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其实也还在喜欢玩闹向往自由、讨厌束缚和规矩的年纪。可同时,也是经历过一次高考的人了。
作者有话要说:
跟大家说个事儿,和编辑商量后决定后天入V。明天晚七点照常更新,后天的三更应该会挪到上午(具体时间看编编什么时候给开V),存稿非常充足,入V后会经常双更的。这篇文应该只有二十万出头,很快就能更完,大家不要养肥啦,一起追更新多好玩~
第17章 我本可以……
自从徐老大平安夜那天在班上发了一次火,整个五班的气压都低了好些。
语文早自习的时候,全班齐声读课文。江江站了一会儿就去看四班了。
徐老大站在讲台边上,突然说了一句:“怎么一个个都有气无力的。”
接着,仿佛故意跟他赌气似的,不少同学的声音整个提高了八度。几乎是在“吼”课文。
徐老大被气得瞪眼,陆殊凝却悄悄在心里偷笑。
这种初中时幼稚地“和老师作对”的行为(估计还觉得可解气了),怎么反而显得挺可爱的呢。
这种别扭又奇怪的氛围,一直持续到了几天之后的元旦。
有趣的是,元旦的班会课上,徐老大没有像大家预想中的那样,喋喋不休地强调放假也不能松懈,或者期末考试该怎么复习准备。而是说,今天过节,有没有同学愿意上台表演个节目。
全班人面面相觑,半晌没有一个举手。
“谁敢啊。”曹铭半是开玩笑半是故意地说。
徐老大看他一眼,也不计较,而是缓缓道:“既然没有同学愿意上来,那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大家都不知道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都一头雾水地听了下去。
是个非常老套的故事。
有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家里很穷,父母对他最大的期待,就是能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以后不要像祖辈一样,只能留在农村狭窄的天地,种一辈子的田。
简单来说,就是希望他能靠高考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他第一次高考却落榜了。
但其实离录取分数线只差一点。
无论是父母还是他自己都不想放弃,为此四处筹钱,去县城里的中学复读了一年。
一年后,他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如愿考上了。
之后就真的离开了农村,在大城市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了。
“徐老师,你想是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还是‘即使中考失利,再复读一年就行’啊?”
“你这个爱插嘴的毛病啊……”徐老大瞪了赖小侯一眼,却也没多批评他,而是话锋一转。
后来,这个年轻人不仅能赚钱养活小家庭,还有了把在农村的父母,也接来自己生活的城市的能力。
可是最后,他能接来的,只有自己母亲。
他的父亲,早在他复读的那一年,就去世了。
他父亲想要早日还上,当初为了给他凑的学费而跟亲戚朋友们借的那一大笔钱,没日没夜地接活赚钱。结果有一次晚上没留神,让拖拉机给撞了。
这个消息,在县城复读的孩子几个月后才知道。
那时他已经高考结束。上天把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和父亲永远离开了的噩耗,一起送到了他手里。
“那个孩子,就是我。”
教室里一片寂静,有好些女生的眼眶已经红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最让我难过的是什么吗?”
徐老大语气平淡,但坐在第一排的同学却能清楚地看到,他撑在讲台上的手,在止不住地发抖。
“所有人都安慰我,说这不是我的错,和我一点关系都没有。要怪也只能怪那个开拖拉机的人。或者说,这都是命,老天安排的东西,我们都奈何不了……”
“但我知道,不是这样的。”
“如果我第一次高考就考上了,家里也就不会欠那么多债。父亲就不会去接那么多活,累到连拖拉机开过来都没发觉,或者躲不开。”
“最让我难过的,甚至不只是父亲去世、我再也见不到他了这个事实。而是,我本可以让这一切都不发生。如果,如果,我第一次高考就考上了……”
陆殊凝拼命低着头,任眼泪落下来。
其实所有人,包括徐老大自己,都知道这其实是个不存在的命题。
不管他当时考没考上,之后有没有选择复读,都不代表他的父亲就一定能健康平安到现在。
因为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不可更改的。
可上天最残忍的,就是他明明让这个世界没有如果,却又偏偏叫人在午夜梦回,忍不住去幻想那个“如果”。
这世上,最令人难过、遗憾和悔恨的四个字,就是“我本可以”。
正因为时间无法倒流,所以这个命题永远无解。而正因为它无解,就仿佛一根梗在人心里的刺。
永远也忽视不了。既拔不出,也忘不掉。
陆殊凝直到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徐老大总是不厌其烦地找一些落后的同学去办公室谈话,为什么他会在看到自己对学习态度转变后那么欣慰,为什么他有时显得特别严肃和语重心长,一副严师的派头;有时又非常温柔耐心,像个慈父的模样。
他看着他们,看着每一届学生,都像是看到曾经的自己,看到他们读书的样子,就像是看到自己无比遗憾、却再也没有机会改变的那一段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