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10页
    说着提笔回信,叫密探继续关注这些人的动向。
    陆祥拧眉深思一会儿,道:“去岁冬季极寒,我们在沧州一带尚且有些受不住,再往北去情况更糟。北辽去岁闹了雪灾,国内状况不算好,不少百姓冻死饿死。到现在为止,边关更是罕见的安静,北辽大军没有什么活动迹象。倒是常有小股胡人出来打草谷,不过不成气候。我认为这些突然冒出来的胡人极有可能是去岁受灾的北辽百姓。密报上并未谈及这些人有烧杀抢掠之举,看来还算安分。”
    梁瑛吹干墨迹,道:“你说的也很有道理,但边境之地,不可不防。”
    陆祥点了点头,眉头却依旧蹙着。
    梁瑛见他这个神情,便知道他心里又在琢磨事儿了,倒也不打扰他。好半响过后,梁瑛已经使人将信送出了,陆祥的眉头方才舒展开。
    他跟梁瑛说:“我有个大胆的想法。北辽国内上有皇子争储,下有黎民受难。若能好好筹谋一番,或可主动出击,将辽人打回草原深处去。”
    梁瑛摩挲着手指,想了想,道:“这些年我们对北辽一向以防守为主,但北辽铁蹄凶悍,曾踏破雁门关直捣沧洲城。若非杨家军,恐怕北辽早已攻陷陈国大半疆土。再加上陈国早前重文抑武,朝中武将难堪大任。虽将北辽人赶出雁门关,但他们仍旧牢牢占据广武寨,扼住雁门关咽喉要地。这些年杨家军也无非是勉强维持罢了。自当今皇帝亲政以来,强军富民,陈国国力更盛,君臣戮力同心,若能一举将辽人打回草原老家去,抢回广武寨,陈国的边境会更加太平。”
    陆祥胸中忽然升腾起满腔热血,他道:“我虽没读过书,但我听四郎说过。前周中期以前,国家繁荣,百姓富足,皇帝文韬武略,开疆拓土,万邦来朝,鼎盛一时。听来就让人向往。”
    雏鹰鸣叫一声,扑腾着翅膀掠过天际。梁瑛闻声远眺,目之所及,穹宇碧蓝如洗。她道:“也许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呢……”
    摘星楼是燕州城内最好的一处酒楼,楼有四层高,外围建了一圈露天长廊。站在摘星楼顶楼眺望,燕州城内外景色一览无余。
    此时李云璟正站在摘星楼顶楼,手扶栏杆四处张望。突然,他抬手点了点街市,扭头跟项冬青说:“青叔,那些人又来了。”
    项冬青抱着剑斜倚着柱子,正闭目养神。闻言微微睁开眼睛觑了眼,道:“他们已经接连数日入城采买,官府的人也盯上他们了。”
    李云璟用扇柄挠挠头,道:“盯上了也无非是将人赶出去罢了,过后还是会再来。我朝与北辽战争不断,燕州城一年有大半时间都戒严。待战事松了,便城门大开,不禁胡人往来,城内倒也热闹繁华。这也导致燕州城里什么人都有。但因陈国不设互市,燕州城内的交易更为随意,并无律法约束。这些人大肆采买我们也不能将他们如何。”他摇摇头:“乱得很呀。”
    “边境之地,又非要塞,向来如此。”项冬青道。“不过早些年倒的确有官员上书在燕州成立互市,只是折子才到京城,边关便生战事,此事便被搁置了。战事日益吃紧,打的艰难,待战事平息已过许久。何况燕州不过边陲小城,倒也没什么人注意,此事便再没人提起了。”
    李云璟滴溜溜转了转眼珠子,用扇子敲打着手心,兀自琢磨了会儿道:“我倒觉得此事可以重提,咱们皇上定会同意。”
    “哦?”项冬青这下把眼睛全睁开了,他道:“你说说看。”
    李云璟理了理思绪,说:“我有一策略,重开互市会对我们陈国极为有利。”他直起身子,往远处看了看,指着远方漫天黄沙,道:“青叔你看,北地风沙大,环境恶劣。过了广武寨是一片戈壁,没什么人烟。北辽虽在那处建城,但城内百姓多半都是要到燕州城内置换东西。因为地理和环境所致,北辽幅员辽阔,境内有大片草原,适合放牧,然可供耕种织造的土地却并不多。所以他们兵马强盛,但生活物资却远不如我陈国丰富。国内虽也有青盐产出,但供不应求,仍需从我陈国进口。更不用说茶叶和铁器了。这也是为何我朝走私之举屡禁不止的原因,因为北辽需求量大。有需求便有利益,有利益便有人敢以身试法。”
    项冬青点点头:“你说的不错。北辽之所以觊觎我陈国,也是因为如此。他们的好战除了君主的野心外,还受生存环境所迫。”
    李云璟就道:“这就是了。人的极限不可估量,为了生存,更不知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这些年我们和北辽摩擦不断,战时则收缩对外供应,太平时则重新开放。就像这燕州城一样。但北辽却依旧在战事上占了上风,还不是因为我陈国境内有人走私物资给北辽。他们手里资源充足,自然不惧陈国。再加上早些年陈国军力弱,朝中受刘曹两党把持,贪官污吏横行,走私更为猖獗。甚至不乏勾结北辽者。”
    他拍了拍红漆木栏杆,侧头扬起下巴说:“但若重开互市,并推进一系列律法来制约互市,制定合理的商税和商品价格,让两国百姓互通买卖,这就断了走私者一大去路。若能正规收售,谁愿意花高价买走私货呢?与此同时加大对走私者的管控,便能很大程度上杜绝走私现象。当然,我们得有个大前提,就是无论战事如何焦灼,都要保证互市不会受到影响而关闭。待互市步入正轨,我们便可依据形势调整商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