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5页
    晏晏睁大了无辜的眼睛。
    作者有话要说:  嗯,杨子有原型,历史上我很喜欢的一个老人家。更新会放缓,不影响,因为加上我就咱们几个人看,慢慢写。
    ☆、晏姑娘的一天
    长安十月,小雨悄然随风入城。晏晏裹着被子,迟迟不想起来,住了十多天后,她差不多算是习惯了这个环境和环境里的人们,偶尔想起远方的婆婆,也会想到一路上的风景。
    “立夏?”小姑娘叫了一声,没有回答。
    因为天气转凉,晚上得把门窗紧闭,这时候晏晏觉得金猊里的香膏味道太重了想叫她过来盖上。
    叫不答应,晏晏决定起床。探出身子去看,发现自己的外衫和小袄裙不在,疑惑的小晏晏穿着小衣缩在床上。正要再叫两声,小丫头捧着衣物进来了。
    “小姐起来了,衣裙都烘过了,婢子去拿水进来。”立夏把衣物地给她,晏晏一摸,果然暖暖的。
    外屋有个小炉子,还有两个小手炉。晏晏梳洗完毕,照例过去闵氏那边请安,早餐是面,这边的面食和晏晏之前吃的不大一样,底料是事先备好的浓汤。
    今天正好是谢客休沐的日子,全家人都在,但谢太史的手头事到了要紧时刻,谢客得去帮忙,不能陪着晏晏出去玩。晏晏从杨子家回来后,不知怎的,开始练习读书写字,和小闵芝一起,这几天小闵芝已经懒得冷嘲热讽了,因为晏晏对于自己不擅长的事并不遮掩。谢客不在她便去问问小表妹,闵芝到底是孩子心性,好为人师,有了优越感后就觉得似乎这晏渔竹的威胁不大,“计划”逐渐放缓。
    今天天气不好,闵氏原本想去串门,只能搁置下来。
    谢客和叔父没有去书房,那边书简太多生火不便。一家子围在一起,晏晏跟着闵氏做些针线活计,小闵芝这方面就比不上晏晏了,虽然晏姑娘不是敢将十指夸针巧的高手,应付一些简单的缝制不成问题。
    谢客和叔父在长桌边上,谢客拿了一叠纸在裁,谢太史把文墨搬来,拿出一条墨在火上烤烤,加了水研开。家里用的是西市上买来的木炭,烧红之后还是很暖和的,几个丫头帮着主母做活,另一个炉上的水已经快烧开了发出呼呼的声音。
    晏晏帮忙泡了茶,还要给谢太史温一小壶酒。
    小姑娘看来这个谢叔父是个真正的史官,他不像见过的其他文士那么有文人气息,甚至不如杨子那么有性格,谢太史做什么便做什么,写字也一丝不苟,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生怕写歪一个字似的。看叔侄俩写字的速度便能看出来,谢客写得很快,谢太史总是想好才落笔,全神贯注,连给他倒的酒都忘了喝一口。
    谢客做的是审阅增补,谢太史给他原稿,谢客看完之后针对语句加以斟酌。和前人修史不一样,谢太史和谢客制定的计划是以写人叙事为主,不追求皮里阳秋的行文风格和简短的描述,在谢客的二次润色后,每一段都是可读的。
    谢长吉谢太史这部史书涵盖很广,如此一来前人注重的叙事纪年部分所占的比重便小了很多。如今才开始起笔,开头总是而后能容易的,因为年久渺不可追,大部分是收集前人的史料记载,加以甄别融合,尽量追求合乎事理。
    诸国史书大部分都在文薮楼中,近水楼台,谢家叔侄整理过一遍后,如今写起来速度很快。谢客做审定工作不是第一回,之前跟着伏先生和老师杨子注解过两本古文书写的经书,那个比起史书更加佶屈聱牙。
    等到午间,家里来客人了。
    这回来的是女眷,正是闵氏想去拜访的林家,林家老爷是当朝鸿胪寺卿,两家住在一起,平日里时有来往。
    林夫人育有两子两女,今日和她一起来拜访的就是林家小女儿。闵氏听到下人来报,赶忙放下针线,叫人把两个火炉搬到偏厅去待客,晏晏理所应当地要跟着去,至于一脸喜色的小闵芝早就跟着过去了。
    晏晏跟着过去时,看到几个下人引着一长一少母女俩进来,那个女孩穿着和晏晏一样的素白衣裳,这就显得很巧了,这身衣裳是闵氏前回带晏晏出去时在一家店里看中的样式,没想到遇到了一个同样的。
    立夏跟着晏晏进去,把小伞放到外边,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里边已经寒暄上了,闵氏和林夫人在说话,小闵芝和那位林家小姐在说着,看样子是旧相识。
    晏晏进去的时候,几人的目光都看过来。闵氏给林家母女介绍了一回,这次闵氏大大方方地说晏晏和谢客有婚约,晏晏敛衽,那个林家小姑娘也随着还礼。晏晏感受得到,对方一直在看着她。
    外面的小雨还在下着,闵氏和林夫人说话,小闵芝好像故意的,一直在低声和林家女儿私语,晏晏一个人坐在一边。过了两杯茶的时间,闵氏看小辈们坐在那里无趣,便叫晏晏和闵芝带着林小姐去府里转转,她和林夫人要去看做了一半的针线。
    几人出去后不久,林夫人开始询问起晏晏的事,闵氏避重就轻,只道是自家侄儿已订了婚,晏姑娘双亲早逝,故而早早过门来。林夫人听她如此说,不再过问,表面上还是亲切地挽着手。闵氏也挺不好意思,本来林夫人和她关系不错,林家姑娘有意自己侄子,林母和自己说过那么几句,表示想要结成秦晋,当时模棱两可地应下来,现在侄儿不声不响就有了一个小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