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遇安听了,又悔又慌,却也悲凉:“大人是要我们王家断了香火吗?”
赵宴平道:“你既已招婿,何来断了香火?再不济你年富力强,纳妾生子也来得及,本官只是提醒你,真想做个好父亲,就不要拉昭哥儿下水闹得两败俱伤,除非你言不由衷,根本不希望昭哥儿出人头地。”
王遇安一边落泪一边摇头,儿子高中探花,多大的能耐,他岂会将他往泥潭里拉?如果不是一切发生地都太突然,如果不是邹氏擅作主张没有给他深思熟虑的机会,他最多会找赵家私下商量,绝不会把事情闹得满城皆知。
“昭哥儿不会认你,他守礼清高,最恨欺男霸女之辈。”赵宴平先让王遇安彻底死了认亲的心。
王遇安低着头,早在真相败露时,他就猜到了这个结果。
“但我可以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赵宴平取出那份文书,让王遇安过目。
王遇安双手捧着文书,只见上面的字铿锵有力,带着一股刚正浩然之气。
赵宴平提出与王遇安做一笔交易。
他借一千五两银子给王遇安,王遇安拿这座三进宅子与昌盛街的铺面做抵押,三年之后,如果王遇安能还清赵宴平一千五百两,契书作废,两家相安无事。如果王遇安三年内无法还清债务,赵宴平会没收王家的宅铺,王遇安一家是死是活都与赵家、孟昭无关,倘若王家继续纠缠,赵宴平可凭这份契书将王家四口下狱。
王遇安看完文书,神色复杂。
赵宴平解释道:“你毕竟是昭哥儿的生父,今日你落魄如斯,又闹出认亲一事,昭哥儿清誉已经受损,倘若你能凭自己的本事重振旗鼓,恢复王家当年的风头,那也不失一段商家美谈,你发达了,昭哥便不会太过被人耻笑。”
父子血缘关系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孟昭一日都没见过生父,不认亲孝道上也说得过去,但如果王遇安真的被债主弄死,或是王遇安穷困潦倒沦为乞丐,那孟昭继续坐视不理,定会被百姓们诟病凉薄无情。
只有王遇安恢复了体面,这事对孟昭的影响才会降至最低。
赵宴平看着王遇安道:“你若同意,明日本官带银票、知见人过来,与你交换两张房契。”
王遇安惭愧地涕泪横流。
赵家的情况他多次有所耳闻,赵大人是清官,从先帝那里买大宅子花光了所有积蓄,过得捉襟见肘,赵大人都得从官署收废纸练字。后来先帝赏了赵家一千两,但没多久赵大人就回乡丁忧了,这些年的俸禄能攒多少,又才嫁了女儿,这一千五百两可能是赵大人的全部积蓄。
但为了昭哥儿,一千五百两银子啊,赵大人说借就借给他,眼睛都不带眨的。
生父、养父又有什么关系,有赵大人这样的父亲,儿子不认他,他服!
“大人放心,三年内草民一定混个人样出来,等草民还清您的银子,草民便带一家人离开京城,绝不再给您与昭哥儿添半分堵!”
赵宴平也是查过王遇安年轻时的本事才做出这个决定的,王遇安能做到自然好,王遇安做不到,他与昭哥儿愿意出一千五百两支持王遇安,也算仁至义尽了,没人能再诋毁昭哥儿半个字“不孝”,届时他再把收上来的王家宅铺赁出去,早晚都能还了宣和帝的银子,补上家里的账。
花笔银子换昭哥儿心安,值。
第178章 、后记12
赵宴平在王家待了一个时辰, 就善后这件事事无巨细地都向王遇安交代清楚了,王遇安也发誓会配合。赵宴平听他思路清晰,连他一时没能考虑到的也能补足, 应是诚心想要弥补昭哥儿,放了心, 赶在宵禁之前回了吉祥胡同。
他回来地太晚, 阿娇与孩子们早吃过饭了,她让小儿子先去睡觉, 与孟昭、初锦一起等着丈夫归来。
邹氏清早去皇城前拦路认亲,这事已经在消息灵通的官户人家传开了,初锦心系哥哥,与卢太公等长辈打了招呼, 今晚要在娘家住,本来卢俊也想跟着她住下的, 初锦丈夫在场怕哥哥多添顾虑,早早将人撵走了。
孟昭在翰林院时收到父亲的信, 信中父亲让他下值后直接回家安抚母亲,王家的事父亲会查探清楚。父命难违,孟昭心情复杂地回了家, 将事情经过如实地告诉了母亲。
阿娇白日里已经听到风声了。
作为一个养母,阿娇自然担心儿子会不会抛弃她回到亲生父母身边。阿娇刚收养孟昭时,孩子才一岁不到, 她当初的动机也是想有个孩子给自己养老,同时继承孟家的香火。但十八年下来, 阿娇早忘了那些动机目的,在她心里,孟昭与初锦、赵昉一模一样, 都是她的命根子心头肉,哪怕孟昭文不成武不就,哪怕孟昭整日给她惹是生非,阿娇还是会管他教他试图将儿子拉回正道。
她不需要孟昭给她任何回报,只要儿子健健康康平安顺遂。
如果王家是个好去处,如果王家会对孟昭好,如果孟昭愿意回去,阿娇便是再不舍,也会放儿子认祖归宗。
阿娇抱着这种心情,派郭兴去外面打听王家的情况。
等郭兴气喘吁吁地回来,告诉她昭哥儿所谓的生父是个落魄的玉石商人,确确实实因为欠了一千两银子被债主抓了,嫡母邹氏是个容不得人的悍妇,凡是府里有怀孕的通房都会被她陷害,昭哥儿所谓的生母就是因为惧怕邹氏才偷偷生下孩子再送给旁人抚养的,阿娇就只剩下一个念头:她绝不会让她的昭哥儿回到这样的生父嫡母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