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7页
    李蛰把小小的石环捏进手里,闭上眼睛,心情沉重的叹了口气。
    慈不掌兵,可这么多年来,死在伤痛上的姐妹们实在是太多了,多到让她心痛,就算是大军统帅,她也是□□凡胎,会有痛苦、郁结。
    “怎么,你难道还有办法处理不成?”李蛰撑着桌子,话说出口就把自己说笑了。
    这战阵上杀了多少次,多少次死里逃生都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怎么会这么简单就让一个看上去就没见过人血的小书生给解决了呢?
    见主将夫妇两个情绪都有些低落,宋琰眨眨眼睛,笑道“下官确实是有些办法,不能说肯定能把所有手上的战士们都救回来,但是总比我们现在要好得多。”
    “说来听听。”李蛰现在审视的看了看宋琰,觉得自己对她的重视程度不太够。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少女绝非池中之物。
    “下官在游学之事曾经见过几位在江湖上享有盛名的国手,其中有以为先皇时候退下来的太医院正,姓何讳济生,便是主要研究外伤的,据她说,在包扎伤者的时候,用的材料、布料一定要是用开水煮过了的,别人想要触摸病人的伤口是绝不被允许的,就算是医者,也只鞥你洗干净手再去看,就算这样也是要尽量跟开放出来的创口保持距离的。”
    李蛰跟谷温越两个人都没怎么听明白宋琰到底想干什么,但是刚刚说的她们倒是记着了。
    触碰尸体后需尽快洗手,跟伤口直接接触的地方用的东西必须是蒸煮过的,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保证伤病们养病的环境跟质量。
    “这便是我希望将军能够写书的原因,整个固原城,没有第二个人比您更合适了。”
    宋琰郑重道。
    只有守护固原城多年,受到所有人信任的将军,才能让军中的女儿们把这些卫生规划刻到骨头里。
    李蛰点了点头,拿起了书房夹子上,自己最痛恨的纸笔。
    她深吸了一口气,“那我就开始写吧。”
    第43章 应劭不痛快 就想找事
    自古人间多磨难, 这句话在固原城几乎是写实之作。
    每年漫长的冬季,炎热的夏季,时不时会有旱灾、蝗灾, 城墙之外就是每年都会虎视眈眈的游骑。
    固原城人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了多少年,已经习惯了苦难。
    索性自从李蛰将军上任之后,她们的生活好了许多, 虽然先皇要求她们对来劫掠的异族人以礼相待,但是就算是在异族劫掠的时候难过一些, 等她们走了之后, 将军总能从哪里搞出些粮食来。
    何况李将军善战, 就算是她再怎么和颜悦色, 那些获赫族人也从她手里讨不了多少好处。
    而自从这任皇帝上位之后, 固原人能够明显的感觉得到皇帝对她们的不喜。
    灾荒时没有赈灾,战胜时没有奖励, 出战时没有补给,她们成了被都城遗忘的存在。
    这对将军们来说, 是被君上厌弃的痛苦,但是对于民众来说, 并不是件太坏的事情, 左右之前也没有过多少好处,皇帝不管她们之后, 日子过的紧张点,将军有时候会带军士们出去掠取获赫族一些小部落, 补充城市用度,大家过的也还不错。
    所以凡是在这城池里生活的人,都会对李将军有一种莫名的敬仰,几乎是把将军当作神明一样。
    很自然的, 她们在看到李将军亲笔写的书里,要求她们煮水食用,高温消杀的时候,是没有太多抗拒的。
    最多也就是腹诽一下将军实在是不嫌麻烦。
    幸好固原城不缺柴火,在与襄原城接壤的地方有一座露天煤矿,可以够人们取暖生火用,否则恐怕山上的树就遭人毒手了。
    李妮是肃北县人,今年已经十八岁,按照习俗,已经该是娶夫郎的时候了。
    可是她家贫困,自己也只能将将保证三餐,实在是拿不出养育孩儿的底气,自然也就不会有人看上她,李妮索性咬咬牙,参军了。
    只是令人奇怪的是,她到了军队不过两个月,刚刚拿得稳军队的□□,就突然接到调令,让她跟着长官去肃北县南给人搭建棚屋。
    跟战事无关,是用来织布的。
    “这不是男子事吗,何况一个工坊,为什么要我们这些军士去做?”有几个比李妮去得早的人颇有些疑惑。
    “将军说了,我们南边的城池有人需要布匹,正好襄原养的蚕多,但是人少,我们这边人多,可以从襄原买蚕丝织布,然后拿到南边去换粮食。”小队长看了问问题的女子一眼,道。
    “这往年不是也有收购布匹的吗,有必要专门建个工坊吗?”那女子还是有些不服气。
    她进军队已经有几年了,上过战场,身上实打实的有军功在身,虽然不算官爵,但是已经不愿意再做这种看上去跟劳役一样的活计。
    “你不明白,”小队长也很是尊重她,所以耐心的给她讲“这次是县尊的主意,大批量的出产统一花色的布匹,一起议价,这样才能不被人占了便宜去,而且我还听说县令家郎君会带人来教织布的夫郎们绣花,到时候一副绣品就是你我半个月的俸钱。”
    那军士有些震惊“那些绣花活计不是绣郎家里的不传秘诀吗?”说完之后她自己又想了想,觉得大致能明白了“难道是新来的县尊……”
    看小队长不再搭话,那军女便明白了几分,对建设织布坊多了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