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偏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却突然就冒出一个南少帅,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女子之身,掌控了边关的十万大军,把前来侵犯的蛮族,打的落花流水,三五年内,决计不会再来犯。
本以为是天降良才,护佑大梁。
陛下还曾在宫中称赞,谁说大梁除了南齐就没有良将,这不就是吗?
却没想到,对方竟是野心勃勃,以女子之身掌控十万大军不说,更是牝鸡司晨,妄想九五之尊,此乃大逆不道。
陛下这里还震怒,说要降罪,后一秒在接到了刘荣的头颅后,被惊吓到的同时,再也不提问罪之事,甚至下旨嘉奖。
过后的几年,就不用说了。
对方虽没有明说,但利州却已经不受朝廷调令,赋税也不再上交,俨然成了一个国中国。
朝堂中也不是没有想过打破这个情况,但对方心里压根就没有对君王的敬畏之心,如今大梁国力积弱,又不能随随便便的和对方开战,且不说能不能一举消灭,就说他们这么做,相当于给了对方一个光明正大的造反机会。
朝臣争论不休,最后却成了一副和稀泥的状态。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对方一天天的壮大。
本以为对方是那种天生的野心家,不甘屈人之下,但现如今。
萧明离苦笑一声,他们仿佛都猜错了,并非是如此,对方这般做,大约是为了要报仇。他岁年纪轻,入仕也晚,但二十余年前,兵马大元帅南齐,通敌叛国,以至于全家问罪,被抄家灭族,这件事他还是知道的。
而入仕后,他也曾经看过南家的卷宗,上面是言语不详,许多事,都是上下不对,他便知道其中会有内情。也曾悄悄的问过太子,只得了一句‘做好份内的事,一些陈年旧案,不用理会’他更确定了这个猜测。
只是这个案子,是陛下亲自定论,下的圣旨。
不管是不是有冤情,它就如此了。
再者,南家都已经灭绝,便是翻案又能如何?
不止一次,萧明离暗叹可惜过,但没想到,南齐之女却未死,如今更是动摇了大梁的根基,只要她想,大梁朝灭国也不久远。
其实也不尽然,南锦书既是把身份告诉了他,又放他离开,未必没有用意,若是等他回去,说明了对方的身份,给南家翻案,对方或许也会放下芥蒂,也未可知。
萧明离苦中作乐的想到。
不过他的心里更清楚,这个可能性并不大,要知道南家的案子,是陛下亲定,就陛下的性子,让他下罪己诏,承认自己做错了,就是一件天大的难事。再者,南家的事,未必是奸佞所为。
想到这几年陛下对太子频频的打压。
萧明离的眉头一跳,有种不好的预感。
……
而他的这份不好的预感,很快就应验了。
因为还没等他离开锦州的地界,就听到了一个消息,就是利州反了。
这个消息真的是让天下为之哗然。
甚至对方连好听一点的名头都没找一个,直接就反了,并且在短短十日内,接连拿下了和利州接襄的锦州和蕲州,据说,对方所到之处,都不用开大,两州之城都是直接大门敞开,迎接对方的进入。
师出无名的反贼,居然被百姓们夹道欢迎。
这一举动,简直是直接在朝廷的脸面上打了一巴掌。
贼疼的那种。
也更让萧明离直面,如今的朝廷到底有多失人心。
而接下来的事情,对朝廷来说更是匪夷所思,继锦州和蕲州后,丰州,代州,晋州等等也尽数在对方的掌控之下。
所到之处,不说夹道欢迎,却也无激烈抵抗之意。
等到萧明离快马加鞭的赶回到京城的时候,大梁朝一半的国土,都已经被打下一半,速度之快,真的是跌破人的眼睛。
而趁着这一股气,对方可谓是直奔京城,照这么下去的话,不足三个月的时间,怕是京师也即将保不住了。
这下,朝堂是彻底乱了。
眼看着对方一步步的逼近京师之中,素来昏庸的梁帝都已经考虑起要南下逃离的事情,至于朝堂上的官员们。
有梁帝这样的君主,朝堂上的官员大半都是那种尸位素餐,而只做实事的官员,在这种官场里也待不长久的,所以朝堂上,不是在相互指责,就是对着阿锦大骂,逆贼,什么遗臭万年之类,或者是撺掇梁帝,赶快离开京师,说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就是没有一个官员,去想个实际的法子。
若非还有太子和许相坐镇,这个时候,梁帝怕是已经开始收拾东西,卷包袱要走了。
不过太子和许相即便劝诫,也是有限的,对方摆明了就是要造反,连借口都没找,而且积累数十年,个个兵强马壮,粮草充足,不比朝廷的军队,因懈怠已久,军需方面又被克扣,面对这样的敌人,压根是不堪一击。
照这般下去,最多两个月的时间,就要打到京城了。
到时候对方成功上位,即便是得到天下的手段不甚光明,不免有个反贼的名头,被人所诟病,但又如何?对方这些年虽野心勃勃,但也着实做了不少利民的好事。
只要成功,日后也可慢慢的修补。
这让太子和许相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在这个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