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33页
    先锋令远眺着大恒驻军之地,半刻后笑了一声,带着必胜把握。
    “传令下去,今夜子时之前,全部人到达大恒营地,子时准时突袭!”
    于是深夜之后,库高国这六千士兵跟着先锋令往大恒营地疾行,到了外侧时,先锋令下令停下先观察。
    下属便前去刺探情况。
    然后发现整个军营竟没多少人在值守,多数都在帐中休息,有这几个帐子中还传来划拳之声,显然都处于懒散情况。
    而魏王的大帐也早早便熄了烛火入睡了。
    下属于是回去将这情况告知先锋令。
    先锋令听后,觉着这是个好时机,大恒一方根本没准备,于是下令众人悄悄靠近各处帐子,将里面的人控制。
    六千对三千,他们总归是有优势的。
    而他自己则领了几十人往魏王大帐去。先锋令想,只要今日他生擒了魏王,待回了库高,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他这边还在坐着升官发财的美梦,却没想到,自己已经一只脚踏入了大恒陷阱之中。
    就在库高的士兵都潜入各处营帐时,夜色之中,大恒营地之外,一个个宛如夜间幽灵的身影,也慢慢靠了过来。
    那先锋令带着人掀帘入了魏王大帐后,便从怀中拿出火折子,想要找到魏王方位,好叫人将其生擒。
    谁知火光亮起的瞬间,他不仅看清了魏王在何处,还看见了大帐之中,站着的其他人。
    除了他自己,帐中其他十余人全是大恒的士兵。
    而魏王则站在那些人中间,唇边带着一抹笑,声音冷然地开口:“本王等了你们好几日了。”
    而他身边的士兵,手中均拿着长矛,身上战甲在微弱的火光之下闪烁着寒光,且都眼中带着凶狠看着孤身一人入内的先锋令。
    先锋令见状,心道不好,中计了。
    可还不等他反应,便听得帐外喊声震天,接着火光四起,原本静悄悄没多少人的大恒营地一下子便被众多士兵包围。
    而这些士兵,显然不是库高的。
    先锋令这才明白过来。
    “你们早知道我们会真的突袭?!”
    那派出的士兵显然没有走远,多数应当都埋伏在了军营四周,往库高国方向前进的那部分显然是佯攻,为的就是让他们放松警惕。
    若非如此,大恒士兵怎会这么快回援?
    “这个问题,你自己慢慢想去吧。”
    魏王显然不打算解答对方的问题,只是抬手,示意身边的人将其带出去。
    这一夜,大恒兵不血刃,俘虏敌军六千人,而连续两回的铩羽而归,也让库高一方意识到,想趁着大恒眼下人少进攻夺取南阳是不可行的。
    于是这回过后,库高暂时熄了再次进攻之心,于营中重新谋划布局,也给了大恒等待主力到来的机会。
    .
    十余日后,名威将军所率的余下主力大军终于来到大恒营地,在和魏王见面后,也得知了在先前的日子中,库高曾两次派兵出击,但都被魏王化解。
    主帅名威将军知晓后,显得十分高兴。
    “王爷果然将帅之才!”主帅大帐中,名威将军丝毫不吝对魏王的夸赞,“十余年前臣便觉着王爷日后定有所成,只可惜后来您不再戍守边关,不想今日竟还有这机会,臣还能和王爷再次同在一个军营中。”
    他说着将魏王两次击退俘虏敌军的战果再次回味了下,末了了还意犹未尽地道:“派部佯攻,军中做样子迷惑敌人,实则伏击于营地之外,待敌军入瓮便直接一举拿下,实在妙啊!”
    旁人见状也跟着附和。
    那原先就跟着魏王的副将和谋士自然是真心实意地夸赞,但跟着名威将军后来的左将军和另外的副将心中如何想的便不知了。
    毕竟之后的这些人并没有跟魏王一道拼杀过,眼下仅凭着已经结束的战役,名威将军便评价如此之高,实在叫人难以信服。
    谁知道那计谋究竟是不是王爷自己想的,又或者其实并没有他说的这么惊险,不过是为了搏军功才如此说的罢了。
    毕竟战场只之上,军功最重要。
    他们这些人谁不是为了立功来的?
    原本有个魏王便已经让他们心中不乐意了,毕竟若论爵位,就连身为主帅的名威将军都比不上他,若打完回了京城,魏王将一切功劳揽在自己身上,那他们这些人岂非白为他们做嫁衣?
    因此之后跟着名威将军来的这些人,自然不怎么信服魏王,只是碍着对方身份,面上还得恭维着。
    这些人的想法魏王倒也不知。
    就算他知道了,也不会放在心上。
    这么些年,他从来不在乎旁人如何看他的。
    只是在听见名威将军夸他时,觉得不太合适,便开口道:“将军谬赞了,这库高第二回 突袭被俘虏并非本王的计谋。”
    名威将军听后便有些好奇:“不是王爷您?那是谁有如此妙计?”
    说着看向下方先前被派来的副将和几个谋士,结果几人都面面相觑,躲开了他的眼神。
    毕竟他们都知道,这功劳根本不在于自己,他们先前还曾极度反对魏王认为库高会二次突袭的看法,若非魏王后来顺着他们的意思,重新做了部署,眼下只怕他们早成了库高的俘虏了。
    魏王这时才道:“本王运气甚好,偶然得一天才谋士,佯攻库高,伏击于营外便是她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