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祎成不知道白沅是怎么样的,也许他是被粉丝捧着习惯了,压根儿没有意识到可能会出现有很多人骂他的情况。而她自己觉得自己是大意了,宜居行星频道从来没出过这种事儿,看正经的探险科普节目的观众如果对节目有什么意见,一般都直接在弹幕里当场提了,也不会牵扯到脱粉不脱粉的事情。
不过说到底这也就是件小事儿,就算是昨天完全不处理,也顶多是轻微地被人诟病。
别看那些粉丝把人品问题描述得那么严重,实际上白沅的商业价值又怎么可能仅仅因为他对恋爱对象的态度冷漠而受到影响?对于姜祎成就更没什么损害了,说到底她参加白沅的节目也就是玩儿票性质,哪怕她在深空引力频道招了一圈儿路人黑,回到宜居行星频道也是照样正常工作。
所以就心态放轻松,继续“观光”吧。
——
路线从客舱拓展到生活舱之后,直播内容就变得有趣多了。
除了客人们用来观赏地面极光的穹顶之外,生活舱还有许多娱乐设施。曾经的观光空间站是按照游轮的思路设计的,虽然空间比地球时代海面上的游轮小得多,但功能基本齐全,甚至配备有失重环境下的健身设施。其中有模拟重力转轮②,在当时是为了给那些不适应失重环境的旅客准备的。
在“天极光”空间站营业的时候,太空旅行是有钱人和社会上流人士的消费产品。因此空间站需要在可控范围内尽可能适应旅客,而不是让旅客适应空间站。当然也就包括要为那个时代很多尚未适应失重的人准备“避难所”。
只是姜祎成不太能够理解,在没有经过训练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失重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参加太空旅行呢?如果全程都得呆在不到十立方米的模拟1G重力轿厢里,这旅行还有什么意义。
无论如何,姜祎成和白沅乘坐模拟1G重力的轿厢,启动了“天极光”空间站最大的一条机械臂。
轿厢动起来了,它环绕着空间站的主轴进行圆周运动。在切向加速的时候,姜祎成和白沅必须得用手抓着轿厢内部墙壁上的扶手,才能防止自己被甩到角落。
至于为什么不用安全带——当然还是因为观众就喜欢看“刺激”的。
等到切向加速渐渐减小,轿厢进入了匀速圆周运动状态,轿厢内的乘客感受到离心力模拟的重力也才逐渐稳定下来。为了照顾曾经那些“娇贵”的旅客脆弱的半规管③,轿厢的加速度很慢,从失重状态到1G模拟重力也需要将近半分钟④。如果是在以前空间站正常运行的状态下,乘客们通过磁力鞋把自己“粘”在地面上来维持正常的姿势,大概也只有像坐电梯那样儿的加速感。
等到模拟重力完全稳定,姜祎成和白沅松开了墙上的扶手。此时已经不用再推扶手短暂加速让自己惯性滑动,而是能通过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来移动身体——这是怎样熟悉而美妙的体验啊!
人类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此而生的。智人在稀树草原上进化了数百万年,才进化出直立行走这样高效的运动方式⑤,显然不能因为要适应失重就完全抛弃了。
当然在星际航行时代初期也曾有学者认为,人类要适应太空殖民,将势必要抛弃一些为1G重力而生的身体结构,而以适应失重的结构取而代之,其中最要紧的显然就是运动方式。但是这一观点在之后的十年内就被否定了。
在人们能够方便地建造1G模拟重力转轮之后,也就没有人再在意普通人如何在失重环境中优雅地运动。失重环境下的工作能力再次被归位专业技能,正如其在地球时代末期的那样。人类文明中绝大多数非专业的普通人还是天然地适应且“沉迷”于1G模拟重力。
而在老式空间站里终于有机会到1G模拟重力环境,首先要做的当然是给观众们展示一下儿什么是“恰到好处的1G重力”。
白沅拿出了一条绳子,末端绑着一枚打了孔的玻璃弹珠。看样子这是他收的“古董”了,即使对于姜祎成这样地球时代出生的人而言,这玩意儿也算得上是“老物件儿”。
这个道具经常出现在深空引力的直播中,基本上但凡他去到非1G重力的地方,都要拿出这枚拴绳子的玻璃弹珠当单摆。深空引力的粉丝管这叫“祖传单摆”。
“一橙,能帮我计个时吗?”他转过头对姜祎成问道,“一分钟就可以了。”
这种问法对于CP而言未免显得有点儿太客气了,不过鉴于深空引力频道的风格向来高冷克制,“恋爱对象”相敬如宾也符合观众的预期。
姜祎成答应了一声,隔着防护服手套激活了自己左手上的智能手环。手环的激光发射器透过手套背面专门的透明窗口,把控制面板的画面投射到轿厢墙壁上。
她设定了一分钟的计时,在开始之前先给了白沅一个信号:“现在开始?”
在她点击“开始”的虚拟按键的同时,白沅也松开了单摆的玻璃弹珠摆锤。然而很快姜祎成的注意力就被控制面板上的消息提示吸引了。
有人给她发了通话申请,这不罕见,姜祎成在直播时会关闭消息提示,因此也就忽略了那些多少带点儿骚扰意味的消息。
然而有点儿奇特的是,这次给她发通话申请的,是星际开发集团的CEO,她破产之前的顶头上司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