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71页
    她甚至让跟着薛沁和薛汐的丫鬟们也进来吃一些。
    人多力量大,最后全部吃完了。
    这半只羊,足足六十斤,去掉骨头,至少二十斤肉;而主子下人们加起来,也只有二十人。
    每个人平均吃了一斤肉。
    大家都撑得慌。
    戴妈妈端了消食的酸汤来:“多少喝点,别积食了。”
    丫鬟们不妨事,她们平时做活消化好,而大哥和薛汐没怎么吃,薛湄只担心五弟和四妹,挽留他们多说会儿话,哄着他们喝了一碗酸汤,这才让他们回去睡觉。
    没有闹肚子。
    翌日,侯府上上下下都听说了蕙宁苑昨晚的热闹。
    老夫人待要发火,瞧见三夫人进来。
    “母亲,您真想不到,是谁送的烤羊给湄儿。是瑞王。”三夫人压低了声音,心情有点复杂。
    一是嫉妒薛湄好运气,二是想着薛湄将来能嫁给瑞王,永宁侯府跟着沾光,对她和她的孩子们也有好处。
    老夫人:“谁?”
    “千真万确,是瑞王爷送的。”三夫人道。
    老夫人:“……”
    到了下午,下人们又在说,蕙宁苑昨日夜里很热闹,但大小姐没有邀请二小姐。
    “大小姐这么不把二小姐放在眼里,是不是知晓什么秘密?”
    二小姐这个亲王准妃,能作数吗?
    若是作数,大小姐怎敢这般轻待她?若是不作数,那么现在巴结二小姐又有什么用?
    薛玉潭那边,没听到这些八卦,她还在苦恋一首曲子,手指都快要弹肿了。
    她每日都好累,可嬷嬷们打着为她好的名义,她不能抱怨,苦不堪言。
    “吃得苦,方能飞上枝头。”她如此安慰自己。
    所以,府上众人议论纷纷的聚会,薛湄没有叫她,她也没空去生气。
    三夫人见薛湄很不喜欢他们,却对两个妹妹不错,就极力让两个女儿都去巴结薛湄,跟她多亲近。
    四小姐薛沁恃宠而骄:“大姐姐对我们好,那是她应该的,她是姐姐嘛。姐姐就应该照顾我们。”
    三小姐薛汐则依照三夫人的指示,给薛湄做了双鞋。
    她下午送到蕙宁苑的时候,蕙宁苑里众人又在热闹。
    大哥从礼部回来,也站在旁边。
    薛池比薛汐大了快十岁,兄妹俩没话说,薛汐没主动上前攀谈。
    “这是秋千吗?”薛汐只问薛湄。
    蕙宁苑里,架了一座秋千,装饰得非常漂亮。
    “是啊。”薛湄笑道。
    这就是萧靖承送的,说是给她的惊喜。
    薛湄蛮喜欢秋千的,倒也的确很惊喜。不过,萧靖承的惊喜不在于秋千,而是这秋千的用料。
    他一送过来,薛池就认出了:“这是莆木。”
    “何为莆木?”
    “莆木产自楚国南边,它经震、不易裂,楚国的护城河桥,都是用莆木,此物算是很难得。”
    薛湄听了:“就是做枕木一个意思了?”
    枕木就是铺设桥梁、铁轨时用到的。当压力很强的时候,就需要弹性来缓解,不至于把桥和铁轨压断。
    铁路发展初期,用按树、蒲桃树等桃金娘科的树干做枕木。
    薛湄想,这莆木,大概就是蒲桃树吧?毕竟按树来自澳大利亚,现在华夏可能还没有。
    “他真孝顺我。”薛湄心中想。
    将来生个儿子,有萧靖承一半孝顺,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看完了秋千,薛湄转眼瞧见了薛汐,问她来做什么。
    薛汐把鞋给了薛湄瞧。
    薛湄很感动,当即试穿了,非常合脚舒服。
    “你手真巧。”薛湄道。
    薛汐笑了笑。
    正好这个时候,外院小厮进来通禀,说安诚郡王来找大少爷了。
    薛湄想起自己还有事跟萧明钰说,就对小厮道:“告诉王爷,大少爷在蕙宁苑,把他请过来吧。”
    第211章 薛湄才不歹毒
    三月春浓,柳丝若软烟。
    萧明钰进蕙宁苑时,院子里热热闹闹,丫鬟们声音娇脆。
    他跟着小厮进来时,瞧见薛湄立在屋檐下,怀里抱着那只猫,看丫鬟们打秋千。
    冬去春来,短短不过几月,她的宠物胖若两猫,慵懒躺在她臂弯。薛湄用力抱着,似抱了个孩子的奶妈子。
    从前那只猫,雪白轻盈,眼神锋利。薛湄抱着它,一人一猫有点阴森森。
    现在,就完全是喜感了。
    “你能想到吗,它都十斤了。”薛湄对薛池感叹,“她肯定能长到二十斤……王爷来了。”
    她一边说猫,一边招呼王爷,口吻无比熟稔。
    萧明钰:“……”
    并不想受到这么亲切的待见。
    两个人太过于随意,很难萌发出什么感情。
    “薛兄,今日无差事?”萧明钰先跟薛池见礼。
    薛池还礼:“我的差事本就不多。”
    在六部,像薛池这样年轻的主事特别少。一般都需要在外面历练几年,到了三十多岁,才有资格做京官。
    年纪轻轻就选了六品主事,多少人拿眼睛看着他。
    好在薛池会做事,花钱又大方,很快就笼络住了人心。
    他把升迁机会让给其他同侪,自己空闲些。除了必要的三日一点卯,或者年节时、皇家有婚丧嫁娶时忙碌,他平时都在家宅着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