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就是造纸坊新招的那些工人,这些人也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一批一批的进来,便于管理。
如此一来,城西很多户人家的生活都在逐渐变好。整个街道的面貌完全不一样了,看起来焕然一新。
姜子延在让人建房子的时候,还不忘提一提崔昌的名字。毕竟这位知州大人给他行了不少便利,所以他让人在人群里还夸赞了一下他。以至于后来崔昌再到城西视察民情的时候,许多老百姓都给他送吃的,感念他的仁慈与善良,纷纷夸他是个好官。
对于当官的来说,名利二字最为重要。而对于崔昌这种想在朝廷中做一番事业的人来说,名声是远远大于利益的。
他没想到顺手帮了姜子延一个忙,他竟然还帮他宣扬了名声,心里对他的印象更加好了几分。
农假放的时间长,林昭也从书院回来了。不过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跟着岑夫子学习,而姜子延就更忙了,两个人很少能见面。
姜子延之前在青平镇的地界买的几亩地也到了收成的季节,他抽空回去看了一眼,刘富田将庄子管理的很好,这几亩地里面所有的旱田姜子延让人几乎全部种了茶叶,剩下的自然还是种的麦。
他可以买粮食吃,但这些种地的佃户没粮心里可不踏实。所以他还是留了一些地专门种麦子。
至于那两亩沙田,他今年让人种了西瓜。这里的西瓜长相不大,籽也多,但姜子延种西瓜不是专门拿来吃的,而是专门让他们供给茶话坊做西瓜汁用的。
回来的时候又顺便去看了下宴江南的生意,徐掌柜很会经营,不过主要还是因为姜子延给的菜谱好,每天都有大量的客人来这里吃饭。
楼上的包间也派上了用场,县城里经常有富户人家的少爷小姐们过来用餐。
除此之外,宴江南还对外承包筵席,谁家有喜事了都喜欢来这里包桌请客,生意十分红火。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造纸坊,扩建完成之后没多久就已经投入了使用。
招来的大批工人每个人都签字画押签了契,算是正式的合同工,每月工钱都按时发放。
如今,城西的人们都以能够到姜记造纸坊工作为荣,谁家串门子要是说起来家里的谁谁谁在那里工作,别人都羡慕极了。
今年八月便是秋闱,也就是大魏朝一年一度的乡试。本来大魏朝的科举考试是三年一次,但由于前两任皇帝重武轻文,朝堂上文官稀少,而国家又百废待兴。
所以这一任皇帝上任后,便开设了恩科,将科举考试改成了一年一次,具体什么时候恢复三年一次,就要看朝堂上的光景了。
所以说这几年的学子是赶上了科举的好时候,能够多几次考试的机会。
林昭还有同宿舍的陈勉以及杨肃都没有下场参加,毕竟才在书院学习了一年,都想着在巩固巩固,明年再下场考试。
所幸他们所在的凛州府城就是乡试的考点,不用像外地人一样,光在路上赶考就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到时候直接到府城考试就行了。
三个人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等明年这个时候再下场考试,争取一举中的。
他们三个都没下场,但书院里他们一届的学子们几乎都下场考试了,后来林昭听陈勉提过一嘴,说是施茂才也去参加考试了,只不过令所有人都很意外,他竟然落榜了。
林昭并不在意施茂才有没有考上,明年他也要下场,无关的人不值得他浪费精力去关注。
虽然是放假时间,但对于学习也不能放松,十年寒窗苦读,一次不成就得多花一年的时间准备,不是所有人都耗得起的。
林昭把全部身心几乎都放在了读书上面,平时很早就起来读书学习,晚上有时候挑灯夜读,很是辛苦。
杨肃家中还有些薄田,农假放假回家他还得回家干活,作为一个大男人,不能什么活都不干,全部都丢给父母兄弟。
而陈勉家中是开个药材铺的,他家的产业大,又是家中老小,最得他祖父宠爱。平时他虽然贪玩,但这个时候也知道奋起读书。
这一年姜子延过得十分忙碌,造纸坊的生意越来越好,跟朱秉良的合作也十分顺利。
靠着姜记造纸坊供的纸,朱家的书铺纸铺迅速在江南占有了一大片市场,盈利十分可观。
素笺和花笺纸的名声也传遍了江南,尤其是花笺,江南读书人众多,更别提还有很多风流才子了,他们犹爱使用花笺作诗写信,觉得别有一番风情在其中。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年末。
这个年过的十分热闹,不仅徐掌柜来给他拜年,递交这一年雁江南酒楼的盈利,青山也拿着超市铺子的账本来给他拜年了。
姜子延在城中一家很有名的酒楼亲自摆了一桌宴席招待,一大家子围在一起吃了个饭。
吃过饭后姜子延给每个人都发了一个大红包,说是他们应得的年终奖。就连张虬和冯轲都有。
徐掌柜悄悄拆开红包看了一眼,里面竟然有一张一百两的银票,顿时心花怒放。没想到年底来给东家报个账竟然还能得这么一大笔钱。
他们来了之后就住了一晚,毕竟是过年,家中还有人等着,便又匆匆赶回去了。
于是又到了年末盘点算账的时刻。
今年造纸坊扩大规模花了不少钱,他之前攒的所有钱全都砸进去了,后半年才堪堪回本,纯利润大概只有三千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