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刃全盘接受。
这会子听皇上说起入赘,卫刃也自然而然点头:“臣蒙陛下救命之恩,当年将我从卫家村带走。可臣到底姓什么,原也不知道了。”
皇上原是开玩笑的,听卫刃这么说,简直下巴都要掉了,不由问道:“难道孩子姓林你也无妨?”
卫刃认真道:“臣与她商议过此事,已经定了,若是将来有的话,出生后一个跟我姓,一个跟她姓。”
皇上震惊地望着他。过了好一会儿,才僵硬扭过脖子对画眉公公道:“朕的太医院正,只怕是给朕的龙禁尉统领下了药!”
作为大周子孙,当今皇上,他当然完全不能想象,自己的孩子居然会随母姓,这简直,这简直是……指鹿为马啊。
皇上脑海里忽然蹦出了这个词儿。
直到卫刃告退了,皇上还在痛心疾首。
一个没看好,捡来的孩子就变成了畏妻如虎的怕老婆人士。
其实对卫刃来说,他之前未曾想过要成婚,对什么夫妻相处之道不感兴趣。而现在,他有了想要共度一生的人,那么就想要过两人都喜欢的一生。
他哪怕再没有眼见过,也到底耳闻过,哪里能不明白,林姜对他渲染的许多话,许多夫妻相处之道在京城男人们听来,简直是惊世骇俗有辱大丈夫雄风。
可卫刃无所谓,他想过的,是跟她的一生。不是按着规矩,按着旁人眼光过的一生。
他从来是个冷僻性子,不在乎别人怎么想。
十月里,林姜的医馆已经色色齐备,就差人员了。
而医馆初开,林姜也没准备立刻把所有大夫都召齐,她只预备依着太医院这样的建制雏形,按大方脉(内科)小方脉(儿科)、千金方(妇科)等,先各招两名坐诊的大夫,几名学徒。至于‘口齿(口腔)’‘痘疹(皮肤)’等小一些的科,就暂且随缘,宁缺毋滥。[1]
与好多医馆要到处求着名医坐诊不同,林姜这里,想要进医馆来坐诊的大夫不要太多。
别的不说,太医院里这么多的太医、副使和管勾学徒,他们家里就多是世代从医的世家。
子孙辈多少都会些医术,只是太医院的名额金贵,一家子顶多俩人进来就顶天了。其余的学医者虽不足以进入太医院,但在外头任何一家医馆坐诊,也都是合格的。
若有机会,他们当然想进皇上亲笔题名的大医院。
林姜再次感慨:这个时代的医疗资源,实在是太过于垄断了。
在世人看来,林姜的医馆还有一重令在野大夫都趋之若鹜的好处——据说坐馆的首席大夫,可能是前任太医院院正,秦老。
在从宫里离开,经过了一年多的休养后,秦院正那本来稀疏的头发都养回来不少。
整个人的精神气儿也跟原来不同了。
林姜是逢年过节一定会去拜会秦老的,她之前出版的长命百岁方,也曾第一时间把初稿送去给秦院正,请他老人家指点。
论起经验之丰富,医道之老道,林姜一直对秦院正充满了信任。当时秦院正也认认真真戴上老花镜,给她认真审核初稿,还提出了不少意见。
这回医馆竣工的时候,林姜就上门拜见去了。
第1卷 第75章
林姜从前年节下上门拜访秦老, 就见他老人家在没了太上皇的压力后,身体倒是逐渐硬朗,就是在家里闲着似乎有些焦躁。
每回跟她说起来子孙, 一点儿也不是笑呵呵的慈爱老人样子, 反而流露出在宫里少见的暴躁, 只说他们都不成器, 不肯上进, 又恐他们将来传承不下秦家的医道。
林姜知道这是忙惯了的人,退休了有些不适应。而且秦院正确实是水平高超, 平素在太医院看太医们, 也就罢了,可现在闲下来, 倒回头看自家这些没考入太医院的子孙的医术,那真是血压逐日走高。
要是秦院正在家颐养天年, 林姜也就不打扰了,但看他这种典型的退休综合征, 林姜就询问秦老要不要出来坐馆。
听说是皇上恩准, 林姜自己一手打造的医馆, 秦院正就有了三分心动,等跟着林姜去实地考察了一番后,秦院正的心动就变成了十分,走的时候, 连自己办公室都选好了:“那间外头种着几株好松的小院敞亮。”
林姜一口答应:“好嘞,那就是您的名医诊室了。”
这一日, 秦府上下子孙都觉得烧了高香:父亲(祖父)今天没有骂人哎!
而林姜要请前任院正, 自然要上禀皇上。皇上本觉得希望不大, 因他是见过秦老上书告老时, 那副头发稀少颓丧莫名的样子的,觉得林姜请不动。
谁料林姜回来,只道顺利请出了名医。
皇上听闻她连秦院正都能请出来,当真是觉得难得,还开玩笑道:“先后两任太医院院正在同一家医馆,既如此,朕在匾额上就写民间太医院如何?”
林姜笑道:“皇上御笔,也可以写太医院分院。”
当然最后,皇上的题字并没有用这样戏谑的名字。
因皇上是个不忘初心的人:他可没忘了,当时同意林姜建医馆,是为了神仙跟前的面子工程。要不是林姜提起,传授她医术的神僧让她‘悬壶济世’,皇上还未必同意林姜立这个医馆呢。
于是,皇上非常务实的为医馆起名为【仙来医馆】,算是给神仙一个交代。希望神仙注意到他这位非常重视医道传承的皇帝,然后再次降下神迹,广赠仙药,免了他大周子子孙孙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