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农家有点田_分节阅读_232
    农家有点田 作者:送君十里

    等到杨淑玉的声音终于完全消失,杨老爷的额头上都有些冒汗了:“韩姑娘,小女不懂礼数,让韩姑娘见笑了。”

    “这是杨老爷家的家务事,我却在这里碍事,杨老爷不生气才好。”韩度月微微一笑,心里则想着,原来杨老爷真是这样薄情的人啊,为了眼前的利益,连亲女儿的脸都打了呢。

    不过转念一想,这个世道的男子多是如此,否则也不会坐拥三妻四妾,眼睁睁地看着妻妾、嫡庶的子女明争暗斗了。

    然后韩度月忍不住觉得,自己能在这里遇到宋凝,真是太美好了。

    杨老爷脸色还有些不好看,但却强撑着笑意道:“怎么会?韩姑娘这是打算离开了吗?就让淑媛送送你吧,你们既然关系很好,韩姑娘不妨多来府上做客。”

    其实杨老爷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是有事相求的,但是现在被杨淑玉这么一闹,有些话就不好开口了,杨老爷一面暗骂自己的女儿竟然坏了自己的事,一面寻思着下次该找什么机会再去做这件事。

    韩度月不答应,也不拒绝,只和杨老爷寒暄了几句,就拉着杨淑媛一起离开了杨老爷的视线。

    走了一会儿,韩度月忍不住问道:“淑媛,说起来之前你父亲不是一向醉心于诗词歌赋,不怎么打理家里的生意吗?怎么现在却对这件事如此看重?”

    之前杨老爷虽然也曾流露过几次想让韩度月帮忙的意思,但都不怎么急切,多半也是因为贵人的缘故才对韩度月态度这么好的。

    这次杨老爷这么直白地说出这样的话,韩度月虽然没有太意外,但还是觉得有些奇怪。

    杨淑媛含笑看着韩度月,目光里待着些佩服和崇拜:“小月你还不知道吗?现在镇上的人,可都在打那些铺子的主意呢,就算是我爹,也动了心呢。”

    韩度月哑然失笑,竟然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吗?看来这次乾阳镇的建设还被很多人看好啊,这么想着,韩度月就觉得有些小自豪了。

    “小月,我是真的很佩服你,你比我还小呢,结果就懂得这么多的事情了,”杨淑媛羡慕地看着韩度月,毫不掩饰地道,“而且我真羡慕你能遇到宋公子,宋公子不但人有才能,为人也十分柔和,尤其是对你,简直就是把你宠到了骨子里。说句你可能不喜欢听的话,若宋公子不是和你两厢情愿,我都要动心思了呢。”

    听到有人夸自己的另一半,韩度月忍不住咧开了嘴角,而且杨淑媛能和她说这些,也是因为两人的关系足够好,所以韩度月一点儿都不会因为她的后半句话而感到不高兴:“谁让他先遇到了我呢,你呀,就去找别的良人吧!”

    作者有话要说:

    ☆、第256章

    提起“良人”二字,杨淑媛的情绪反倒是有些低落了起来,韩度月片刻后便发现了异样,也收起了笑意。

    “淑媛,你现在这个年纪,是不是已经可以说亲了?”韩度月猜到了一些什么,抿唇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虽然在韩度月看来杨淑媛这样的年纪只是一个小孩子,但是时代背景不同了,很多事也就跟着变得很不一样了,就算在心里上韩度月不太能接受,但却也不得不被动承受。

    至于她为什么只有九岁就已经和宋凝订了亲,那自然是因为韩度月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远比宋凝还要大,虽然觉得自己是老牛吃嫩草了,但她至少没有了某些方面的压力。

    至于十五岁就要嫁人,然后那个啥,韩度月表示这种事离自己还很远,所以她不敢去想啊。

    杨淑媛也不瞒着韩度月,叹息道:“本该如此的,只是这件事总不能由我出面去做。”

    这世道讲究婚姻大事,要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从来没有自己做主的道理。

    韩度月自己的特例,而且她身处在韩家这样和谐的家庭里,很多事也就跟着变得和谐了。至于是宋凝那边,咳咳,其实韩度月还不是太了解宋凝是怎么说服他家里人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两人之间的事算是成了,其间似乎也没有太大的波折。

    说回现实,这世上和韩度月、宋凝一样处境的人毕竟不多,而杨淑媛在杨家的地位之前一直都很尴尬,所以她的亲事确实就显得有些悬乎了。

    怪不得杨淑媛会突然变得情绪低落,她大概是担心杨夫人会因为对她的不喜,而随便帮她说一门亲事,甚至故意说一门不可能让杨淑媛收货幸福的亲事。

    韩度月仔细回想了一下自己与杨夫人接触过的那几次经历,突然觉得杨夫人似乎确实很有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淑媛,对于这样的事,你现在也不要太担心,”韩度月不知道该怎么去安慰杨淑媛,不过她沉默了一下后,倒是有了一个主意,“淑媛,你现在有心仪的人吗?”

    但凡是少女,被问到这种事大概多少都会觉得有些害羞,杨淑媛也不例外:“小月,你怎么这样问?我怎么可能会有……的人?”

