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在当时是好事,免费给电影做宣传么,票房也确实借着这股东风,直冲千万人次,绝对是好事。
偏偏作弊是一件屡禁不止,明面上讲起来所有人都厌烦的事。而近些年,或者往夸张了说,回顾影史,能把考试作弊这件“小事”搬上大荧幕,还达成了千万人次观影的作品。迄今为止也就只有《枪手》一部作品达到了。
这就导致,自从《枪手》横空出世后。不管它是还在上映还是已经下映了,只要出现稍微大一点值得上新闻的作弊事件,《枪手》都会被拉出来当类比,好让观众们更容易理解新闻。
新闻播报一次、两次,民众觉得新奇,冲去看电影;
三次、四次,观众觉得还算特别,也往电影院冲;
五、六次了,电影也下线了,新闻还在报,总归有那么些人确实也没看过电影,去买碟么;
但七、八、九、十次,新闻始终不断,每次还都是有作弊事件时被连带,电影的名声就渐渐微妙起来。
一个礼拜前,有一位妈妈起初并不带恶意,只是抱怨,跟闺蜜发信息吐槽,说儿子被抓到作弊,就是随堂小测验那种普通考试。
再小的考试,学生被抓到作弊老师也会请家长,这位妈妈就被请到了学校,老师跟她说,她儿子从电影里学了不好的东西,当然不是说电影有什么不对。
但还是希望家长能注意一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不要带他去看一些会影响他人生观的作品。
这位初中生的妈妈跟闺蜜吐槽的也不是电影,而是老师。点在于,她根本没带儿子去看过那部电影,她自己都没看过,又不是千万人次的电影一定是全世界都看过的。
妈妈吐槽老师教不好还怪家长做的不好,这个观念其实也是错的啦,但只是吐个槽么。
那位闺蜜也是个妈妈,家里两个孩子,一个初中一个小学,听了这件事后,教育家里的孩子们,别好的不学尽学坏的。
还说什么亲妈会说的话,类似你们两要是被抓到作弊,回来我就打死你们啥啥的。
不管是老师、家长、还是姐妹,三者之间的对话重点都不在电影上,更多是小孩子作弊的问题。
但被教育了的两个孩子里其中的那位初中少女,在自己的SNS上发自家亲妈是个老古董,这年头作弊谁抄电影啊,还是大热的电影,那不是分分钟被抓?
这条SNS一开始发出来,留言更多是吐槽爸妈,初中生的关联好友大半也都是初中生么。
但网络的奇妙之处,就在于每一个陌生人和另一个陌生人联合都可以参与进一场狂欢。
狂欢的起始点是有人留言说,《枪手》里作弊的手法照抄确实容易被抓,可道具就不一样了。
比如骨传导眼镜,这是个神物,平时可以当近视眼镜佩戴,老师根本察觉不到,它本身也可以做成近视眼镜的样子,有度数的那种,但在关键时刻,有大用!
稍微介绍下“骨传导耳机”,它本身是个另类的耳机。声音有两种传播形式,一种是通过空气,平常的耳机就是通过空气震动传达声音。
另一种是通过介质,骨传导即可以通过头骨的震动传达到耳朵内部的耳神经,以达到听到声音的效果。
换句话说,它不需要像平常的耳机一样塞进耳朵里就能听到声音。其被研发出来也不是用来作弊的,但确实是很适合作弊的一种新科技,隐蔽性很高啊,弄成眼镜模样混淆视听什么的。
“骨传导”有个缺陷,漏音,还是目前的技术完全无法规避的缺钱。
听音乐么,漏那么几个音影响也不大,考试这种每个答案都很重要,漏一个很可能就少两分的事,就很重要了。但那是对学霸而言,学渣无所谓啊,及格就行。
需要说明的是,电影里并没有弄个眼镜出来,作家的脑洞跟学生比还是差那么一点的。
毕竟很多年没上过学了,对作弊着实不太了解。电影里的道具是助听器,就是伪装成助听器的“骨传导耳机”,学生们举一反三,能伪装成助听器,不就能伪装成耳机?
能确实是能,但得订做,价格还很贵。
贵到有个看了那条SNS的一个高中生,以补习费、校服更换费等各种理由骗家里钱,指着给自己订做一个。
钱确实骗到了,东西也到手了,可惜还不等他感受神器的威力,他骗钱的事就先被发现了。
金额越积越多啊,多到给钱的妈妈先怀疑学校是不是故意捞钱,特意在家长群私聊了某个熟悉的家长,问对方有没有觉得学校这个学期要钱要太多也太频繁。
那位家长没想太多,跟这位妈妈说没啊,最近学校没要收钱。妈妈一下就想歪了,以为自家孩子碰到了最近新闻经常报道的校园霸凌,孩子被“打劫”了。
新闻并没有经常报道校园霸凌,是作为家长的,只要看到跟自家孩子有关的新闻都会记下来,记多了,出了事一下就想起来了。
当妈的一般都不会把自家孩子想得多坏,骗钱?我们家孩子?怎么可能呢,我们家孩子多乖啊!肯定是被人欺负了!
抱着这个想法,妈妈告诉了爸爸,爸爸想去问孩子,却被妈妈拉住。
母亲以各类霸凌新闻为例子,跟父亲说,孩子们不会把这些事告诉父母,还是他们自己先盯着,也跟老师说一声,让老师帮忙注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