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好事,谁会不去?
街上的闲人百姓都挤进茶楼喝茶去了,一边喝茶一边听书,说书先生眉飞色舞,讲的故事名叫《胭脂怨》,说一位沈员外爱女如命,许她自己在外做胭脂,沈小姐生意越做越好,得罪了县城脂粉楼里的董老爷……
除了没有道出名字,故事的人物姓氏、言行举止,完全就是沈家与董家的恩怨,但说书人重点描绘了董家人商量如何抢生意、如何挑拨沈家之人以及最后继续用低本钱胭脂赚高价的得意洋洋的嘴脸。
故事听个开头,茶客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对于自己卖高价胭脂不许别人低价卖并为此挑拨得沈家连丧三条人命的奸商董家,茶客们都深恶痛绝,尤其是那些本来有低价好胭脂可买的小户妇人姑娘,骂董家骂得最凶。
茶楼开张才三日,董家的玉楼就被人趁天亮前泼了一桶粪。
这茶楼就是沈樱让李管事开的,她也没想掩饰自己才是幕后之人。
董老爷爱钱,也爱名声,被沈樱这么一闹,董家的名声差了,生意也差了,那些有钱的老主顾女客们不想沾惹是非,都不再光顾玉楼,更可气的是,县城那些一直被玉楼死死压着的胭脂首饰铺子趁机发力,手段层出,抢走了董家大批生意。
董老爷试图去找沈樱讲和,花钱消了沈樱的怨气,沈樱不同意,宅子里请了得力的护院,也不怕董家想动阴招。
私了不成,董老爷指使儿子去县衙告官,告沈樱的茶楼污蔑董家。
谢郢便传讯李管事与说书先生,从头到尾听说书先生讲了一遍。首先故事里并没有提到董老爷一家人乃至玉楼之名,其次故事里董大公子做的事说的话都有李管事可以作证属实,便是直言是董家,董家都打不赢这场官司。
董大公子无功而返,看着对面的茶楼,董大公子恨恨地道:“让她开,不收茶水钱还送胭脂,这亏本生意我看她能做多久!”
茶客太多,沈樱的三千多盒胭脂很快就发完了,不过六七十两的本钱,沈樱不心疼。
没了胭脂,沈樱继续白请客喝茶,茶叶也不是什么好茶叶,说书先生的工钱也不高,她耗得起。
董家耗不起,不敢对付沈樱,便想杀鸡儆猴,只要狠揍说书先生一顿,看哪个舌头长的还敢替沈樱做事。
董大公子偷偷收买了一个绝不敢背叛董家的打手,准备在说书先生回家的路上动手。
结果那打手给说书先生套上麻袋才打了两拳,就被突然冲出来的一个常服捕快抓住了。打手有软肋捏在董家,再加上打人是小罪,到了县衙他咬定是自己看说书先生不顺眼,谢郢也无可奈何,打了此人一顿板子,关进大牢。
说书先生不能白挨打,第二天去茶楼说书时,又加了一段董家意图买凶杀人,编得绘声绘色险象环生,还撩起袖子露出身上的伤给听客们看。消息一传开,董家的名声更臭了,不但没能震慑各路说书人,反倒吓退了一堆愿意替董家效力的混混、打手。
明着挽救不回名声,阴的赵宴平兄妹俩早有防范,董老爷终于认了,命儿子们关了玉楼,只等沈樱何时嫁人离开武安县,或是赵宴平没有本事再给沈樱撑腰了,玉楼再重新开张,重振旗鼓。
玉楼一关,沈樱也让李管事关了茶楼,与母亲一心缅怀亡父。
第80章
沈樱九月开始与董家斗, 宁可亏本经营茶楼也要坏了董家的名声,再有其他胭脂、首饰铺子趁机打压董家的玉楼,耗了三个月, 没有顾客登门的董家终于被迫关闭了玉楼。
沈樱出了这口气, 安心守孝了,她那边平稳了, 赵家这边也终于不用再跟着牵挂担心。
经过此事,阿娇已经歇了做生意的心。
赚钱虽好,可赚钱并没有她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无事时自然一切顺遂, 一旦出了件大的, 动辄倾家荡产。阿娇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从去年到现在, 她赚了小三十两银子。本来还担心这些都要搭进去替秋月还何二爷赎身钱, 官爷偷偷告诉她其实并不用还,阿娇一点本钱没亏, 赚了三十两, 还得了秋月一个丫鬟, 她知足了。
阿娇知足, 赵老太太不知足。
赵宴平自然不会将秋月赎身的真相告诉老太太, 赵老太太自己算了一笔账, 阿娇就是把当初的聘金搭上, 也还差十几两银子才能补足五十两, 阿娇赚了钱是赵家的,阿娇欠了钱也得算在赵家头上, 这怎么行?
沈樱还在跟董家斗法的时候,赵老太太就开始挑秋月的不是了, 三天里有两天都会骂秋月一顿,还跟赵宴平、阿娇商量,要卖了秋月还债。
“我不卖女人。”赵宴平沉着脸道,“祖母不用担心,我给何二爷写信说明了情况,剩下的等阿娇攒够了一起还他,何二爷那边并不急。”
赵老太太瞪着阿娇道:“她都没有生意可做了,拿什么还十几两银子,靠你偷偷贴补她吗?”
阿娇不忍心看秋月被老太太嫌弃,昨晚已经跟官爷商量过了,道:“老太太您别急,我只是不做胭脂生意了,等樱姑娘那边的事情解决了,我跟秋月继续做绣活儿生意,我跟秋月女红都好,之前一个月也能有一两左右的进项,我们使劲儿干,一年差不多也能还了何二爷。”
赵老太太这才消了气,阿娇赚一两,她就能拿一钱银子的分成,算是够阿娇、秋月的伙食钱了。她聘阿娇是为了将孙子拐回正道,偏偏阿娇没用,阿娇自己在赵家都是白吃饭了,再带上一个秋月欠下十几两银子,那怎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