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7页
    裴吟看着荆诀,忽然一笑,趁着门口没人,过去拉了下荆诀的手,说:“队长,怎么办啊,我太喜欢你了。”
    荆诀垂眼看着一脸真诚的人,说:“三千,写去吧。”
    裴吟抖了抖嘴角,问:“这次什么理由?”
    “扰乱上司心境。”荆诀绷着脸,道,“让上司无法专心工作。”
    裴吟眨眨眼,潇洒地一笑,道:“那我认了。”
    他又偷偷摸了下荆诀的手,问:“你下午到底干什么去了?”
    荆诀这才倒出工夫说了下午发生的事。
    他上了魏业征的车,本来是想跟着裴吟回到局里,但忽然想起什么,又去找饭店经理调了一次摄像头。
    经理说没正式文件他们不能提供视频原件,荆诀说:“那我在这儿看一眼,不带走。”
    他本来没抱太大希望,因为立林既然光明正大的出现了,就一定有不被发现就能离开的方法。
    然而结果却出乎了荆诀的意料,饭店楼梯上,立林居然真的迎着监控走了下来。
    他走出门,看方向是走向魏业征的车。
    经理没允许荆诀拍照,荆诀也没强迫,只说让经理保存好视频,之后警方会来提证。
    他匆匆走向魏业征的车上,第一时间检查了车底。
    追踪器,枪,定时炸/弹,一切都有可能。
    但实际上却是什么都没有。
    荆诀突然意识到,立林故意让人看见他走下来,并不是为了藏一样东西。
    他是为了让荆诀发现一样东西。
    ——就是现在放在车座上的那封信。
    也可以说是纸,因为看纸面LOGO,这张纸是立林刚刚跟饭店的人借的。
    纸张只对折了两次,荆诀很快打开,然后看到上面的一句话——
    【明天下午六点,公海南港,李幺离开。】
    ……
    狭窄的车厢内,立林蜷了蜷身子,问榆阳:“能开空调吗?”
    榆阳说:“不能,油不多了,不能再去加油。”
    立林也不发火,只点点头,说:“那我睡了。”
    榆阳看着他,眯了下眼睛,问:“你就这么走了?”
    立林没睁眼睛,只是轻声反问:“不然呢?”
    榆阳问:“不惦记魏业征?”
    立林脸上连一点表情都没有,他抱了抱胳膊,说:“不。”
    榆阳见立林没有任何要聊下去的兴趣,便回过头,问李幺:“你多大?”
    李幺不知道在想什么,目光忽然一顿,反应了两秒才从留存记忆里翻出榆阳的提问,他回答:“十八。”
    立林没睡着,说:“不可能,顶多十五。”
    榆阳和李幺都没反驳这句话,夜色降下来时,车内必须保证至少有两个人是醒着的。
    现在立林闭上了眼睛,榆阳和李幺只能对着充满死寂的空气,各自保持清醒。
    榆阳是不是看向立林,想的是将李幺带回图亚之后的事。
    而李幺看着窗外,想的是立林上车时塞给他的那张纸条。
    ——快逃。
    第68章 我可以没有家,但你不能没有。
    裴吟再次回到审讯室的时候, 陈疆已经睡着了。
    裴吟敲了敲桌面,叫他:“起来。”
    陈疆睁开眼睛,懵了一秒, 看见裴吟才回过神。
    裴吟问:“把你知道的, 跟李幺有关的,都说出来。”
    陈疆是趴在桌面上睡的, 抬头时能看到被压出的两道印子,他皱了皱眉,说:“没什么可说的。”
    “陈疆, 我不跟你废话。”裴吟说,“李幺现在不光是杀人的问题, 他牵扯的是一条警方跟了十年的贩毒链,如果他能将功补过, 会对庭审有帮助。”
    “所以,如果你喜欢他——”裴吟看着陈疆, 又道, “现在提供关键信息,比拿着这些没用的搜索记录自首来的有用十倍。”
    裴吟把一张纸拍到陈疆面前,上面是陈疆之前关于如何杀人的搜索记录,和网购记录。
    “给你最后一次机会,明天之前如果我们还找不到李幺, 你这辈子不可能再见到他。”
    陈疆明显是慌了,他神色一紧,问:“为什么?”
    “因为他的未来只有两条路, 要么吸毒致死, 要么在贩毒途中被警方击毙。”裴吟说, “不用再琢磨你那些立不住脚的证词了, 三十分钟,说不出我想要的东西,会有其他人来审你。”
    裴吟一下变了脸,陈疆多少有点紧张。但他不知道李幺已经传来了杀人视频,仍然嘴硬道:“彭佳就是我杀的。”
    裴吟一闭眼,深吸一口气,直接把手机拍到了陈疆面前。
    照片是从视频中截取的,彭佳躺在床上,李幺站在她身边。没有任何血腥的画面,但看着就知道,彭佳那时已经死了。
    片刻后,裴吟收起手机,对半天没有眨眼,眼底已经泛红的人说:“你跟李幺提过彭佳的存在,且表达了对彭佳的反感,几次之后,李幺心生替你杀了彭佳的念头,但没有明确告知你时间地点,所以你也是在案发当天才发现这个事实。”
    “你在知道李幺正在……或者已经行凶后,立刻萌生了替李幺顶罪的念头。所以你故意在电脑上留下可疑的搜索词条,并离开家,去监控拍摄不到的地方藏了两个小时,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在彭佳遇害的时间里没有不在场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