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郁很少能和他碰上,就算碰见了,裴祉身边也总是围着许多人,等着和他请示工作。
也不知道是被吴月弄得心虚还是什么,宋郁每次都会默默地走开,也不和他有眼神的交流,虽然她常常能感受到来自背后的光压。
冬季的北极浮冰变幻莫测,为了安全考虑,最终考察队决定放弃抵达之前预定的站点,全速前往新奥尔松。
新奥尔松是一座极北的边陲小镇,在万里冰封的白色世界里,宋郁第一次感受到人烟的气息。
小镇上坐落着六十多栋房子,几乎都是各国的科学考察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科学城,除了偶尔稀少的游客,遇见的每个人几乎都是科学家。
在新奥尔松,冬季常驻人口不多,只有八十多人,甚至不如雪原号上的人加起来多,但社会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机场码头、医院旅馆和商店,甚至连健身房都配备了。
雪原号抵达码头后,黄河站的冬季驻站队员早就在此等候。
因为黄河站里可供住宿的房间有限,考察队一半的人留在船上进行补给配置的工作,一半的人去到黄河站休整,利用站内的科考设备进行研究。
宋郁被安排去了黄河站住宿。
新奥尔松的码头很小,就是顺着海岸沿伸出来的一条不足三米宽的堤,不远处是苍茫连绵的雪山。
原本清冷的码头,在此时变得很热闹,到处都是穿着红色中国北极科学考察队队服的中国人。
码头上的工作人员不多,只有四五位,但接待整个雪原号几十人的工作做起来有条不紊。
宋郁不像其他人,有很多科考设备要负责照看搬运,她把自己一个背包的行李和摄影器材交由工作人员装上运输车就不再管了。
她站在岸边,望着对面的雪山发呆。
在这样开阔之地,仿佛整个人的胸怀也跟着被打开了。
左右没有事情可干,宋郁拿起相机,蹲在地上又不知道在拍些什么。
她眯着一只眼睛,视线凝在镜头上,画面装进去的是绵长的海岸线。
虽然是极夜,但码头到处是白色大灯,加上雪地反光,显得整个夜晚也是亮亮的。
这时,画面里多出了一双腿,西裤皮鞋,干净得一丝不苟,从远处走来,在她面前停下。
宋郁愣了愣,放下手里的相机,抬起头向上看。
周琰双手抱臂,好整以暇地和她对视,一身西装笔挺,手腕处西装的袖口向上收束,露出白色的衬衫,银色圆形的袖扣纹理精致,在风尘仆仆的人群中间,透着一股儒雅矜贵。
他细长的眸子里含了笑意,仿佛半点不记得之前两个人在慈善晚会上闹得不愉快。
“好久不见。”周琰说。
宋郁着实没有想到会在这种地方碰见他,吃惊地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
她一边问,一边站起来,但因为蹲得太久了,脚发麻,重心不稳,一屁股往后坐进了雪地里。
周琰弯腰抓着她的胳膊,帮她站起来。
“谢谢。”宋郁语气不算热情地道谢,自然地向后退了一步,和他保持着一米之外的聊天距离。
周琰将她的警惕看在眼里,解释道:“我来新奥尔松,是为了拜访一位美国地质学家,请他帮忙分析一个铜矿的地质报告。”
北极地区富含丰富的矿产资源,周琰的家族是以矿产企业发家的,也是最早在北极圈和好几个国家有合作挖掘矿产资源的国内企业。
“放心,不是因为你。”他补充。
闻言,宋郁面色一滞,小声嘟囔:“我也没那么自作多情。”
雪原号的甲板上,考察队的队员们正在进行繁忙的作业。
“裴队,所有带下船的设备物资都已经清点完毕,你看看?”张铖手里拿着纸夹板,板子上夹了两张清单,递过去。
裴祉目光远眺向码头,将岸边两人的互动看了眼里。
他的视力很好,记性也不错,一下认出了站在宋郁对面的男人是谁。
“裴队?”张铖注意到他的走神,出声提醒。
裴祉眼睫振了振,缓缓地收回视线,伸手接过纸夹板,翻页的动作很大,显得有些随意和不耐烦。
“没问题,准备出发吧。”
雪原号和码头连着一片片的皮艇,下船时踩在皮艇上,可以做到干登陆,不用弄湿鞋裤。
裴祉双手插在红色队服的兜里,两条腿迈得老长,步速很快,张铖在后面跟得很吃力,也没有他走得稳当,时不时跟着皮艇晃动身体。
宋郁之前虽然不怎么待见周琰,但是自从上次慈善晚宴说开了之后,她已经很久没见过周琰。
加上身处荒野自然,心胸开阔了不少,看周琰也没有那么不顺眼,过去闹得不愉快算是翻篇了。
两个人站着闲聊了不少内容,宋郁对他计划投资的铜矿很感兴趣,从铜矿开采聊到铜矿纯度以及后续加工。
“你要是对铜器感兴趣,有机会可以去一趟朗伊尔城,那里有一家专门定做铜制艺术品的小店。”
闻言,宋郁挑了挑眉,问道:“什么样的艺术品?能做首饰吗?耳环什么的。”
周琰拿出手机,“应该能做,我上次去拍了些照片,你可以看看,有些人还会自己画图纸请店主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