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3页
    她在傍晚放学时分出发,利用机甲飞行到学校的教学楼楼顶,保安没有发现她。
    教学楼是新建的,估计才竣工没几个月,水泥外刷着一层层白晃晃的石灰,看上去朴素又自然。听父母说,在教学楼重建的那几个月,学生们都只能去学校附近的仓库里去学习。
    她把机甲箱留在屋顶,矫健地沿着排水管道往下滑,翻入一间无人的活动教室,鬼鬼祟祟地探索新教学楼。
    老师们都还没有走,辛瑶估摸高三的教室和办公室还会在顶楼,于是悄悄打开了那件办公室的门。
    还在干活的老师们听到开门声,侧头看门缝:“进来吧。”
    辛瑶确认这群人就是她老师,一下子把门推开:“我回来了。”
    老师们集体震惊。这个场景就和做梦一样,他们一时摸不准奇幻和现实的边界。
    语文老师惊呼:“辛瑶?”
    辛瑶关门并笑道:“是我。”
    她穿着米黄色外套和黑色九分裤,服装质地轻盈柔软,带着一股与种地绿星人截然不同的仙气。她的蓬松的头发绑在脑后,发圈上自带一个暗红色蝴蝶结,再背着一个精巧的双肩背包。
    这种亮丽的色彩组合给绿星人的眼球带来极大的冲击。纵使是走在时尚前沿的弄潮儿,也要对这一身搭配拍手叫绝。
    班主任上前迎接:“我听说你回绿星的新闻了——你坐星际列车回来的?你去外星做什么了?”
    辛瑶解释:“我在外星读了大学,现在放假了。我的学校气候很冷,所以放寒假比较早——这是带给你们的礼物。”
    她解下背包,从里面掏出东西,给每个老师发两种礼物——透明袋子里装的是电子手环,小盒子里装的是纪念徽章。
    她介绍说:“这个手环除了看时间,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功能,你们可以自己探索一下。它是太阳能的,不会没电的,偶尔让它晒晒太阳就好了。这个徽章是我在大学商店里批发的,专门用来送人,你们可以留着做纪念。”
    老师们瞳孔地震地收下这两样外星高科技。
    班主任诚惶诚恐地端详纪念徽章,念出上面雕刻的小字:“密山丘大学,是吗?”
    “是的。”
    他们并不知道密山丘大学是什么背景,班主任再好奇地问:“你怎么考上外星大学的?”
    辛瑶给出很合理的解释:“因为我是龙,所以大学降分录取了。”
    数学老师笑道:“哎呀不错嘛,当龙还有这种好处啊?”
    虽然他们还是想象不出,眼前这个一切正常的学生到底怎么和龙扯上关系。
    语文老师来询问:“你在哪个星球上大学?”
    “比蒙星。”
    语文老师欣喜地睁大眼:“是七大主星!比蒙星怎么样?”
    “很先进,就是没什么好吃的东西……”辛瑶简短地介绍了比蒙星特色。
    语文老师追问:“那你们大学是怎么上课的?和我们绿星有什么区别吗?”
    “这个我不是很懂,我没读过绿星的大学啦。”辛瑶俯头,从衣服里面抽出TLS吊坠,“不过我有这个,我们平时都得听它的指挥。”
    语文老师又激动了:“是TLS!你也有TLS了!可以给我看看里面是什么样的吗?”
    “可以的。”辛瑶现在时间很充裕,用手机打开TLS光屏。所有老师围上来,观看TLS到底应该怎么进行操作。
    辛瑶耐心地展示了用户属性页面、任务管理页面、系统商城、教务系统、搜索引擎、电子资料库等内容,还把电子书打开来翻给他们看。
    “你们可以自己试一下。”辛瑶把手机交出去。
    老师们爱不释手地研究她的手机和TLS,小助理终于可以飞出来,像一个憋久了的话痨,快活地和人类进行人机对话。
    过了一会儿,语文老师再问她:“你在大学读得怎么样?跟得上吗?期末考试成绩怎么样?”
    “啊这。”辛瑶抬头看天花板。
    老师很清楚辛瑶的学习能力是什么水平,担忧地试探:“考试通过了吗?”
    辛瑶承认:“挂了,而且挂了五门。”
    “……”
    其他老师们还在翻看TLS,点开了桌面上的一个文档。论文题目下面标着辛瑶的名字、学号和专业,他们指着上面的文字问她:“辛瑶,这个是你写的论文吗?”
    “是的。”
    “不错嘛,写得特别好!”物理老师从没见过这样高端的论文,热情地赞美它,“比我们的水平高多了!比蒙星的教育果然了不起!这么几个月,你就写出了这么厉害的东西!”
    “啊对,这篇已经挂了,评分不及格,重写的在另一个文档里。”
    “……”
    敲门声突然响起。
    辛瑶一个激灵,瞬间冲到办公桌后面,蹲下去躲起来。
    老师们也莫名惊慌地把传说中的手机塞进本子下面,还顺手掩藏外星礼物:“进来。”
    有人把收好的两叠试卷交过来,把还没交作业的名单报给物理老师,老师敷衍地应了一下。办公室的气氛很寂静,这学生虽然感觉到了异样,却不敢多说也不敢久留,连忙尴尬地出去了。
    辛瑶记得这个声音。这曾经是她班上的一个同学。
    “他们都复读了吗?”辛瑶探出头。
    班主任回应:“对,在和这届高三一起上课,这大概是人数最多的一届高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