    “哎呀,你别只顾着害羞,我是正经的在问你呢。”韩度月晃了晃杨淑媛的手臂。

    杨淑媛抿了抿唇,想了一想,最后摇了摇头:“我能见到的外男其实很少,更别提是与我年纪相当的人了。”

    “这样的话事情就难办了,我本来还想着若是你有喜欢的人,我可以帮你参谋参谋,若是合适,还可以撮合一下你俩呢,”韩度月摊了摊手,自己的主意显然是没用了,“可是你却连喜欢的人都没有,这件事就有些不太好办了。”

    杨淑媛没想到韩度月会这样说,脸上顿时更红了,手上还忍不住打了韩度月一下:“你这妮子,竟然这样打趣我,真是太过分了!”

    “你也知道我和宋凝之间的事情的,所以我可不是在打趣你,而是真的这么想的,不过既然你没有喜欢的人,那就当我没问吧。”韩度月笑着耸了耸肩,眼神却是认真的。

    她没想利用自己的经历说服杨淑媛什么,但是有些态度却还是要表明的。

    杨淑媛自然也知道韩度月是真的为她好,只是觉得有些难为情罢了,她犹豫了一下,张了张口,又闭上最终还是没说什么:“我知道的,只是这种事还是算了吧。”

    韩度月也没有多说什么,不过心里还是暗暗打算一定要多在杨老爷面前帮杨淑媛刷一下存在感,这样至少可以让杨老爷和杨夫人不敢太怠慢杨淑媛。

    等到时候杨淑媛真的说亲了,韩度月再让宋凝帮忙去打探一下,这样至少也能解决一些问题。

    打定了主意,韩度月又和杨淑媛说了几句闲话,很快就到了二门处,道别后爬上了马车。

    回到家中,韩度月就开始进行酒坊工人的进一步筛选了,而镇上铺子的事情则是交给了宋凝,毕竟以韩度月的身份并不适合与那些人直接打交道。

    村里的人大概都对酒坊里的活计很感兴趣,几乎是每一家都报了名,有的家里甚至还报了不止一个名额,所以加起来人数还真不少,一共有二百多人。

    既然是要去酒坊做工,那首先就必须过韩度月这一关,而韩度月最先考虑的便是人品,她对村里的人虽然了解有限,但刘方氏可是个很合群的人。

    于是韩度月专程去请教了一下刘方氏,然后用这种方式直接划去了二十多个作风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的人,如此就还剩下一百九十三个人。

    接下来韩度月考虑的就是卫生问题,毕竟果酒这种东西是要进肚子的,若是真喝出了什么问题,那富贵酒楼就是他们的下场啊。

    所以卫生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这一点,韩度月直接进行了突击检查,将每一户报名的人家都走访了一遍,但凡遇到院子里凌乱不堪的,堂屋里地上满是垃圾的,灶房锅台上沾满油星的,身上穿戴邋遢的,全部直接剔除掉。

    这一招简直太狠了,一轮下来竟然就只剩下了五十六个人,也让韩度月大大地松了口气。如果经过了这一步还是剩下太多人的话,韩度月都要担忧了,毕竟她可不想得罪太多人啊。

    而根据她和李开石商量好的,五十六个人都多了,他们一共只需要十二个人罢了,而且还不是每天都做工的。

    所以对于剩下的这些人,韩度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那么她该以什么方式进行这一轮的筛选呢?

    想来想去,韩度月直接采取了最简单,也最无聊的方式,她直接给这些人出了一个题目,然后根据答案再进行筛选。

    而这个问题的内容则是,如果发现身边的熟人做出违反酒坊规定的事情,你会选择怎么处理?

    韩度月承认这个问题确实是挺无聊的,但是她也是没办法啊,毕竟她也想不出更出色的筛选方法了。

    而且很神奇的是,这个问题倒是真的帮她筛选掉了二十几个人,主要是这些人的回答大部分都是选择私下劝说,或是装作没有看到。

    于是五十六人的队伍,一下子就变成了二十七个人。

    不过接下来韩度月就不太好继续用那样无聊的问题去搪塞人了,她觉得这二十七个人看起来都还不错,索性自己先制定了一个酒坊的规则,这也算是在和之前的问题交相呼应了。

    既然是作为筛选的条件,韩度月就格外将规则定的十分严格,其中包括了几点做工、几点下班,中午的时候休息多长时间。

    当然也包括了这些人必须保守酒坊里的秘密,不得向外人提起任何酒坊内部的事情,甚至还包括了每个人每日的着装打扮。

    在规则里,韩度月着重提出了要进酒坊,必须身穿纯棉的干净衣裳,而且必须有三套衣裳这样的衣服,以便换洗。

    这其实是一个陷阱,因为韩度月之前就想好了这件事,并且打算由酒坊来准备这些,毕竟寻常农户家里不一定有闲钱准备这种东西。

    但是在规则里,韩度月却故意没有提起这件事,而是给人一种必须自己准备这些东西的错觉,如此大家都要考虑自己的家境,以及是否愿意在拿到工钱之前,先往外掏钱了。

    所以在酒坊的规则出来之后,没多久就有几个人表示自己可能不能来这里做工的,有两个人甚至直言了自己家里并没有这么多的钱,所以不能满足要求。

    对此韩度月都点头表示同意了,其实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能够再鼓起勇气问一句,这些衣服可不可以由酒坊来准备的话,韩度月就会把他们留下来了。

    但是很可惜,这其中并没有人这样做,所以很自然的也就失去了这次的机会。

    而经过这一轮的筛选,就剩下十六人了,虽说这数量还是稍微高出了预算,但是韩度月也不打算继续选了,她直接把这个名单送去给了李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