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11页
    然后,就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屏风!
    元绪和许晋清一看到突然出现的人,先吓了一跳,而后就喊人堵住了门。“你是谁?”
    离小君露着俩只眼睛不说话,闷头往外冲!
    “来人!抓贼!”
    贺禹一听到元绪叫嚣着抓贼,一骨碌地爬了起来,冲着出了屏风。
    “你们都出去!!!”
    元绪和许晋清看着只着着白色里衣的贺禹,又看看包着结结实实的蒙衣女子。
    顿时懂了。他们懂。
    元绪和许晋清二人让开路,开门让神秘的蒙衣女子出去。
    离小君冲着贺禹点点头,光明正大地走出了书房。
    贺禹架不住元绪二人调侃的眼神,摸了摸鼻子,说道:“其实,我能解释的。”
    许晋清冲着贺禹挥挥手,“不必解释,都是男人,没什么不懂的。我劝你还是先去穿衣裳,一会儿别人就该来书房了。”
    贺禹低头一看,自己衣着不端确实不好见下官。至于离小君这事儿,得了空再说也不迟。
    贺禹没想到的是,等他穿了衣裳再出来,就已经看到下官都到了书房。贺禹只能将此事搁下不说。
    离小君包成这样,只这么一路,不少下人都见到了。一个穿着裙衫的蒙面女子从前院的书房里出来,还与贺禹共度良宵。整整一夜。
    第61章 岳姑娘不讲江湖道义……
    贺知府一夜风流。半个时辰就传遍了知府后衙。
    再过半个时辰, 随着进出的下人又传遍了杭州城。
    贺大人当真是好体力,与一美人背抵书架,抵死缠绵, 那动静大得隔壁巷子都听得清清楚楚。
    衙门口的面摊上,不少食客对着知府衙门叹气,“唉, 可怜灵官庙的小道士刚定亲,头上绿油油的。”
    孙嫂子端着一碗面搁在一食客面前,小声道:“我听采买的老头说,那美人头发挺长。”
    黄掌柜:“头发长有何用?再过几年, 说不定就秃了。”
    古大娘:“要是让我知道哪家姑娘横插一脚,我非得好好问候问候她爹娘!”
    离小君因着仓皇从书房出来,七拐八拐地好不容易回了侃春院,一番洗漱之后, 去了衙门前的面摊吃饭。
    离小君还未走近就吆喝着:“孙嫂子, 还是老规矩, 一碗馄饨面。”
    离小君寻了一空桌子落座,笑着与食客打招呼, 她眼尖地发现今日大家心情不大美丽。
    离小君有心逗趣,连说了好几个笑话, 逗得食客勉强笑了笑。
    待得离小君走后,食客们齐齐叹息。
    “多好的一姑娘呐, 头上都绿成啥样了, 还想着逗我们开心。”
    “一想到我们亲手逼迫着灵官庙与贺大人定亲,原是美事一桩,不想竟将这么好的姑娘推入火坑……”
    “我这心里哇,哇凉哇凉的, 只想做点儿什么赎赎罪。”
    孙嫂子出主意道:“不如,我们就送离姑娘头发?一头油光发亮的长头发!”
    食客纷纷表示这是个好主意。
    古大娘自告奋勇:“这事儿交给我来办!我听闻暗巷来了一个扬州城来的瘦马,长发乌黑,听说打小就吃黑芝麻糊糊。”
    说定了此事,女食客们又说起了黑芝麻糊糊是不是真的对头发有用……
    古大娘专做女人的生意,出场出入杭州城富贵人家。“上一回,许夫人唤我进府送首饰,我看到许夫人正吃着黑芝麻糊。”
    “这事儿我能作证,同知府上每年都要买不少黑芝麻。听说,许同知喜欢头发又长又黑的……”
    ·
    离小君回了后院,贺夫人已经起了。
    贺夫人正扒拉着首饰盒,见着离小君来了,首饰盒一合就塞进了离小君的怀里,霸气地不允许离小君推辞。
    离小君被塞了个手里一沉,低头看着自己怀里的黄花梨木小箱子。
    嘶,这看着有点像首饰盒,但是现在的首饰盒都那么大的吗?都快跟个脸盆这么大的了。
    “打开瞧瞧,可有不喜欢的?”
    离小君将盒子小箱子搁在桌上,小心地打开一条缝——
    是什么如此耀眼,是金子!
    是什么如此夺目,是一箱子金子!
    离小君一想不对啊,不就是陪着贺夫人去一趟莲觉庵吗?咋还用这么多的金子收买她?
    难道是,那岳姑娘不好对付?
    “夫人,您回头给我使个眼色,若是不喜那岳姑娘,我就将她和二公子搅和散了。”
    贺夫人笑得眉眼弯弯,她就喜离小君贴心。
    贺夫人原只是帮着老大看着儿媳妇,生怕老大将儿媳妇弄丢了。没想到这处着处着竟然是处出了感情。
    “好孩子!我定然不会让老二越过了你们去的。”
    自打知道贺清越给自己寻了个颇有心机的有家世的姑娘后,贺夫人的太阳穴就突突地:老二这是在作妖啊!
    老大为了保贺府安宁避到杭州城,为了不打人眼,寻了个小道士作媳妇。
    老大为了贺府,为了三皇子,做到如此地步!老二偏这时候要闹着成亲,直接将贺夫人这个做娘的心锤死在了大房!
    贺夫人打定了主意,要将自己的私房全给离小君撑腰!
    ==
    马车上,俩人各有心思,贺夫人盘算着自己还有多少私房钱,离小君想着这么些金子购买多少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