落轨道后,子船放开垃圾包自行返航,垃圾包则拖着长长的火焰尾巴,划开垃圾星的天空,降落到地面。包裹外部特制的布料耐高温,不可燃,直到砸到预定的落点上,包裹才会因巨大的冲击力轰然炸开。
那场面,有人说跟天女散花似的。李媛说那是蜜蜂拉屎。
蜂式处理法好处在于,可以处理比飞船体量大得多的垃圾;有效阻止垃圾在降落过程中发生燃烧,同时利用大气阻力降低撞击能量;使落点可控,可以避开垃圾星上的人类聚居地。
李媛在蓝星上捡垃圾时,见到不少碎裂的巨大布料,因此判断这颗星球用的也是蜂式处理法。盖庇护所时,她就是用这种布料运黄土、打井水。
再加上迫降第二天,她就观测到“飞火流星”,听到巨物撞击地面的巨大声响,因此判断那是一次蜜蜂拉屎。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拉,所以她放心地深入垃圾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