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05页
    龙子负屃,其名檀霁。
    檀霁作龙形,巍峨百里,惊云乍起,气吞九重;化为人身,貌美有仪,文采风流。
    这一人一龙,以文论交,以道相知,皆有那宏愿,一登仙道……可是那仙道,真是缥缈。
    檀霁是龙,天命所授,其寿元绵长。
    季氏的先祖是人,身有仙骨,却仍旧是人。
    能作丹书云符,能有剑法轻灵,能施慈悲仁爱,能得子孙后代及后世人敬仰,可季氏先祖未能登那仙道,仍脱不离那死生束缚。
    素车白马,拽布披麻,季家子孙,慎终追远,在一片白惨惨季氏仙府中,迎来又送去天下仙门那诸多吊唁之人。
    季氏先祖能与神龙一脉论交,天下人称羡,却不料季氏先祖身死,那檀霁,竟不曾来。
    但其实,他曾来过。
    诸仙门之人,没有看到他来,季家人,亦没有看到他来;但是季家人知他来过,还看到了他留在供桌之上,那一截墨色龙骨所造骨箫,箫中藏刃,且刚且直,正是一件灵器。
    檀霁还在那供桌之上,留下了两个字。
    墨吟。
    是万种千般,离愁并那别绪呐,心作点墨,难寐难吟。
    而那季氏先祖在山门之下所立之亭,所设之铜钟旁,也多了一块石碑,负屃之形盘绕石碑顶上。
    那碑上所刻,是一句旧诗。
    一二故人不复见,明月青峰犹眼前。
    这字字有姿,这眷眷相忆,令季家人作感恩感怀,也知从此清风吹万里,他是不归人。
    季氏先祖设那铜钟,为的是护平阳一城百姓安宁,那遭受妖魔侵袭,神憎鬼祸者,皆可来撞钟求救。
    而那季氏先祖所余一点神思,数百年缠绵演化,渐渐作成了自己的元神。
    他这一生的开始,是张开眼时,有一位仙风道骨的先生,告诫他,你是附身季家铜钟之上的钟灵,要很乖,要有风骨,不要随便作响吓唬别人。
    钟灵也很苦恼,说有妖魔鬼怪吓唬我啊,我很害怕。
    先生就笑,说那时候你可以响,有的是季家人替你做主。
    钟灵就高高兴兴地应了。
    可是日子一长,钟灵也便发现了,对他来说,这铜钟,是他寄身安命之所,却也是束缚。
    他无法离开,也无法言说。
    远远地看着一代代的季家人,那季氏仙山之下的诸英才弟子,不知怎地,钟灵心里羡慕。
    真想同他们说说话啊……还有那位先生,怎地也不来了呢?
    岁月蹉跎,平阳城太平,来平阳作客的客人们,都把他当成什么名胜古迹。钟灵每日对着他们,颇觉无聊,于是远远地打量季家的弟子守着山门,消磨时间。
    季家的弟子,都是些好看的小哥哥和小姐姐,其中有一个,钟灵觉得他最好看。
    他的名字叫什么呢?好像是叫季朝云?
    他长得真好看,也真凶,那一张脸,冷冰冰的,还不爱说话。
    看着看着,忽又见一名白衣的青年来了,钟灵听过季氏弟子们倾慕议论,认得他是那安宁林氏仙府的贵客,名字叫做林宽。
    一年又一年,他来巡季家道印,钟灵见过他好几回了,并不陌生。
    可这一回,却还有个穿白的小屁孩,他本来牵着林宽的手,规规矩矩地走过来;如今看到自己,眼睛一亮,人就已经蹿了过来,绕着他走两圈,忽就拿自己的短刀就在他身上猛敲了一下。
    这臭小鬼一脸怪笑,钟灵恼极,立刻作响。
    谁知这臭小鬼毫不畏惧,竟还雄赳赳气昂昂地叉腰对着山门大喊。
    “季朝云你在不在!我来找你玩啦——”
    钟灵忍不住想,这臭小鬼真的讨打不是?
    然后就看到那季朝云,听到这话,竟也真的提剑杀过来了,直把这个臭小鬼打得鬼哭狼嚎……就连那林宽,都在背后偷偷发笑。
    活该!
    钟灵心道。
    【完】
    作者有话说
    近期恢复更新,谢谢观看。
    第56章 章之十七 丹珏(上)
    ——怜幼弟晋临仙山问学。
    季朝云落座在窗边,看晋临孟氏的仙山下了第一场雪,漫山的景色都变作了白色,真真银装素裹。
    孟氏仙门,冬日升山问学,因迎来了天下各仙门的子弟,屋内喧闹无比,显得窗外雪落无声,格外寂静。
    季朝云不愿与众人同处,自在窗边看雪。
    这看着看着,就看到了林宽。
    他灵气沛然,行在风中,雪落不到眉头肩上,轻慢弹开,自空中翩然翻转。
    季朝云自幼看旁人,觉十人中有七八,是肤浅皮相,无甚可观;见都见过,皆入不得眼中心内。
    但林宽却生得太好了,眉目种种,见之忘忧。
    安宁林氏仙府的长子,已行冠礼,得家中长辈赐字丹珏;其人也正是天纵英才,素有麒麟儿之美名,那身长八尺,眉梢眼角俱飞扬笑意,面目温润真神仙中人。
    他走过来的时候,季朝云才发觉他除背上的包袱外,右手还抱着一团白色东西。待要细看,忽觉得自己身上一重,原来是他的兄长季平风把头搁在了他肩上,与他耳语道:“看,白玉成了精!”
    漫山的雪色,林宽偏着了一身的白,若不是青丝墨染,玉冠束髻,倒真是整个人都白成了玉脂。他正行到窗边,看见季家这两个青衫玉带的小少年,又听得这句话,也是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