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灵见自家主子与一个中年官员说话,觉得有些眼熟,彷佛之前也在这庙里见过,但她不敢多问,就像她陪赵芷萤来这里见柳贞儿,也从来不敢多问多说一句。
赵芷萤向高大人道别,高大人忙回礼来,两人便分开了。
高大人并没有立刻离开,而是在寺中闲坐了会儿,才走到寺外,小厮在外头顾马,高大人便骑上自己的马,慢慢往城里去。
不远处有个路旁的茶棚,一个老婆子专供凉茶,并卖些馅饼,此时茶棚内只有一个客人,坐在此处有好一会儿了,凉茶都喝了三杯,见高大人离开保福寺,他与老婆子会过账,便戴上遮阳的斗笠,骑着一头小驴子,也往城里去了。
他沿路与高大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叫他发现,直到高大人回了自家宅子,这人才骑着驴子转进一个小巷,那里有个乞丐坐在地上,垂头不说话。
这人来到他身边,低声道:“交班了。”
乞丐点了点头,便拄着个拐杖慢慢走出巷口,然后坐在街上乞讨,一边不着痕迹盯着高大人的宅子。
那戴斗笠的骑着驴子乱走几条街巷,才回到博香楼后门。
进去之后,他便摘了斗笠,对东家林义附耳叙述一番。
林义讶异了会儿,随即提笔写下几行字,待墨迹干了,便封了信笺,叫人送到宫门口去。
这信笺一路便被送到了赵永乐手中。
赵永乐展开信笺,阅读那三位礼部的高郎中近几日的踪迹。
叫人跟着他们许久,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贯地上朝奏事,往来人家也很单纯,赵永乐都快觉得或许自己想多了。
人家在采华院举止古怪,或许是不想让人认出自己去青楼取乐罢了。
但今日她读了信笺,上头的文字却吸引住了她。
‘……此位高士宁大人常去京郊保福寺上香,一月内也有二、三次,今日下朝后与小厮骑马去了,待了半个时辰便出来,尔后便回城归家,并无不妥。另外,今日宜芳郡主也至此保福寺上香,与高士宁大人重迭约有一盏茶时间……’
第48章 信笺
因着之前与父王商量过, 若使人盯着端康王府,恐怕容易被发现,且被发现的话, 又是一场风波,父女俩便说定就不盯着端康王府了。
这赵芷萤去了保福寺上香, 并与礼部那三个高大人其中之一重叠了时间,倒是意外。
高士宁……
赵永乐看着这名字, 并没有什么印象,上辈子和亲队伍里有许多京城跟过去的官员,赵永乐记得长相、姓氏与官阶已是不易, 对于名字实在不熟悉。
看来还是得看到本人才知道究竟是不是上辈子跟去和亲队伍的那一个。
赵永乐又回忆一番此前林义送过来的信笺, 这位高士宁大人是二十岁中举后, 从县令一路做到礼部郎中, 如今也有四十多岁, 经历寻常,家中人口也单纯,与妻子成亲后多年都没有孩子, 平日除上朝外, 就是与同僚偶尔聚会,再就是会去这保福寺上香。
之前盯过几次都很正常,只是这次看到了赵芷萤也出入同一个地方, 不知是不是凑巧?
赵永乐做事果决,便令人送信去端康王府, 邀赵芷萤入宫闲聊。
端康王府很快回话,说是宜芳郡主被外家接去京郊庄子住了,待宜芳郡主回府,再告诉她。
赵永乐这才知道赵芷萤并不在城里。
她又想了想, 便命人传话给林义,对这高士宁大人加派人手盯着行踪,由于太子那里顶多只能知道高士宁的举官经历并家中人口,赵永乐便叫林义也尽量查一查高士宁户籍家乡的状况。
这保福寺又不是有名的寺院,这么凑巧赵芷萤也去那里上香,还是小心为上。
因着高士宁的户籍在溢州常恩县三西村,位在大魏西北边境,路途遥远,调查缓慢,赵永乐一时还未得消息。
倒是渐渐地陆行墨开始送消息回京城博香楼,林义得了信,便转传给赵永乐。
这样的信一月约两三封,多是说述萧隆义的近况与探查北夷王宫的情形。
赵永乐有疑问之处,便让人回话给林义,林义又写在信上,陆行墨的下属去博香楼时,再把这封信交给对方。
直到有一回,陆行墨的信交到林义手上时,林义打开封袋,发现里头并没有信纸,而是另一封被封存的信笺。
他掏出来一看,只见信笺上头是陆行墨亲笔写了‘郡主亲启’四字,林义差点破口大骂。
这不摆明了让他替陆行墨私相授受?
可也不能笃定陆行墨在信里头写的是无关紧要的事,若是有关军务,不能让他看见的,那确实应该由赵永乐亲自阅看。
林义做不了主,只好将信笺原样交给赵永乐。
赵永乐收到信,颇为惊讶。
陆行墨的信为了保密,一向是先交到林义手中,林义写下重要的东西,便将陆行墨的信烧了,再将消息传达给赵永乐。
因此赵永乐是没有看过陆行墨亲笔信的。
这次陆行墨竟然特别交代要将信笺送到赵永乐手上,赵永乐第一个直觉是,莫非临城出了大事?
她倒没有林义那些胡思乱想,纵使陆行墨曾经对她清楚地表达了好感。
待拆了信,与赵永乐所猜不差,陆行墨详述了萧隆义在临城军务上做的变动与萧家人近来异常的表现,这些让林义知道了不好,所以他另写一封信给赵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