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80页
    大军四月中旬凯旋,赵宴平去大理寺做事,阿娇则早早带着婆母孩子们出发了,来到自家绣楼,等着看将士们从这里经过。一家人到这边没多久,孟氏带着薛琰、薛宁也来了,今日上午绣铺不做生意,一家人专门等着看大军仪仗。
    “娘,你看这边百姓越挤越多,咱们再不出去抢地方,就只能看别人脑袋了。”
    薛宁打开铺子的门,好家伙,只见门前挤满了百姓,不仅绣铺前如此,整条大街都如此,若非有官兵提前站在两侧隔出两排人墙来,恐怕整条大街中央都要挤满人。
    薛宁不想看人头,她想看三年未见的父亲。
    孟氏何尝不想,可外面那么多人,男女老少都有,挤来挤去成何体统,尤其是女儿,都十六岁的大姑娘了,生的貌美水灵,等会儿进了人群,想照看都照看不住,万一被人趁乱占了便宜怎么办?
    “不行,咱们就在里面看。”孟氏坚持道。
    薛宁说服不了母亲,哀求地看向表姐。
    阿娇也不敢违背姑母啊,再说姑母的担忧很有道理,外面的人真是太多了。
    薛宁苦苦央求时,初锦安静地站在母亲身边,七岁的小姑娘更好奇外面的热闹,可她很会察言观色,既然薛宁小姨说服不了母亲与姑祖母,那她开口肯定也没有用。
    铺子正门紧闭,显得里面都暗了很多,初锦扫眼屋顶,小姑娘咬咬唇,悄悄朝薛宁小姨招手。
    薛宁见了,疑惑地走了过来。
    初锦叫小姨低头,凑在她耳边说了两句。
    薛宁杏眼一亮。
    阿娇问女儿“初锦,你跟小姨说了什么?”
    初锦笑笑,指着屋顶道“街上人多,咱们可以爬到屋顶上去,上面又宽敞视野又好,等姑祖父骑马过来的时候,咱们挥挥手,他就能看到咱们了。”
    阿娇一愣,这,确实是个好办法,只是,重规矩的姑母能同意吗?自家孩子都小,爬爬屋顶也无伤大雅,姑母家里,表弟已经十九岁了,表妹十六岁正待嫁,屋顶那么显眼,底下百姓又那么多,传出去肯定有损表妹的闺誉。
    “就你鬼点子多。”阿娇轻轻嗔了女儿一句,然后头疼地看向姑母。
    孟氏瞥了眼紧闭的铺子门板,外面阳光明媚,隔着窗纸也能看到人头攒动。
    “不许去,姑娘家爬房上瓦成何体统。”孟氏绷着脸道。
    薛宁刚要跺脚耍赖,孟氏忽然指了指铺子上面的一层窗户,露出笑容来“不过,如果你表姐舍得这层窗户纸,咱们可以搬椅子过来,戳几个窗户洞偷窥。”
    这么一来,既不用出门抛头露脸,又能看见久别的男人,一举两得。
    阿娇岂会吝啬一点窗户纸?先戳破了,下午再让江娘子重新糊一层就是。
    大人们放了话,薛琰、薛宁就带着丫鬟们去后院搬椅子了。
    孟昭、初锦都乖乖地站在母亲身边,好像都不热衷看热闹的样子,等椅子搬过来,大人们站上去高度都很合适,初锦戳了两个窗户洞发现自己看到的仍是人头,小姑娘终于不乐意了,悄悄扯了扯薛琰的袖口“小舅,我个子矮,你帮我搬张桌子。”
    薛琰笑道“小舅抱你如何?”
    初锦摇头“抱着太累了,我想自己站着。”
    薛琰摸摸小姑娘的头,重新去后院搬了一张桌子来。
    这桌子不大,但站两个孩子没问题,薛琰将桌子放在自己身边,再安排孟昭陪初锦一起站着,让孟昭护着初锦。
    小兄妹俩试了试位置,很合适。
    第一波仪仗是太子奉旨出城迎接大军,随行的有文武大臣,也有亲王皇孙。
    太子的仪仗过来之前,有护卫高声传令百姓肃静,听到这声吆喝,薛宁就要去窗边偷看。
    孟氏皱眉道“你是来看你爹的,还是来看热闹的?”
    薛宁俏皮道“我都看不行吗?”
    说完她第一个站到了椅子上。
    薛琰没上椅子,但体贴地将孟昭、初锦抱上了桌子,他在桌子后面守着。
    孟氏朝阿娇叹道“你看看宁姐儿,这种脾气,哪家夫人看得上她?”
    阿娇脸红红的,半晌方道“姑母,我也想去看看。”
    太子是香云姑娘的丈夫,阿娇想瞧瞧太子到底长何模样。
    孟氏愣住。
    仪仗可能就要过来了,阿娇硬着头皮走到了她的椅子前,她上去的时候,薛宁笑着拉了她一把。
    孟氏只好再次朝柳氏道“你跟宴平就是太宠阿娇了,看把她宠的,都是两个孩子的娘了,还小孩子似的。”
    五十多岁的柳氏老脸也是一红,尴尬道“其实,我,我也想去看看。”
    太子可是她的女婿啊,虽然论名分她没资格叫人家女婿。
    孟氏反应过来,忙道“应该的应该的,走,咱们一起去看。”
    有些事情可能于礼不合,但人心都是肉长的,换成她是柳氏,孟氏肯定也会去看自己的女婿。
    就这样,一大家子都站到了提前摆好的椅子上。
    稍顷,太子仪仗过来了。
    最前面是一队骑马的侍卫,跟着便是太子。
    太子今年三十九岁了,正当壮年,身穿杏黄色四爪金龙锦袍,容貌俊美威严,气度雍容华贵,真是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天家的风范。太子之后,是怀王、简王,一个因为消瘦显得刻薄,一个因为纵情享乐大腹便便,就凭这相貌,也难怪淳庆帝会选宣王做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