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99页
    “可如何善后呢?”
    “只要明年不发生干旱,不出现兵灾,一切都会平安度过。”薛湄道。
    薛池:“……”
    萧靖承听了,说:“我派人去核实。”
    薛湄立马道:“不可!成兰卿擅长做手脚,一旦你的人被她发现,这个好机会就会错过了。”
    她主张按兵不动。
    萧靖承在这些事上,都听她安排,果然不行动了。
    薛池心中却是五味杂陈。
    不过,他的确在背后站了很久,应该站到前面去了。
    京城今年特别冷,刚到十月,寒风刺骨,湿寒湿寒的气候,让薛湄不敢出门。
    太子去襄城征粮,一个月之后顺利办完了差事,回到了京城。
    征粮很顺利,襄城各处的粮仓也充足,皇帝听闻了,打算下旨褒奖襄城知府。
    不成想,薛池却有密报。
    他没有当着朝臣的面说,而是到了皇帝的御书房,把他知道的情报,都告诉了皇帝。
    皇帝听罢,心中骇然。他登基六十余年,其中亲政就有四十七年。
    这四十七年里,从来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或许早就发生了,只是他不知道,也正好没出事。
    要不然,襄城上上下下将近一百名官员,如何做到守口如瓶,娴熟如斯的?
    皇帝从这件事里,又想到了天下吏治。
    吏治已经腐败到了如此地步吗?其他地方呢?
    “朕会派人去查。”皇帝咬牙切齿,“若你诬告,你便滚回封地去吃沙子!”
    薛池:“是。”
    皇帝派了两名心腹大臣,又让魏公公协助,连夜悄悄去了襄城。
    他们带了两百侍卫,个个武艺高强,带着皇帝的圣旨,秘密办差。
    襄城那边,措手不及。
    魏公公虽然位不高、权不重,但他忠心耿耿,又在皇帝身边多年,见惯了风浪。
    他到了襄城之后,一连查了四个大的粮仓。
    正如庄王密报的那样,官府的大粮仓全部都是空的。
    有了证据,魏公公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侍卫冲到了知府家里,拿住了知府,当场处死了一名封疆大吏。
    原本,太监是没有这等权力的,但圣旨让魏公公如皇帝亲临。
    “所有官员都拿下!知府已经就地处决,咱们一笔笔再算账!”魏公公道。
    他这一招非常高明。
    接下来,官员们都不抵抗了,一个个束手就擒。
    魏公公杀了知府,也就是襄城最高官,等于告诉其他官员:“脏水往这里泼,死人不会开口了,你们的过错都有人背,给我老老实实就范。”
    再敢反抗,下场就是死,就是第二个背黑锅的。
    官员们都是精明人,导致襄城虽然人心惶惶,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所有的官员都喊冤枉,都喊自己逼不得已。
    第788章 薛湄黄雀在后
    今年楚国风调雨顺。
    然而,位于西北边的襄城一带,却发生了干旱。
    干旱不算特别严重,但小麦收成降了三分之二。
    这次的干旱,属于人祸。
    五年前的时候,襄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干旱,朝廷拨粮赈灾。
    灾情之后,为了解决此事,朝臣们想了办法,让襄城修建水渠,到了干旱时节能调控麦田里。
    在西北的襄城修建水渠,花费巨大,而且工程艰难。
    建弘帝为了百姓能免受天灾,还是咬牙,从国库里出了这笔钱。
    这笔钱到了襄城,官员们并没有依照朝廷要求去修建水渠,而是一层层盘剥。他们从上到下,都拿到了好处。
    就连朝廷监工的人,他们都收买了。
    水渠做的是面子工程,实则从来没修过。
    官员们想的是:“等下次天灾的时候,我或许已经不在此地为官,关我何事?”
    有人不想同流合污,可自己身家性命与家人都在此地。若不是心智真的坚定,很快就会被拉着一起沉沦。
    就这样,襄城上上下下吃得满嘴流油,分掉了修建水渠的钱。而水渠那边,始终没有动工,只是做做样子。
    上苍也一直很照顾襄城,这些年没有再发生干旱,直到今年。
    今年干旱,粮食的收成大量减少,襄城的官员们慌了。
    如果上报朝廷,他们都要吃挂落,从上到下丢官罢职,甚至可能会丢命;如果不上报,今年的征粮怎么办,百姓怎么办?
    就在他们焦头烂额的时候,知府堵住了几位知情人的嘴。
    成兰卿的密报,在太子达到襄城之前,探听到了这件事。她和太子提前秘密到了襄城,打了当地知府一个措手不及。
    “……我也不想与诸位为难。这些年年景好,今年缺少的粮食,明年丰收了补上。至于水渠,就留下给一任知府为发愁,不是很好吗?”太子说。
    这是成兰卿教给他的。
    太子抢到了这个任务,是想要表现一番。若是襄城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子一点功绩也没有,还可能受襄城牵连。
    他后悔死了。
    早知道让小九来,还能坑他一把。现在,受坑的是太子自己。
    成兰卿也没想到太子时运如此不济。
    不过,她要做的是帮太子弥补。
    太子除了自己,还有两名辅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