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闲话:
第162章 村子修路
苏陌道,“我不相信这些。”
说话间两人就到了,那是一座小院,虽然在云城这个地方看着是寒酸了点,但却被主人打理得很是整洁。
他们被小童迎进去的时候,朱秀才还有闲情逸致的坐在院子一株桃树下打棋谱。
朱秀才虽然已四十出头,但看着并不显老,清瘦文雅,目光炯炯,一身青衣反显磊落。
三人一番见礼后分主次坐下,小童上了茶水点心就退了下去。
说实话,在听了方掌柜的话后,苏陌心中就有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中年人形象。
可是在见到真人之后,苏陌才知道自己狭隘了。
朱秀才绝对不是那种一朝不得志就会意志消沉,郁郁寡欢的人,他反而是那种,无论何时都会在能力范围内给自己找些小情趣的人。
这样的人心志都很坚定,苏陌自是满意的。
双方交谈了一会儿,都比较满意,双方谈妥,约下了时间,然后苏陌就告辞离开了。
回到村子里,苏陌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村长,村长很是高兴。
欢天喜地的送走了苏陌,忙招来人,将已经修好的学堂打扫出来,务必要让先生住得开心,住得舒服。
村里的几个老头子,都很重视这件事,十分严肃的警告了那些爱找事的人,以后有事没事把嘴巴管好,少说些没用的。
一番敲打后,这才放众人离开。
村民对先生的事还是很期待的,一个个回到家里,又把自家小子拧出来,拉着耳朵警告。总之以后进了学堂要听先生的话,若是再调皮捣蛋就竹笋炒肉丝伺候。
朱先生来的那天,整个村子里的人都出来迎接了,村长早早的在家里摆了席,算是给先生接风,又请了村里的长者和卓严作陪。
如此朱先生正式成为了上河沟学堂的先生。
朱先生来的时候,身边就带了两个粗使下人,学堂里朱先生住了一间,两个下人一间,剩下的当了学堂还有剩下。
为了表示敬意,村子里一些村民自发的给朱先生送来米面蔬菜等物,却被朱先生好言拒了。
学堂也正式授课。
王悠也跟着村子里的小孩子上了学堂。
村子里的规矩没有这么大,在征得朱先生的同意之后,王悠获得了上学听课的资格。
小孩子高兴得很,回到家叽叽喳喳的跟王婶说个不停。
王婶却拉着他跪到了苏陌面前,再次谢恩。
王悠还小或许并不清楚,一个奴籍对于一个人而言代表着什么,可是王婶知道,因此她是真心感激着苏陌的。
一个月过后,制糖厂建好了。
制糖厂很大,外面一个很大院子,只有一个进出口,大门安排了二十四小时的门卫。进了大门,靠面的边还有一排两层的工人宿舍,再后面就是厂房。
虽然厂房后面离山涧不远,但是为了以防万一,苏陌还是请人在院子里打了一口井。
而第一批的制糖厂工人,苏陌还是选择用了退役的士兵,这些人也通过培训后,慢慢上岗了。
这些人忠诚度高,纪律性强,而饴糖的制作属于机密,用他们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村子里的村民,他以后也会选择性的用一些人。等以后其他店铺慢慢开起来了以后,他也会从村子里挑选择一些有天赋的年轻人,学习做手工糖,以后会安排到店里去当制糖师。
不过因为时间问题,暂时还要缓缓,这个问题他也跟村长说了一下,让他心里有个底,同时也是安安他的心。
他也知道,这段时间没少人跑到村长那里去试探,眼见苏陌建了这么大的作坊,却不见请他们村子里的人来做工,话里话外都有些意见了。
这些都让村长给他挡了回来,苏陌也是感恩的。
那两个给匠人做饭的妇人,苏陌觉得为人还不错,就打算长期请她们为制糖厂里的工人做饭,跟李丽娘她们一样,跟着吃每月五百文钱。
两个妇人很是高兴。
制糖厂运行起来,饴糖的量渐渐加大,出货量跟上后,店铺里的每日销量就没有再限制。
但这样一来弊端也出现了,主要是村子里的路实在是太难走了,坑坑洼洼的不说,还全都是土路。
晴天还好,一到下雨天就泥泞满地,一脚下去全是泥浆子,牛车驶过去,也是一身的斑斑点点。
所以一般都是晴天的时候,给店铺供货,到了雨天就休息。
以前只有镇子上一家店,供货量不大,几天送一次货,也没有什么。但是现在三家店,而且又取消了限量销售之后,这每日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如此一来,一遇到雨天就遭罪了。
现在才三家店就这个样子,以后生意只会越做越大,每日里来往于上河沟的车辆也只会越来越多。
这样势必影响到货物的出行,现在才三家店,还能应付,可以后就不行了。
所以修路之事也是刻不容缓。
卓严看向他,“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
想要道路平坦,下雨天又不要泥泞,只能像城里的官道那样用条砖铺设,这不是大工程是什么。
所以卓严并不赞同。
经他一提,苏陌也想到了,他笑了起来,“不用条砖铺路,我另外有办法,不麻烦,工程量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