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延之现在恨不得把《柳毅传》倒背如流。
《柳毅传》说的是洞庭龙女远嫁泾川,受到夫君和公婆的虐待,书生柳毅路遇在荒野放羊的龙女,毅然冒险入洞庭龙宫为她求援。她的叔父钱塘君赶来营救,将龙女救回洞庭。几番波折后,柳毅与龙女终成眷属的故事。
其中,钱塘君是如何为侄女报仇的,只是用他回洞庭龙宫后短短几句问答,就写得大快人心。
狄其野只提出这一节说:“钱塘君为侄女冲冠一怒,回归洞庭龙宫。
洞庭君问:‘所杀几何?’
钱塘君答:“六十万。’
洞庭君问:‘伤稼乎?’
钱塘君答:‘八百里。’
洞庭君问:‘无情郎安在?’
钱塘君答:‘食之矣。’*”
盛世传奇下笔太狠,不过是短短三问三答,负心汉被吞龙腹,六十万百姓丧生,八百里良田毁于一旦。快意恩仇,生灵涂炭。
狄其野看向兰延之,问:“你怎么看?”
兰延之以前根本没注意此段,这么一听,感觉以前读了本假书,立刻皱眉道:“百姓何辜。”
狄其野笑了笑,是块璞玉。
该雕琢这块璞玉的,是顾烈。
“之后数月,我恐怕要长居宫中,不得空闲,”狄其野语气和缓,比开始时亲近了许多,边说着边站起身来,“这为官之道,我也说不出个所以然,年轻人多看多听多学,总是不错的。”
他这话说得像个长辈,却始终没有承认是兰延之长兄,而且长居宫中那句,兰延之没听明白。但光是亲近的语气,就足以让兰延之眼眶一热,百感交集。
狄其野看着兰延之,并没有推搪的意思,给出承诺道:“你若有疑难顾虑,或是想说些什么,可书信于我,交由政事堂值事的近卫转达就是。”
自己这个定国侯,在朝堂上可不一定是助力,究竟是靠近还是疏远,狄其野从不强求。
兰延之先是一喜,随后又忧:“您为何不……出宫?”
他到底没敢说出那个能字。
狄其野没有答话,自顾自走了。
兰延之陷入了苦思。
狄其野回到未央宫,果然见顾烈在小书房等着。
顾烈被狄其野似笑非笑的调侃眼神看得轻咳一声,走进狄其野问:“如何?”
狄其野想了想,说:“根性不差,他能任个什么职,看你怎么用。先丢去大理寺、刑部或是御史台历练历练,要么,干脆调去地方。只是,他去地方,怕是要栽大跟头。”
“这么说,你还是颇为看好,”顾烈学他挑眉,吃干醋,“真有那么好?”
狄其野笑笑:“怎么不好?比他好的,身世不一定有这么简单;比他差的,性子不一定有这么单纯。你要是教导得好,他就是三四年后,朝堂上为数不多还会跟你对着干的人。”
要开创盛世,明君掌权是必要条件。
顾烈乐意纳谏,遇事也喜欢集思广益,但顾烈的开明,和他如今在朝堂上说一不二的高度集权地位,并不矛盾。
这种不矛盾,是建立在顾烈时刻清醒自省的基础上。
满朝文武,就算家族牵扯复杂的那些,经过开朝这几年的敲打和收权,绝不敢轻易挑战顾烈的权威。
狄其野依然安居未央宫,狄其野的身世传闻疑点颇多,无人敢置喙,就是明证。
而顾烈的高度权威,只会随着盛世的建立越来越高,不可能再回落。
越往后去,顾烈越需要不同的声音。
顾烈忍耐了半刻,终于还是把人抱在怀里,低声夸:“都说妻贤夫祸少,果然诚不我欺。”
狄其野一个白眼翻过去。
次日上朝,诸位大臣一一禀过事,丞相姜扬把五大书院如今书声琅琅的场面说了说,顾烈欣慰不已,众臣凑趣。
此事议罢,似乎可以散朝了,正要唱喏,却见定国侯闲闲地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事启奏。”
昨夜狄其野根本没提过一声,顾烈不知他有何事要奏,奇道:“定国侯但讲无妨。”
“臣虚领太子太傅一职,却不够尽心教导王子,深感惭愧,请陛下允臣罢朝半年,专心教导王子,兼静思己过,修养身心。”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定国侯如此权势,居然愿意远离朝堂半年?而且定国侯这年纪轻轻的要静思修养,让他们这些半老不嫩的菜帮子怎么办?
他们不明白,顾烈心里清楚,
“定国侯不必如此,”顾烈勉强笑道。
狄其野撩袍一跪:“请陛下成全。”
到底是谁成全谁?
……
“准奏。”
兰延之恍然大悟,这就是昨日定国侯所说的“长居宫中”?可定国侯为何要这么做?就算是暂避锋芒,也没有躲在未央宫避的道理。小兰大人百思不得其解。
*
当夜的未央宫,很是沉默。
顾烈几乎沉闷了一个晚上,也难得没一直想把人抱着搂着,狄其野自得其乐地翻书,甚至一时兴起,拨着顾烈的琴弹了几声棉花。
顾烈被他梆梆的琴声逗笑,走到他身后,坐下揽着他:“想听什么?我给你弹。”
狄其野转过身来,玩着顾烈的衣襟,挑眉道:“就弹个,‘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