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84页
    揭傲凝视着苏诗青的脸庞,光滑的让人不禁想去触摸,那双清澈真挚的眼睛,更令他怦然心动。
    “曾经有两条路摆在我的面前让我选择,我却选择了最艰难的一条,选择这条路后,我再也不能去想从前和未来了,只能珍惜眼前,珍惜和你在一起的每一刻。”
    孤独与自由,或许根本就是同一种东西,他选择了自由,就相当于选择了孤独。
    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不能胜利,能活到何时,所以更加不敢轻易承诺。
    苏诗青静静地听着,心颤抖得厉害:“你必须给我活着回来!不然我就去找别人!”
    揭傲正了正脸色,用真诚的目光看着他,缓缓说道:“若真是如此的话,我倒放心了。”
    “闭嘴!为何要跟我说这些?我讨厌你说这些。”
    苏诗青难受地锤了一下他的胸膛。
    揭傲只是用如深渊般的眼睛凝视着他,然后轻轻地吻了下他的手背,叹息道:“你知道我为何要发动起义吗?”
    苏诗青摇头。
    “因为我想改变这个不平等的世界。”
    苏诗青静静地看着他,仿佛连思想也停止了。
    “改变不平等的世界?”
    “对。如今的世界,所有人都深陷在掌权者编织的牢笼里。无论高低贵贱、等级制度、森严律法,皆因个人的感情和利益而定。
    国家选拔官吏是以科举的方式,可是所谓的科举不就是囫囵吞枣地背诵《四书五经》,然后以儒家思想为材料,佛教因果循环为骨架,从《四书五经》中抽出几句话胡乱地混合起来吗?读书人只须叙述和阐明前人的学说,而自己却不用创作,无需思考。
    包括那些审查科举的人,只有高高在上的官吏还有皇帝才有资格审查。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有思想的人,怎么会对那些庸俗无知的贪官污吏低眉顺首呢?‘思想’本就不能吹毛求疵,只要它是对的,小节怎么能在乎呢?
    但是现在,掌权者要求任何说出来的‘思想’必须没有任何毛病,这怎么可能呢?有能耐的人除了闭口不言,还有什么是可以说的?
    图画院就是个例子,掌事们用着老一套的制度和思想,抑制创新,无法包容那些真挚的创作。实在是可笑,所有的画徒全都成了没有独创见解,只会人云亦云的跟屁虫,只能拼命钻研前人的思想,然后营造一个更加安定的图画院。
    大家不过只是那些掌权者维持既有权力的道具罢了,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囚笼啊?像邵二雪那样包容创新的人太少太少了,而且连他都不可避免的陷在这个牢笼当中,更何况是其他人呢?
    我举的仅仅只是科举和图画院的例子,这个国家还有太多太多不合理的存在。只要掌权者们高高在上,养尊处优,平民百姓便永无出头之日,永远都只能当掌权者的工具,甚至不被当作人来看待,就像我在招贴里所说的那样,所吃皆是民脂民膏,所饮皆是百姓的血……
    试想一下,倘若这个世界没有这些至高无上的掌权者,没有科举制度,没有苛捐杂税,人们的创造不会受到抑制,官员所做之事皆为百姓,这样的世界该有多美好?
    ……
    所以,我才会如此迫切的想要改变这个国家,改变这个世界的未来。”
    苏诗青头一次听到这样真知灼见的言论,内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时恍如隔世,继而翻然醒悟。
    等他从沉重的思想中清醒过来,不由得用赞叹的目光望着揭傲。
    “这才是真正的大道理啊!天呐,我怎么现在才知道你真正的想法呢?”
    “现在知道也不晚。”
    两人的目光纠缠在一起,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苏诗青此刻的心中,想的全部都是刚才揭傲所说的话,但是仍有疑问。
    “可是即便是在你的努力之下改朝换代了,也不过是换了一位掌权者而已,难道他就不想当皇帝?他就没有私心私欲吗?”
    揭傲笑了笑,似乎早就料到他会这么问。
    “可是如果这个掌权者,他愿意为百姓做出改变,努力为国为民,那么情况也会比现在好上千倍万倍。这当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事,也许是几百年,甚至是几千年之后才能实现,但是总要有人为此付出努力,让世人看到,才会有第二个人,第三个人接着努力下去,总有一天我所说的美好世界一定会实现。”
    苏诗青再也无法保持平静,用炽热无比的目光紧紧抓住了揭傲,坚定道:“我相信你!”
    揭傲感动地亲吻着他的额头。
    普天之下,恐怕没有几人能静下心来听他讲这些道理,更不会有人相信他所说的未来,即便是红巾军的人,也只不过是为了一己私欲罢了。
    然而,眼前这个柔美的少年,竟能完全领会他的意思,都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能在这茫茫人海之中遇见他,并与之会心交谈,惺惺相惜,是件多么值得开心和庆幸的事啊。
    那晚,他们通宵达旦,开怀畅聊,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心醉了,人亦迷离了。
    (揭傲所描述的内容,部分借鉴于学习啦——科举制度的危害是什么)
    第43章 宫墙之变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