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28页
    在这个项目里,作为制作人的李仓东话语权是压过纯新人的郑朱莉,赵乐菱就需要确保自己要根据哪个老板的要求出曲。
    有介于郑在日跟李仓东已经掐了半个月都没掐出结果来,赵乐菱就打算争取郑朱莉当队友。
    郑朱莉却没办法给她肯定的答复,也是实话实说,“如果你真的能作出我惊为天人的曲子,我的当然可以帮你跟PD讲。但你我都知道,音乐和电影一样,没有所谓的非怎么样不可。再好的电影都不可能成为唯一,再好的音乐也一样。”
    “你如果太偏向李仓东老师的要求,我确实哪怕不那么满意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我会让你改,改到我也满意为止。
    我确实更想你偏向我的喜好,可老师不满意,我们谁都不能说他的不满意就不对啊,还是能中和更好,尺度得你自己把握。”
    面无表情看着对方的赵乐菱很想吐槽,姐们你说了跟没说有什么区别?郑朱莉耸肩摊手,这话就是实话,那怎么办呢?
    凉拌。
    制作会议没开出什么结果来,两位音乐导演打道回府。郑在日要跟李仓东死磕,进门就去琴房待着,赵乐菱想的是与其自己跟他们磕,不如让他们内部掐架,她抱着笔记本去了工作间。
    两人各干各的,午饭吃一起出来吃饭,简单对一下双方的工作进程,再次分开。
    等晚上,赵乐菱抱着搞事情的心作了三首曲,拿去给郑在日听,听的郑在日也很想搞事,拉着她进了录音棚。
    又过三天,制作组再次碰面开会,这次赵乐菱先上,放出三首曲子让大家试听。
    三首都是以钢琴为主调,第一首偏轻音乐,淡淡的哀伤,更多是舒缓的,很柔和,很干净;
    第二首就有点微妙,有些阴郁,像夏日森林里的雨幕,听着有些危险。
    第三首是得到导演组投票最多的,也就是所谓的融合,不像是喜欢第一首的觉得第二首有点过,也不像喜欢第二首的觉得第一首差那么点意思。
    第三首大家听着都不错,偏偏制作人和导演都不想选第三首,理由是第三首太平庸,反倒没有第一首和第二首有特点。
    音乐人们也是这么评价第三首的,第三首是大家都会喜欢但没人会特别喜欢的那种,不出错,很大众,就是没特色。
    音乐人们也很确定,第一首和第二首,会让制作人和导演争起来的。
    制作人和导演确实争起来了,很温和的争执,导演尤其委婉,每当说第二首如何好之前,都先表示第一首也没什么不好。
    制作人相对直接点,说的是第一首比第二首更符合电影想要传达的氛围。
    制作组内部你来我往的争哪个更好,音乐导演就摘出来了,郑在日给赵乐菱使了个眼色,两人偷摸溜出去,赵乐菱陪郑在日去吸烟区抽烟。
    一路上郑在日都在笑,即笑赵乐菱“蔫坏”也笑他还留着个杀招没放出来,等下就去干掉李仓东,再借此把片尾曲(赵乐菱的二选一)定下,此后就能顺起来了。
    争论半天也没聊出个大家都满意的结果来,外行准备询问内行的想法,才发现音乐导演们不见了。
    助理跑出去找人,再进门的音乐导演们表示他们只负责出音乐,怎么定你们说了算。
    以及,我还有首歌没放呢。
    郑在日询问大家,想不想听听第四首。
    第四首就更特别了,这首没有任何乐器搭配,纯人声,还是做了特殊处理的女声吟唱。起头是轻飘飘的波浪声,水声一波一波带起呢喃的女声。
    那声音很妙,时远时近,你说她远在天边,她就真的在海得尽头,你说她近在眼前,她就真的附在你耳边。
    这一首很短,一共就四十三秒,非常快的就放完了。
    音乐一停,郑在日还没问大家感觉怎么样,李仓东手一伸再度按下播放。
    四十三秒后,第二次停下的,郑朱莉探身伸手,第三次按下播放键。
    一首四十三秒的人声吟唱,前前后后播了得有十分钟,不停的有人凑到电脑前重新按下播放键。
    放了不下于十次的歌总算停了,还是不用“创作”这首歌的音乐导演说什么。
    李仓东抬手问大家,“过不过?”
    齐刷刷举起的手代表了所有人的支持,郑朱莉支持到用手肘怼赵乐菱,让她,“学一学,看看人家!”
    赵乐菱假笑,露出一口大白牙,“你以为歌是谁的?”
    “你写的?”郑朱莉表示怀疑,“你之前的C曲(第三首,只是小样没有歌名,以ABC区分)也太..”顿了顿,“B曲还是不错的。”
    听到她们讲话的郑在日就笑,“那是我们两的曲,唱的人是她,女声是她录的。”
    “她录的?”李仓东惊讶的看向赵乐菱,“你唱歌那么好怎么不说?”
    郑在日就很直接的吐槽,“我一直在说啊,是您非得让她用什么女演员的声音。她自己的声音就是最好的,这话你让她自己怎么说,专门跟您说,我唱的更好?那多奇怪!”
    多少有点尴尬的李仓东试图解释,“我这不是想要《白光贤》的效果么..”
    “那我们就先把人声定下。”郑朱莉帮忙岔开话题,拍了下赵乐菱的手臂,“人声就这么定,大家没意见吧?”
    得到组团肯定的答案后,再继续之前没有定案的问题,“A曲和B曲,怎么说?”转向郑在日,“你们更偏向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