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61页
    “……”钟可歪头问,“哪科?数学吗?——可是数学没有151分啊。”
    文化人挤兑人的时候都是蔫坏蔫坏的,戴麒麟被他揶揄的无地自容,偏偏又没办法反驳。
    杨心跃在旁边目瞪口呆的看着钟可,两只小手在心里疯狂鼓掌:学神真不愧是学神,人家之所以数学能考150分,是因为数学满分只有150分……她何德何能,居然能抱紧这么一只金大腿!
    戴麒麟又推了一次眼镜,他的眼镜圆圆的,小小的,有点像历史教科书上的胡适,但他的气质可比不上胡适先生。
    “……我是说语文!”戴麒麟哼唧道,“我语文一定会超过你的!”
    杨心跃:“……”
    语文是钟可的弱项,上次月考时钟可“只”拿了134分,戴麒麟比他险险高出一分。他这是拿己之长、打钟可之短,古有“田忌赛马”,今有“戴麒麟月考”。
    杨心跃觉得小眼镜儿适合加入《宠物小精灵》里的“火箭队”,当一个搞笑又厚脸皮的反派,出场自带反派配乐,退场时要扔下一句“我还会卷土重来的”!
    扔下这句话,戴麒麟不等收到钟可的答复,就飞快的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了。
    钟可:“……”我还没答应呢。
    预备铃打了两遍,语文老师和班主任拿着密封好的试卷走进了考场中,原本纷杂的班级瞬间一静,大家赶忙坐直身体,开始抓紧最后的机会默背起古诗词来。
    往前看,袁筱的小胖手在桌上不停笔划《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壑……壑……壑……”
    往后看,白芊嘴里念念有词,背诵着《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在这样紧张的环境下,杨心跃也不自觉心如擂鼓,脑中开始循环播放起高考必背篇目。
    结果越是紧张,她大脑越是一片空白。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雎鸠……雎鸠……”
    明明是早就背过八百遍的篇目,可到了这时,她突然忘了“雎鸠”两个字怎么写了!
    所有人的课本提前放到了教室外,她即使想临时抱佛脚也没有办法了!
    “怎么了心跃?”钟可注意到她状态不对:女孩两眼发直,额头带着密密的冷汗,双手紧紧攥成拳头,指甲都要陷进掌心里去了。
    他的声音宛如一道清凉的溪水,从高山上滑落,瞬间浇灭了杨心跃心头的焦躁。她怎么忘了身旁还有个大救星在了!
    她赶忙看向距离自己一臂之遥的男孩:“钟可!雎鸠怎么写来着?”
    “啊?”
    “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那个‘雎鸠’!我实在想不起来了!”
    讲台上,班主任已经开始清点卷子数量,准备分发卷子。杨心跃拼命给钟可使着颜色,让他帮帮忙。可现在他们手边只有笔、没有纸,他总不能写在课桌上,这不就成了作弊了吗?
    不等钟可冷静思考,他的手下意识的抓住了女孩的手腕,把那只冰凉的小手拽到了自己掌中。
    女孩右手摊开,掌心密密一层薄汗。
    钟可提起食指,在她掌心里一笔一划写下了那两个“救命字”。
    ——“雎鸠,是一种水鸟。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如鸳鸯一样,代表着真挚的爱情。”
    男孩炙热的指尖在女孩掌心一笔笔划过,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每一次横折弯钩都划过她最长的那根爱情线,带来一股莫名的震动与麻痒。
    钟可一连在杨心跃手中写了三遍,直到最后一个笔划写完,他连忙把她的手心一根根合拢,让她紧紧“攥”住这两个颇具分量的文字。
    他抬眼看她,两只手包住她的小拳头:“记住了吗?”
    这一刻,杨心跃觉得掌心里有一团火,随时都要烧起来了。“……记住了。”
    “不会忘了吧?”
    “不会的。”杨心跃想,她这辈子都不会忘了。
    ※
    该说是好人有好报、还是傻人有傻福呢?
    等到语文试卷发下来后,杨心跃真是乐疯了:古诗词默写了居然真的有《关雎》这首诗!而古文阅读题居然是方老师上次押题时给她压中过的一篇古文!!
    其实杨心跃的语文不算差,是她三大主科里每次都能“提分”的一科,次次都能拿到120分出头的成绩。只是古文太考验文学积累,她每次扣分都是扣在了古文阅读上。偏偏这次古文阅读她早就做过,虽然题目不同,但她有信心拿到80%的分数。
    这样一算……
    杨心跃心里狂跳,她这次肯定能上130分了!
    考试宛如攀登珠穆朗玛峰,130分的空气就是比120分的空气清新!
    抱着这样的兴奋劲儿,杨心跃下笔如有神,答题速度飞快。
    语文老师频频往她这边看,还驻足在她身边观看了一会儿她答题,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地点头,看样子对她的解答非常满意。
    语文考试其实比其他几科更玄学一些,80%都是主观题,尤其是阅读理解,出题人出的题目甚至能让原作者一头雾水。至于作文,那更是玄学中的玄学。
    经过这么多年的钻研发展,作文写作也有了一套自己的“模板”,杨心跃就背过好几套作文模板,但并不是次次都能生搬硬套进去。更重要的是必须代入写作者的感情,寄情于理,让阅卷人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