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7页
    薛湄让丫鬟们都下去。
    二夫人吞吞吐吐,诉了半天的苦,仍是有点张不开口。
    薛湄笑道:“二婶,其实安诚郡王早已把银票都给了我。”
    二夫人睁大了眼睛。
    薛湄:“嘘,您别说出去,要是父侯和祖母知道了,怕是吃了我的心都有。”
    二夫人脸色有点白:“这不行啊,湄儿。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他们迟早会知道,到时候你就危险了。”
    顿了顿,二夫人继续道,“你要是不放心王爷,可以先给你大哥。他如今是官身,侯爷不能拿他如何。”
    薛湄听了,认真点点头:“行,我回头问问大哥是否愿意帮我。”
    她笑盈盈看着二夫人。
    见二夫人又端起茶喝,薛湄直接捅破了窗户纸:“二婶是想借钱吗?”
    二夫人的脸就红了。
    脸皮这么薄,怪不得在薛家活得不好了。
    薛家像是大型角斗场,每个人都要拼了全力去争斗,才有一席之地。
    软弱、面薄、退让,都只会成为旁人欺辱的对象。
    “……做长辈的,从来没帮过你什么,若不是万不得已,二婶也不敢开这个口。”二夫人眼眶有点湿,“想问你借一百两银子。五年之内,一定能还清,到时候给你加利。”
    她又跟薛湄说,他们是要去庄子上,自己盖茅草屋,然后买两三亩田地。
    好不容易开了口,也只要一百两。
    现如今京都附近的田地,肥沃些的,至少是二十两银子一亩;中秋快要到了,今年出去,需得明年秋天才有收成,这一年吃什么?
    薛湄觉得,二房的人,跟自己的丫鬟和乳娘一样,全部都是很善良的。
    “二婶,我可以借给你一千两。”薛湄笑了笑。
    二夫人急忙摆手:“不必。其实我陪嫁还有些东西。”
    她的陪嫁,二十几年早已贴补完了。公中给他们二房的东西不多,她有两个儿子,要生活得体面,自己不贴补怎么行?
    要不然,何必等到别人赶,他们才想走?
    早就该走了。
    一千两,他们什么时候才能还得起?
    “二婶,如果你们信任我,不妨再等几日。”薛湄笑道,“过几日,也许会有很好的消息。”
    二夫人不解了。
    薛湄回了寝卧,拿出一张一千两的银票,给了二夫人:“这个,是侄女给二叔的贺礼。将来其他人会送很多贺礼,可能我这一千两就不值什么了。我先送了,二婶别推辞。”
    二夫人一头雾水,不伸手去接。
    薛湄把银票放在了一个小匣子里,然后塞到了二夫人的掌心:“二婶,你们对我好,我心中有数。
    放心吧,咱们的好日子再后头。这钱你先拿着,考虑一个月。若一个月之后你还是不想用它,再还给我不迟。等几日,耐心点。”
    二夫人仍是云山雾绕的,压根儿不明白薛湄的意思。
    第114章 请家法
    二夫人借回来一千两银子。
    二房众人都非常吃惊。
    一千两银子,可以在京都靠近城门的坊间,买一栋小小庭院;或者可以去乡下买五十亩地。
    甭管是独立的庭院,还是五十亩地,都算一不菲的财富。拥有这些财富的人家,就有些社会地位了。
    “大姐姐好大方。”薛四欢喜道,“咱们不仅仅能买田地,还能雇几个长工。爹、娘,咱们什么时候走?”
    二老爷既忐忑,又高兴。
    毕竟,拿侄女这么多钱,若是永宁侯知晓了,会不会生气?
    “等中秋节的时候,我跟侯爷说。”二老爷道。
    大后天就是中秋节。
    只有三天时间了。
    到时候全家聚在一起,把此事说破,对大家都好。二房不要侯府什么财产,侯府也节省了一大花销,皆大欢喜。
    “好好。”薛四雀跃起来。
    薛清两口子心情也不错。
    只是二夫人,想起薛湄那一句又一句的暗示,有点走神。
    薛湄到底想要说什么呢?
    听薛湄的意思,二房可能会有什么大喜事,要不然她怎么说一千两是“贺礼”?
    贺,从何而来?
    喜,又从何而来?
    二夫人没把此事告诉丈夫和儿子们,怕他们听了,跟她一样胡思乱想的,心中不定。
    他们打算三天后去辞行,不成想当天就出了事。
    三老爷被薛湄打一巴掌的事,傍晚时闹到了老夫人跟前。
    老夫人气得半死,让永宁侯去了玉堂院。
    “……她目无尊长,若不好好教训,迟早是大祸。”老夫人怒极。
    永宁侯听了,先是震惊,继而大怒。
    薛湄敢以下犯上,这是绝不能纵容的。作为父亲,永宁侯需得教训她。
    “来人,去把小姐带过来。”永宁侯厉喝,“再请家法。”
    不是请薛湄,而是要带她过来,就是要直接把她押过去;请家法,是准备好凳子和板子,要直接打薛湄了。
    他的话传出来,很快就传开了。
    永宁侯的小厮们到了蕙宁苑时,玉忠已经把此事告诉了大少爷。
    各院的丫鬟们,也四下通禀。
    有人要去看热闹,有人则要去求情。
    薛湄换了身素白色深衣,乌黑长发梳了双髻,戴两朵珠花,随着永宁侯的小厮往玉堂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