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炼瑶筑基后,一个春风化雨能将四分之一个村里的农田包覆盖进去,灵力又翻倍,一个晚上就能将整个村的作物催熟一层。
等作物长到一定程序,巫庆峰就让炼瑶停下来。不然长得太快,脱离正常生长规律,村里人就不是惊奇,而是会怀疑。
然后空出来的时间,他们会走山路去镇上。走山路比村道要近,凭他们的脚程,从村里到镇上也就一刻钟的样子,比开车走村道还要快很多。
镇上现在一万多人,要养活这么多人,粮食全部由大院支援肯定不现实,他们顶多补个缺。
所以现在镇上这一季的粮食就很重要。这也是他们不辞辛劳,连续晚上奔波往返的原因。
也幸得炼瑶已经筑基,不然以炼气期的修为,一个晚上肯定没办法将那几千亩地给浇一遍。
不过就算这几千亩地的粮食顺利成熟,也远远不够镇上这些人的口粮。
粮食缺口依然很大。这就使得炼瑶不能够象上半年给村里其他农田施展春风化雨一样,只是抽个空而已。
毕竟上半年的粮食虽然最后都顺利收割,除了大院和胖婶家,其他人家的空壳率都很高,如果不是人口不多,这点收成还真不够一家人的嚼用。
而接下来的日子会怎么样,巫庆峰已经没办法再这么笃定。
因为上一世再过不久,他就和药大师同归于尽了。他的先知之能,也就到此为止。
所以这一季的粮食收成就很重要。也是他拉着炼瑶四处奔波的原因。至少现在,他要保证千岁村和东平镇的安稳。
知道粮食的重要性,现在后山山谷的温棚已经成了炼瑶白天的根据地。
温棚里没有种药,全是种的水稻。每天白天无数个春风化雨下来,水稻「噌噌噌」地往上长,要是让人看到,怕不得吓疯。
一季水稻半个月就能成熟,这事搁谁听了会信?
幸好这个山谷本身就在后山,寻常人一般不会进来。而朱国忠那边也被炼瑶用不种药的借口给搪塞过去。唯二知道这里面如同神迹一般的生长率的,也只有巫庆峰和炼瑶两人。
巫庆峰以炼瑶每天要辛苦布雨为由,将插秧、收割、脱粒的事全都包下来。
不过他插秧可比村里人容易得多,才不管插得整不整齐,只管往土里插就是。最后不整齐的地方,全被他利用聚土术给重新规整回来。
第一次这么做的时候,可把旁边的炼瑶给乐坏了。没见过插秧还有这种操作的,这事除了师兄也没谁了。
等外面的粮食成熟的时候,山谷温棚里的水稻已经收割了几季。
因为是息壤育出来的种,又是靠灵力催长出来的,那稻子长得不能再好,一亩地能收三千多斤谷子。
对比以前丰收的年景,这收成也翻了不止一倍。更何况一季水稻只需要半个月就能成熟。
三个月下来,后面药楼空出来的地下室里已经多出几万斤谷子。也幸好巫庆峰将弥空挪了地方,不然这么多粮食还真不知道往那堆。
而巫庆峰不愿意将粮食放进弥空去,也是不想每次拿出来的都是新米,而且新米质量还这么好。
在地下室放长一点时间,新米变陈米,再拿出来大家也不会怀疑。不然不是明晃晃地告诉大家大院有秘密吗?
因为炼瑶偷偷地帮助,村里今年第二季庄稼迎来了一个丰收。
虽然比不上往年,但比上半年要好不少。不过这次种的水稻并不多,而是以玉米红薯为主。
每亩地几千斤的产量,加上上半年的水稻,足够他们吃上一年,不用再担心接下来的一年会饿肚子。
粮食是够了,但很快又出现食盐危机。上次巫庆峰带回来的盐并不多,哪怕再省着用,几个月过去也见了底。不说村上,就是镇上也有一段日子不见盐了。
人不能缺粮食,同样也没法缺盐少油。少了盐和油,各种问题就会出现,而这偏偏是炼瑶的药也没办法解决的。油都可以用通过打猎解决,盐却是最令人头疼。
大院屯积的盐自然是够的,但那是相对于他们自己,并没有将其他人算进去。
他不可能包下整个村所需要的盐来。于是巫庆峰决定,趁着降温前的最后这段时间,带队去隔壁产盐的省去换盐。
海盐是不用想了,毕竟楚南省离海太远。隔壁省的井盐就成了巫庆峰唯一的目标。
只是现在不比从前,上路十分危险。除了要担心野兽的袭击,还要电话所经地段有没有发生过地震,致使道路中断。
而这个问题,也有办法解决。因为巫庆峰从西州市偷来的那台猛士上就有一个军用GPS导航仪。
他跟雷鹏几人先在家仔细研究了一下路线,发现原来的高速公路基本上能用。
只是中间有两段中断,一段是公路桥垮了,一段估计是因为地震路被土石淹没。只要绕开这两段就没问题。路上的时间顶多也就多花上三五天。
唯一不能确实的,是之前的井盐产地是不是还能产盐,或者有没有足够的存货。这些只能到了以后再说。
既然要跑这么远的路去换盐,单独一辆车肯定不保险,所以巫庆峰又联系了莫白他们。
鉴于路上风险未知,莫白他们肯定愿意跟巫庆峰一起行动。
而且这样的行动肯定不会多,要能经得起镇上一万多人消耗很长一段时间的盐,这数量也没办法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