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句话,马烁和焦闯都暗自松了口气。这是个有家有业的男人,他的根基就在这个名叫窦寨村的地方。
“他结婚没?”焦闯问道。
“结了两次,第一次是十年前,两年前老婆死了……”
“您稍等。”马烁打断了男警官的话,“他儿子死的时候都十二岁了?”
“噢。我们这边好多都是十六七就结婚了。”女警官笑着解释,“都是到了法定年龄再补结婚证。严格说是未婚生子。”
“理解,您接着说,第二次结婚是什么时候?”焦闯问道。
“半年前。”男警官回答道。
“女方什么情况?”马烁问道。
“也是个丧偶的,老公跑长途的,出车祸没了。”男警官回答道。
“也就是说,这个窦勇老婆死了,儿子死了,然后和这个女人结婚,是这个时间顺序吧。”马烁说道。
“对。”
“这女的也是窦寨村的吗?”马烁问道。
“是附近东沟村的。”女警官回答道。
“他儿子这个事呢我印象挺深刻,因为人口死亡的手续是我办的。”男警官接着说道,“他儿子也挺命苦的,从小就得了那个甜式什么病。”
“田氏?”马烁问道。
“什么甜式!唐氏!”女警官白了男警官一眼,接过话头,“唐氏综合症,您二位应该都听过吧。就是先天呆傻。”
马烁和焦闯对视一眼,马烁问道:“你确定是唐氏吗?”
“确定。”女警官认真地说道,“今天早上我查了下窦勇的个人信息,发现他儿子没有接受过义务教育,就是因为这个病。”
“可是唐氏……”焦闯迟疑地问道,“妊娠期间不都要做唐筛吗?”
“您说的是大城市。”女警官苦笑了一下,“乡村哪有这种条件。再说,窦勇老婆怀孕时还不到法定年龄,她肯定也不会去正规医院建档体检什么的,没准在家里就把孩子生下了。”
焦闯点点头,看向马烁,问道:“你怎么看?”
“既然是唐氏,不是脑瘫,那就说得过去了。”马烁冲焦闯点点头,向对面的两名警官介绍道,“我们在窦勇租的房子里找到了一张针对脑瘫患者康复的公益活动宣传单,窦勇应该是带孩子去参加那个活动的。但是主办方告诉他,他儿子不是脑瘫,是唐氏。所以窦勇的孩子不能接受免费治疗,而且和脑瘫不同,唐氏是没法康复的。于是窦勇在绝望之下就只能杀了孩子。”
“杀了孩子?”对面的两人异口同声道。
“这是我们的猜测。”焦闯说道,“但可能性很高。”
“那还聊个屁的啊,赶紧走吧。”男警官着急道。
窦寨村的规模属于中等偏大,至少有二百户人家。一眼望去,各家各户都是砖瓦房了,部分人家还盖了二层楼。村里通了一条柏油路,其余也都是水泥路。
村里静悄悄的。男警官介绍说这是因为年轻劳力都外出务工了,村里基本都是老人和儿童。联防队员早已把窦勇家的定位发过来,男警官按照导航把车开到窦勇家门口。这时从旮旯里钻出来几个戴红袖箍的男人,为首的红脸老头挺着大肚子,正是村长。
马烁看着几个拎着扁担木棍的男人围过来,想起之前看过民警去村里解救被拐妇女儿童时被村民围攻的案例。这时女警官走过去叫村长舅姥爷,村长咧开嘴笑着和她拉了几句家常,一张脸就像个熟透的大枣。
“从你打了电话到现在,一只苍蝇也没飞出去。”村长笑呵呵地说道,然后上前敲门。不一会门开了一道缝,一个女人探出头来。
女警官对马烁、焦闯小声说道:“这就是他老婆。”
“窦三儿呢?”村长问道。
“不在嘛。”女人慌张地回答道。
听到这句话,一群人呼啦一下围上来。
“去哪了?”村长追问道。
“去外地打工了。”女人吓得往后缩去。
“不可能!”男警官大声说道,“他身份证连张汽车票都没买过,你说他去哪打工了!”
第16章
马烁打量着窦勇父亲家的客厅,地上铺着瓷砖,墙上刷着乳胶漆,天花板四周打了吊顶,家具电器一应俱全。从房间的装修和布置就能看出这家人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客厅里坐满了人,窦勇父亲、村长和男警官坐在中间的沙发上,窦勇两个哥哥坐在左边沙发上,马烁和焦闯坐在右边沙发上,女警官和两个嫂子陪着窦勇的妻子在旁边卧室,联防队几个男人坐在门外抽烟。
窦勇老婆说不清窦勇的去向,村长只能找到窦勇父亲。而且于情于理,窦家这么多人也不能让一个半路的儿媳妇应付这种事。但是窦勇父亲和哥哥也说不清窦勇去哪了,他们只知道一个月前窦勇忽然说要去打工,而且还给媳妇留了两万块钱,说这是老板预支的工资。
这些话窦勇老婆也说过,她甚至还拿出了一沓还没拆开过的百元大钞来证明自己的诚实。但是窦勇去哪里工作,干什么,老板长什么样,她都一无所知。当马烁问她窦勇一个月没和她联系她也不觉得奇怪的问题时,她好像很奇怪,已经把钱留下了,还联系个啥?
“老爷子,我和您说清楚。我们现在来找窦勇,还是在调查的层面。如果他真没事,和我们说清楚也就没事了。可如果我们今天没见着他,回去再用别的手段找他,那就不是调查了。”焦闯停下来环视一圈,然后一字一顿地说道,“那就是通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