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30页
    村子点了点头,看向屋中的其他人。
    表姨第一个开口:“虽然村里最喜欢论资排辈,但现在都是末世了,论资排辈早就落后一百年了,肯定是谁有能耐谁上了。反正我同意村长的说法,我愿意听他们两个人的话。”
    杨根波连忙跟着说:“我也愿意!”
    “我也愿意。”
    “俺也是。”
    “……”
    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他们早就对这两个会开直升机、会杀丧尸的年轻人心服口服了。
    能力才是王道,其他都虚的。
    “既然这样,那就这么定了。”村长摸摸胡子,用力拍桌子做了决定,“从今天开始,咱们农村安全区的建设和发展,就靠小杨、小封以及国家安全区的同志们了,其他人就跟着指挥做事,谁都别有怨言。”
    “没怨言没怨言。”
    “能吃饭了吗?”
    “是啊,忙一天了,该吃饭了吧?”
    村长没好气地笑:“就知道吃。”
    “开饭吧。”杨父放声大笑,“大家愿意让钦钦和小封来管村子,不就为了日后能不被丧尸吃,顺便还能自己吃饱饭?”
    村长拍板。
    “行,开饭。”
    *
    作者有话要说:
    第115章 收割蔬菜
    尽管杨奕钦和封霖成了村民的代表, 可每天的工作和之前没有变化。
    第一道防线建成之后,村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检查和加固铁网,在铁网外面铺设一层尖锐铁器。又每隔一段距离, 就在铁网上开一道小门,方便日后播种、照料和收割田地里的庄稼, 否则每次都要绕一大圈才行。
    除了检查各个围护网的安全,两人每隔几天就会去一趟安全区,跟石英茗等人交流村子里的最新进展。
    石英茗建议他们建立自己的临时医院, 免得有村民不慎生病, 手里有药也不知道该怎么吃。
    临时医院的地点好找, 村里原本就有退休医生开的小门诊,位置在村子的正中间, 但医生已经不幸丧尸化,幸存者中再没有专业的医生坐镇, 于是杨母和杨奕钦的表姐就成了门诊的临时坐镇“医生”。
    选择表姐,是因为对方原本就是医院的护士,丈夫是同一家医院的主刀医生;选择杨母, 是因为她继承了父亲的行医笔记, 符合成为一个赤脚医生的条件。
    几十年前的郝和县可谓穷困潦倒, 无论是交通条件还是医疗条件都十分恶劣,杨奕钦的外公曾经是附近几个村子唯一的赤脚医生。外公中医和西医都懂, 总是用最简单、最便宜的药解决村民的病痛,平时十里八乡的村民生了病, 都会来找他看病,深受大家爱戴。
    杨母自小耳濡目染, 又被父亲教养了几年, 能够治愈一些小病。
    而村子里的中老年人都会止血和包扎, 张伯和杨父等人还会接骨正骨,足以应对大部分村民的病症。
    这就够了。
    因为如果人真的生了大病,就是去到石英茗的安全区,恐怕也难得到有效的救治。
    又忙了一周之后,杨家菜园里种的蒜苗终于熟了一茬。
    杨奕钦和封霖晚饭前的必要活动,就是去菜园子照看里面的蔬菜,查看蔬菜的生长情况。
    条件有限,他们只能弄出简易的蔬菜大棚,靠太阳光照在倾斜的透明厚重塑料布上,来勉强维持大棚内的温度,和真正意义上的温室大棚相去甚远。
    他们给菜地烧水、施肥料时小心翼翼,终于迎来了第一波丰收的喜悦。
    蒜苗属于抗寒抗冻的植物,但处于寒冷季节生长速度也会随之减缓。采收时不能连根拔起,只要保证阳光充足和施肥浇水适宜,割了之后还会重新长。一般环境适宜、生长稳定的蒜苗,可以在二十到二十五天的时候收头刀,再隔十五到二十天收第二刀。
    但他们显然没有最好的生长环境。
    菜园里的蒜苗早在还没下雪的时候就已经种下了,稳定后足足长了两月余,才堪堪长到了可以食用的地步。
    确定蒜苗可以收获的时候,杨奕钦喜不自胜——他们终于有新鲜蔬菜可以吃了。
    虽然家里的地窖储藏了一批秋收的蔬菜,但为了便于保存防止腐烂,大部分都陆续做成干菜和腌咸菜了,用来炒菜的蔬菜也多被腌制过,没有新鲜蔬菜的清甜。
    杨奕钦和封霖奉母之令,拿着镰刀收菜地的蒜苗。
    封霖挥惯了斧头,偶尔也会用镰刀收割丧尸的头颅,但他从来没有用镰刀收割过蔬菜。因此,他挥动镰刀的姿势格外僵硬,镰刀的刀刃朝向蒜苗的根部,来来回回调整了无数次方向,都没下去手。
    杨奕钦被逗乐了:“快、狠、准,放心大胆地割就完事儿。”
    说完,他就示范地割下了自己眼前的一茬蒜苗。
    封霖郑重点头。
    “好。”
    随后,就缓慢地、慎重地割下了一把青色蒜苗,镰刀切断蒜苗的根部。割完之后,他反手摊开了手中的植物,认真观赏了片刻。
    “不用这么小心,别伤到根部就行。”杨奕钦打趣道,“分得清蒜苗和大葱吗?”
    封霖抿唇:“以前不能。”
    杨奕钦轻笑:“我以前也不能,还有韭菜、麦苗之类的植物,我外公喜欢植物,包括蔬菜和药材在内的所有植物,专门挑时间让我好好认了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