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77页
    昭君原本就没有想过吃独食,她打算再养一年,有了两年的好成绩,带动村里其余的人一起养。
    全村一起发财,自家也不会太打眼。还能帮助乡亲们在五八年之前,能全部改善居住环境,改善家里的条件。
    不说家家户户都盖砖瓦房 ,至少都是土坯瓦房,家家户户能多盖几间屋子,能住的宽敞一些。
    楚兰兰没有想到,隔了几房的堂姐,能如此大方,惊喜的再次问道,“君姐,真的吗?能教大家?”
    小小年纪常常在家里听爹念叨,也有一些责任心,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真的,没想到你还真能操心。”
    “嘻嘻,我在家里听的多。”
    她与昭君一样也是家里的老小,与父母是最亲近的年纪。常听到爹念叨一些村里的事情。
    听多了就记住了蛮多。
    “我等下回去告诉我爹。”
    小姑娘高兴的直乐,笑的见牙不见眼,露出可爱的小米牙。
    “好。”
    周边的几位小姑娘也听见了,她们不用再问,即使她们不能单独养猪挣钱但是家里能学会怎么养猪挣钱也是一个好事。
    小姑娘们都笑眯眯对着昭君说,“君君,谢谢你。”
    “不谢,咱村要是都赚了钱,那是大好事。我原本想着再养一年,有了两年的好成绩,能让人更信服一些再说这事的。如果你们家不让你们单独养猪挣钱,也没事,尽量说服你们爹娘,让你们养鸡。
    其实鸡养好了,也是能挣钱的,本钱还小。”
    昭君打算年后,两手抓,养猪养鸡,都要抓起来。
    几位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眼神更亮了,闪着灼热的光芒盯着昭君。
    “老姑,我们出去看杀猪了。”援东听到外面的杀猪声,忍不住了,要出去。
    “去吧,看着些弟弟妹妹们。”
    “嗯,老姑,咱家中午能吃肉不?”
    “能,快去吧。”
    孩子馋肉,想来也是,家里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吃肉。
    “噢耶,能吃肉咯。”年底,家里的孩子们又长了一岁,也更馋肉了,个个高兴的直欢呼。
    在外面结账完,正在数钱的楚父,听到孙子们的欢呼,笑着楞神了会儿,然后摇摇头继续数。
    坐在炕上的楚母,数好自己夫妻俩的,看了一眼三个儿子和二闺女的,又望了眼老闺女,最多。喜滋滋的对楚父说,“他爹,明年除了春耕,秋收,我不下地了。在家里专心养猪,与君君一样,养八头猪,你说好不好?”
    楚父抬起头,没有思考,“嗯,行,让老大家的,老二,老三家的,老四家的,她们几人也多养几头。田里地里有我们。”
    地里的活计不算太忙,一家也就分那些地,能忙的过来。楚父心中自有算计,养猪养的好,比种田赚钱。
    “好,要是她们养四头以上,肯定还是待在家里的好。君君说让我们养牛,咱养不养?”
    楚母心中没底,养牛需要盖牛棚。
    养牛也不是小是,本钱大,还要盖牛棚 ,也是需要花钱的。
    养牛没有经验,她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养。
    “养,养牛养的好,比养猪省事。”楚父是老农民,当然希望家里有头牛,养的好,母牛能生崽,养大又能赚一笔钱。
    春耕时,牛还能耕地,平时家里老闺女进城有事还能用。一举多得。
    “那行吧,牛棚盖结实点。”
    既然他爹想养牛,就养吧。老闺女有句话说的对,谁有钱都不如自己有钱的好。
    楚母想好了,自家赚的钱与公中田地挣回来的钱分开。家里等于已经小分家,孩子们养猪养鸡无论养什么,打短工,这些挣来的钱,从今年开始已经分开。
    以后就种地种菜是掺和在一起的。
    权利好似越来越小,罢了,只要孩子们能挣到钱,还不怪他们做父母的偏心就成。
    各自凭本事赚钱,赚多赚少,都不是她能左右的。
    养猪,养鸡,养牛,各种养殖事业在东山村红红火火的开展起来。
    全村,除了李荣小家没有养殖,村里其余人家三年来,一直有养殖。
    三年来,村里改变太大了。每家都盖了新房,虽然大部分都是土坯房,但无论新旧土坯房都是瓦顶。
    村里两口公中的水井,全被昭君注入不少的灵泉。无论人还是家禽牲畜,全都身体棒棒的。
    三年来,即使隔壁村有猪瘟鸡瘟牛瘟发生。可东山村却一点事也没有。
    要知道此时兽医很少,治疗各种牲畜瘟疫的药物就更少了。
    一般情况下,只要有牲畜瘟疫发生,只能看命运是否厚待哪一家。大部分都会损失惨重,这也是农民们不敢多养家禽牲畜的原因。
    不养不会亏本,养了可能血本无归,家家户户养鸡二三十只加一头猪,已经很不错了。
    村里其他人家都养了三年,楚家养了四年,赚的盆满钵满。
    老大老三老四,从左到右,全盖了新房,大院子中套小院,老宅在最左边,然后是楚父楚母君君住的砖瓦房,再就是老大家,老三家,老四家。
    三家全是厚土坯瓦房,还都是三间正房,东西两厢更三间的小院。
    老宅给没有在家老五老六留着,等他们回来以后住。
    楚家的日子过得红火,村里的人家日子也过得红火,就是那些不重视,严重重男轻女的人家,在楚父楚母的教育下影响下,也逐渐改变了对闺女的轻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