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205页
    唐爷爷打开了信,找出写给第二惠和唐三婶的,让她们拿了去,先拿着自己的那封看起来。
    家里人都等着,想看上边说什么。其实这次也没有什么事,不过是报平安的,有一些途中见闻。
    第二惠的信里有唐转和唐瑾两人写的,都是一些家常,唐转主要问的还是大女儿的婚事。
    知道唐瑾考中后中,第二毅待不住了,要马上回家去报喜。因为他走的晚,到了时已经是下午了,第二惠不放心他走夜路,不让他回去,他不应就说写今信给信鸽反消失带回去。
    第二毅反是不愿意了:“这种好消息就应该亲口说,我还想看看爹高兴的样子,自从咱……”婆走后爹就没高兴过。
    后边的话及时打住了,第二惠却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安静了一会儿,情绪缓过来又劝第二毅留下一晚。
    最后因为家里要写信让第二毅带着顺便寄出去,第二毅只好留了一晚。
    下午第二惠就开始给丈夫和儿子写信,写完了又因唐三婶字很多不认识代她给唐三叔写了一封,第二在才让第二毅带走了。
    第二晟知道唐瑾竟然考中了会元后果然很高兴,露出了自母亲去世后第一个开心的笑容,随后又问着:“那麟儿考中了没有?”
    “爹你高兴糊涂了?封发出时他们才在京城里,还没考过呢。”
    第二晟一想:“应该没有考中,要是考中了,怕是昨天就有报喜的了。”虽然孙子没有考中让第二晟失落了一下,不过想着自家孙子那水平,这结果早就在预料当中了。
    当下也写了信,第二天就寄了出去。
    应县令回了县里以后,觉得唐家不一样,问起下人唐家的事,也没人知道什么。查了户籍,是自京城迁过来的,就明了唐家人与一般平民为何不同了,原是家长见过大世家的人家啊,难怪。
    不过,自唐老爷子以上都没祖宗,也不知道是战死还是怎么的。这点也不奇怪,以唐老爷子的年龄来算,家长也是处在国家刚兴建还需要打仗的那个时候,各方面都乱,有些资料都丢失了。
    其实唐爷爷在跟应县令用官话说话时,就意识到了用官话讲话会引人好奇,不过想着唐瑾都考中了会元,无论怎么至少都是个举人出身了,以后也不会在省内考院试乡试了,只会去京城考,这点就已经不重要了,才没避及。
    而京城里,昭德帝让人去查屈健的事也出来结果了,无论从户籍还是从邻里所言中都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屈健的年龄的确没有错处,没超过童子科的年龄限制。
    没有错处就证明自己冤枉了别人,这让昭德帝很不高兴。
    他找机会问丞相:“到底是底下人胆子太大糊弄我,还是这事另有隐情?”
    反正他是不承认自己冤枉了别人,他觉得是假的肯定是假的,得出真的结果,一定有什么其他原因。
    丞相笑道:“要不,我们问一问新科的小状元?”
    昭德帝大讶,奇怪道:“丞相对于新科的小状元很是感兴趣啊。”不然也不会不让公布他的试卷,还在现在提了起来。
    “是啊,我想看看他到底是不是个人才。”丞相倒是点头同意这个看法了。
    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昭德帝派人去问话,刚好三皇子来了,他就顺便问了问他的看法,三皇子想不出来问题在哪里,又想着出宫去玩,就磨着昭德帝领了午后去问唐瑾话的差事,出宫去了。
    在宫外先是玩了一通,傍晚时才敲开了唐瑾家的门。
    秦大夫是不认识三皇子的,不过见他衣着装扮贵气,年龄又小,以为是这一科的考子,就让他进来了。
    唐瑾一见三皇子跑到他家里来,吓了一跳,连忙问:“……您怎么来了?”可是带了人正经出来?还是偷跑出来的?安全么?会不会刚好在他家就出了什么意外?
    第122章 快来订阅我∩_∩
    唐瑾不知道三皇子是怎么来的,谨慎期间称的是“您”而不是“殿下”,以防被人听了去。
    “哈哈,没想到吧?”三皇子看到唐瑾吃惊,开心的笑了一下,领头向着边走去,“我出来玩,到你家来转一下。”
    唐瑾快速的开门向门外一望,发现街道上有穿甲衣的士兵,知道这是正式来的,松了一口气,又快速的关上门,跟了上去,走在了他带来的内侍旁边。
    还没来得及说话,三皇子到了院子里看了一下,狭小灰暗的干净院子,顺着感觉说:“你家可真小啊。”
    唐瑾笑道:“这是租的,这么大的院子……可贵了。”本想说买不起,一想其实是买的起的,只是不想买,以后万一被三皇子知道他家不是那么穷却对他哭穷不太好,就改了话。
    租的?基本上没接触过这个词,三皇子眨眨眼才明白过来,转身好奇问:“你家这么穷啊?”
    唐瑾失笑,真是皇家的孩子,说话都不用顾虑别人的感受:“我是平民出身,乡村长大,家里自然没多少钱。”他可不认为三皇子的直白是因为没有心机。
    “唔~。”三皇子也不知道一院房子多少钱贵不贵,就没有接过这个话题。
    唐瑾眼见着三皇子要向大堂走去,连忙道:“我曾祖父这两天外感风热,……嗯,还是请您在外边等一下,我让他老人家在别的屋子里先避一避。”
    他真是纠结,本想请三皇子去厢房的,但人家身份尊贵,来了家里不去正屋待客却去厢房实在不妥。可要是去了正屋里,万一回去后感冒了可不好,总不能藏着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