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46页
    “是么?”梁缨侧头,若有所思。
    一个人就算再怎么变,有些东西也是一定不会变的。那对于元千霄来说,什么东西是一定不会变的?
    *
    十三日后的黄昏,大船靠岸。
    “嘭嘭嘭”,礼炮混合着喇叭唢呐响起,破云而上,照得天际发出白光,与晚霞争辉。
    梁缨搭着喜婆的手走出船舱,刚上甲板,她便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站在渡口,有将近千名的侍卫,还有一百多名宫人,而元旭中站在最中央。
    无意中撞上元旭中的目光,她下意识收紧视线,前世让元千霄忘记自己的人是他,今生让元千霄忘记她的人也是他。
    “太子妃,快拿着这只龙凤烛。”说着,喜婆递过来一只二寸宽的白蜡烛,蜡烛周身雕着精致的龙凤呈祥图案,“太子妃切记,这蜡烛到皇宫前都不能灭,否则便是不吉利。”
    “嗯。”梁缨谨慎地接过蜡烛,暗忖,他们淮越国的礼仪着实奇怪。
    喜婆说完,元千霄也捧着一只白蜡烛过来,两人并肩踏上艞板。
    走到元旭中跟前五步处时,元千霄停住,身子一弯跪下身。
    梁缨跟着下跪,谁料不小心将蜡油滴到了手背上,白嫩的皮肤哪里经得住这一滴,她下意识唤出声,“啊!”
    这里是淮越国,且所有人都在看着她,梁缨急忙噤声。她如今代表着天巽国,绝不能让人看笑话。
    听到那句抽气声,元千霄不禁往旁瞧去,她的皮肤起了红。见状,那双剑眉微微拢起,“父皇,儿臣已将金玉公主娶回。”
    下句该轮到她说,梁缨心思几转,她自然不能称自己是梁媛,免得日后被人抓住把柄,稍加思索,她出口道:“儿媳拜见父皇。”
    “嗯。”元旭中的神色很是平淡,几乎看不出任何情绪,“公主先上花轿吧,霄儿,你留下,父皇有话交代。”
    “是。”元千霄应声。
    梁缨心下生疑,元旭中又想做什么。没等她想完,喜婆过来了,拉着她往准备好的花轿上走。
    花轿走远,元旭中面上的阴霾更深,沉声道:“霄儿,你今晚行过最后一礼便去御书房,父皇要与你商量签订盟约之事。”
    “是。”元千霄不假思索道。不知从何时起,对于父皇的命令他会毫不犹豫地听从,绝不说半个“不”字。
    “记住一句话,女人只是你利用的工具,绝不能投入太多感情。”元旭中用力按了按元千霄的肩头,“去吧。”
    “是,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元千霄点头,翻身上马。
    *
    “嘭!”“嘭!”“嘭!”每隔六丈,开路人便会放一响礼花。
    梁缨捧着蜡烛稳稳坐在花轿里,偶尔往外头瞧几眼。
    淮越国的风俗习惯跟天巽国截然不同,街上百姓每人手里都拿着一只白蜡烛,夜色一落,烛光星星点点,犹如一条长长的灯河。
    这条路上的人有个特点,男人在额间箍一条细细的三色麻绳,女人也带,但她们带在发辫上。
    一等花轿进入主道,所有人都开始高喊,“恭迎太子妃……”
    梁缨挺直身板坐着,时不时往后瞧一眼,怕元千霄半天都不回来,怕他又被元旭中洗脑。
    谁想她一看,他便来了,骑马越过众人行至花轿的前头。
    从渡口到皇宫,约莫走了一个半的时辰。越靠近皇宫,周遭越是热闹,百姓的穿着打扮也不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没了那条三色麻绳。
    她想,这兴许是淮越国百姓等级。
    夜幕落下时,黑暗将天边吞没,花轿恰好进入皇宫,在东宫大门前停下,而元千霄先行一步进入正厅。
    淮越国的皇宫与天巽国相比自然要异域些,但也没太异域,不同在细节。这些地方与梦境中的一模一样,梁缨瞧着不是个滋味,奈何今日是她大喜之日,只能暂时将那些百转千回的情绪压下。
    东宫的院子里头几乎站满了人,看穿着,他们有的是官,有的是皇子,有的是皇亲国戚。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门口太监点燃了手中的炮竹,喜婆笑呵呵地扶着梁缨往正厅里走。
    “她便是天巽国的大公主?”
    “瞧不出模样,听说长得很是一般。”
    “这双眼睛瞧着倒是水灵,若是长得一般,该是其他地方难看。”
    “她可是天巽国的大公主,再难看,九弟也得娶。”
    “那倒是。”
    “不就是女人么,关了灯都一样。”
    ……
    从门口走到正厅也就一刻钟的事,可在这一刻钟里,梁缨听了不少难听的话,
    人群最前头站着十几位皇子,说话也最是难听,他们都穿着白衣赏,而其中一位,她在梦里见过,元永谙。
    *
    厅中高挂大红“囍”字,前头坐着八位穿白衣裳的老人,各个都在八十以上,元旭中反而不在,也不知是习俗还是故意不在。
    等梁缨站定后,喜婆便放开了她,接着,宫女接过她手中的蜡烛往高堂上放。
    “啪啪啪”,众人鼓起掌来。热闹的掌声中,她侧头瞧了眼元千霄,他冷着个脸,冷地像是结了层密不透风的寒霜。
    “时辰到,太子,太子妃行婚礼……”礼官站在一侧高声喊道,“天地为证,日月为媒,请太太子将信物交于太子妃,从此同心同德,永谐鱼水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