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96页
    乔木却是赶紧睁开眼:“孔家?
    不……
    这只是你想吧,孔家向来看不起我们这些勋贵人家,甚至就连其他存在年份不足他们的世家都有些瞧不上,怎么可能会答应?”
    刚开始乔木是想赶紧阻止,但是转瞬就想到孔家也不是想结亲就能结亲的人家,她那个孙子虽然不是什么庸才,可也的确不是什么天才,好不容易才考了个秀才,还是个倒数第一名,估计未来考举人悬的很,最关键的是,他们家三代不降爵赏赐到她儿子那一辈就已经到顶了,回头她孙子能得个一品将军的爵位就算不错的了,孔家恐怕看不上这虚头爵位,所以冷静问道。
    “是还没提亲,可是孔家那个嫡小姐这次不也是嫁给了勋贵吗,嫁给了靖国公府的世子。他们家庶女怎么不可以呢,况且他们家庶女怎么着也不能越过他们家嫡女吧!
    我觉得希望还是蛮大的。”
    果然,事情并没商量好,仅仅只是肖氏有这么个想法,至于这个想法切不切合实际,乃至于对方愿不愿意什么的,都还是未知数。
    听到这,乔木松了一口气,她是不想跟孔家这种人家搭上什么关系的,孔家这些年要不是有至圣先师的牌位顶着,名声早臭了,他们在曲阜那边简直就是个土皇帝,甚至于就连那边的县令都是他们家世袭,可想而知嚣张到了什么程度。
    权力导致腐败这点永远都不会错,孔家在曲阜那边的权利几乎算是绝对权力,甚至皇权都不能降到那边,有多腐败可想而知,据说曲阜那边八成以上的土地都是孔家所有,而八成以上的农民也都是孔家的雇农,劳役也是随他们心思,曲阜的百姓几乎都算他们家奴仆。
    “够了,你别去自取其辱了。
    你就给文儿找个端庄大气的就行,身份什么的不用太高,可以在勋贵当中找,也可以在世家找,你别忘了文儿是要降等袭爵的,回头还不知道得降到什么等级,运气差甚至连降三等都有可能,我们家不需要攀附别人,安稳度日就行。
    你看着找个地位相当,或者地位比文儿稍微低一些的,好了,我累了,你回去吧,明天尽快把新的人选告诉我,我也好一起调查!”
    乔木从躺椅上站起来,虽然没有用很严厉的语气说话,依旧还是心平气和的说着,但明眼人都知道她有些生气,肖氏咬了咬嘴唇,最终还是没有反驳什么,只脸色有些阴沉难看的离开了乔木的院子。
    当天晚上,肖氏和温祁连吵了一架之后,终究还是屈服了,在第二天提了一位翰林家的女儿,乔木对此并没有什么异议,只是让肖氏再等两天,等她把那两家的情况调查清楚之后,再找媒婆商议。
    两天时间很快过去,乔木也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如此,自然就得按部就班的找媒婆进行下定等各种事宜,那些事是很繁琐的,即使有媒婆等人帮忙,终究还是一直折腾到了过年,才好不容易把相关事情全部定好,定好了他们姐弟两人的婚嫁日子,姐姐在前面,将会于两年后的春天出嫁,弟弟在后,将会在两年后的秋天迎亲结婚。
    之所以只定下春天和秋天,那是因为两年后的日子还没算,不过有两年的时间准备,到时候随便挑哪个日子结婚应该都是没问题的。
    这些事都搞定后就是过年。
    这没什么好说的,一如往常的繁忙的送年礼,收年礼,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今年多了两个准亲家需要互相送礼,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过去都有惯例,按照惯例来就行,况且,定下的那两个准亲家是清流,所以自然不能送什么金银珠宝之类的俗物,肖氏准备年礼的时候,放的都是些高档笔墨纸砚和一些孤本、古玩书画之类的玩意儿,后来还是乔木看不过眼,把那些孤本和古玩字画挑了出来,并且给那两家的年礼各添了些农庄产的谷物野物、瓜果和几盒金银锞子。
    至于原因,那两个亲家都是寒门出身,发家不足三代,而且当的官也不是能捞银子的官,这一类官员逢年过节的时候都会有些捉襟见肘,弄点得用的东西送过去,比送笔墨纸砚这些东西可有用多了。
    毕竟你送古玩字画过去,人家怎么着也不好意思变卖了,然后那些东西在他们眼中又很珍贵,为了面子也得弄点恰当的东西回礼,这样一来,日子可不就更艰难了。
    第86章 破败侯府老太君(21)
    次年春,三月初,北疆终于传来大捷,英国公以失去一条胳膊为代价,终究是把蛮夷给赶了出去,明凌帝为了表彰他,特赐他们家的国公爵位可以再延续三代不降等。
    只可惜英国公在回来的路上因为伤口感染终究没熬过去,最终被特赐尸骨葬入皇陵,而这时候,南边的战况依旧没能停息,但好在新派过去的将军能力要稍好一些,至少说形成了僵持局面,没有让新南国继续攻占城池,不过,这种硬拖着的战争对国力的损伤还是蛮严重的,短短大半年时间,南边的军费支出就已经超过了一千万两。
    如果不是户部中途加征过一次赋税,国库根本支撑不下去,可现在国库已经再次清空了,这时候无论是募捐还是加税都不可行,募捐的话,大臣勋贵在这一年里都捐了三四次了,谁还乐意捐,大家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再次加税就更不可行了,本来去年年景就不好,很多地方还需要赈灾,后来还加了一次税,要是再继续加税的话,恐怕就民怨沸腾了,说不定还能出几个起义的,所以明凌帝迫于无奈,只能派人去新南国讲和,想先缓过这段时间再说,等回头有钱了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