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34页
    “兰泠,你想得可真远。”恒阳仙君未曾想到自己一句话,竟引来曲宁萱的长篇大论,不由有些讪讪的。曲宁萱方才也是一时失态,眼下自觉反应过敏,不由自嘲一笑,生硬地转移话题:“我们快走吧!”
    颂泉山脉绵延九十八万里,府学占据了灵气最充足的七分之一地盘,其辽阔可以想象,偏偏府学上空设置了极为强大的防护阵法,也禁止在内御剑飞行,若不用传送阵,光凭一双腿,怕是走一年半载也难以逛完六分之一的地方。 曲宁萱一路观察过去,发现府学之中结界极多,传送阵也限定了特殊的传送人群,若没有特制的身份玉牌,纵然十三真仙也寸步难行。好在慕祈上仙赋予曲宁萱三人的,不仅是进入仙葩院的权限,也是无阻通过诸多结界的权限,是以任何传送阵和绝大部分结界都无条件为他们打开。
    三位衡天者以最快的速度辗转于一个又一个传送阵中,终于到达灵气充裕到形成白雾,寂静安谧到非比寻常的仙葩院。
    衡天者的生活太过孤寂冷清,为了打发时间,总要寻点乐子。曲宁萱的爱好是看书和下战争棋,镜越痴迷于炼器,恒阳最人不可貌相,粗心大意的他在侍弄花草这一方面,竟展现出了非比寻常的天赋和细心,所以一到仙葩院,恒阳仙君的眼睛珠子就在慕祈上仙占地万亩的药圃上挪不动了,言语之中满是惊叹与痴迷:“兰泠,快过来看,这是天姝草,这是琅琊藤……天啊,连生长在极寒之地的千石藻都能被移栽过来,慕祈上仙真是好本事!”
    “恒阳,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曲宁萱无奈扶额,扫了从拿到那面镜子就不肯松手的镜越一眼,暗道真是两个痴人,心中却升起一股深深的羡慕。
    像她这种为了生存而发愁,不得不努力的人,根本没资格像他们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欢的事情中去。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保,哪怕是看似大义凛然地劝谏疏陵上仙,都不过是为了阻止六界之战的发生。因为从青玄颠来倒去的言语,以及替身娃娃跟过来的情况中,曲宁萱判断出,兰泠仙子很可能会死,而且是魂飞魄散的死法,能让她遭难的,除了六界之战,几乎不作他想。
    曲宁萱不相信区区一个天符师,竟能逆转时空,将她带到这里,这是强如三仙也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兰泠仙子若死了,曲宁萱会怎样,谁也不知道,她不敢拿命赌一个可能,只能尽量自保。 压下心中涌起的惆怅,曲宁萱略微抬高声音,说:“镜越、恒阳,我们动手吧。”
    两位仙君都是极有分寸之人,闻言便从方才的痴迷之态中脱离,一同寻到仙葩院灵脉汇聚之地,将镜子放置其上。然后,镜越仙君以这面镜子为针眼,利落地布下一个聚灵三才阵,自己站到了“天”位,曲宁萱很有自知之名地站到了“人”位,恒阳左看看,右看看,只能无奈地站到“地”位。
    一切就位之后,他们三个同时运转仙力,霎时间,聚灵三才阵泛起乳白色的光芒,丝丝浅青色的灵气从三位衡天者周身溢出,调皮地游离于四周,最后却不情不愿地靠近青铜色的镜子,瞬间消失无踪。
    第一百四十七章 窥心辨魔
    青铜色的镜子源源不断地抽取三位衡天者身上的至清之气。像一个无底洞般吞噬几千几万年的修为,仿佛没有尽头。曲宁萱第一次见到此等重宝,纵然身处阵法之中,也不忘好奇打量,便发现这枚镜子越是吸收至清之气,就越是诱迹斑斑,好像无数仙人求而不得,得之便欣喜若狂,相当于多了一样保命法宝的至清之气到了它身上,就成了令人厌恶的污垢。
    若非笃信慕祈上仙的为人,光凭这枚镜子如此诡异的状态,曲宁萱都快怀疑它是魔器而非仙器了。
    不知过了多久,这枚镜子终于吸取了足够了至清之气,曲宁萱运转《体》内仙力,探查自己损失的修为,对天地孕育的宝物又有了新一重认识。她轻轻摇了摇头,又望向阵眼,简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与方才样式古朴,却光滑簇新的青铜色镜子一比,目前处于阵法中的镜子简直就像刚从坟里挖出来的,铜诱般的污浊覆盖全身,惨不忍睹。
    如果不是磅礴浩大的至清之气萦绕镜子之上,让她天生就有一股亲近之感,她怕是扫都不会扫镜子一眼。
    “镜越,你精于炼器,可能看出这面诡异镜子的作用?”曲宁萱伸手向去拿这枚镜子,镜子稍稍抗拒,却被她身上的至清之气所安抚,乖乖到了曲宁萱手上,后者将之翻来覆去地观察,最后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见识太少,便有点沮丧地问。
    “兰冷仙子若想知道,为何不来问我?”慕祈上仙宽袍广袖,风姿翩然地走进来,唇边依旧翩着令人如沐春风的笑意。他没向曲宁萱索要这枚镜子,只是以温和地语调介绍“此镜名为“窥心”能够透过层层防御,映射到任何人的内心最深处,洞悉一切或许连当事人都不知道,或是遗忘了的隐秘念头。在它面前,一切都是透明的,绝不可能有一丝疏漏。”
    说罢,他极自然地从曲宁萱手中取过窥心镜,抚摸着凹凸不平的镜身,轻叹道:“正因为如此,我才不得不将它封存起来,不见天日。”
    “我知这对它不公平,却也别无他法,无论谁手持窥心镜,最后都会演变成一场灾难。若非此番事关重大,涉及到魔族入侵,我是怎么都不会将它拿出来的,这件宝物的存在,越少人知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