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点里,前一项唐家人都不缺的,后一点里也没大的问题,唐老爷子的意思是不低嫁,因为他坚定认定唐家只会越来越好,现在高嫁一时往后就算是低嫁了,到时候也没人敢欺负唐家的女儿。
还有重要的两点,那就是她本人的智慧和运气了。家人用心娘家撑腰,有时候也抵不过自己愚蠢自己做死或者世事变迁人性转移和家人眼瞎或者被蒙蔽。
为了唐大姐的婚事,第二惠可是很心急。
唐娴已经十六岁了,一般这个年龄都已经说好了婚事或者看的差不多了只等着嫁了,可是唐家人疼女儿,要求高,有那么几个都觉得不太合适不想勉强,就不那么好找了。
为此,第二惠和柴氏已经把范围放远,不局限在附近了,旁的县和府城里甚至远到省城里都可以。
女人家,总想着将女儿嫁的近一点,有了什么事的话也好照应,听了唐瑾的话后,才忍痛了。
其实让唐瑾来说,虽然现在交通不方便,可是嫁到府城和省城走路最多也就一天,坐车一个白天就能到了,并不算远。远的那是要走上十天半月甚至天南海北走上一两个月那才叫远。
可是第二惠和柴氏不这样觉得。
就连唐三婆将大女儿嫁到了府城,刚开始都心疼的很,如果不是看对家家境好条件合适又有唐老爷子的意见,她还真不愿意。
时间就在唐瑾用心念书家里人操心几人婚事和其他事中渡过了。
很快就到了唐瑾去府城考试的时候了。
这近三个月里,唐大哥基本上看好了人家,就是本地临村三兴村王家的姑娘。这姑娘跟唐大哥亲娘在一个村子里,还是同宗,与她亲娘还有点血缘关系,虽然那血缘已经出了五服。
唐二姐唐二哥家里人都没有相到合适的。
唐六叔的事情没有多大进展,唐三婆过了解对于赵家姑娘观念能改变很多,不过还是不愿意,唐六叔依然坚持着,唐老爷子不管,事情就僵着了。
不过这些唐瑾都没有参与,只是顺便听一听,他忙的很,除了抽空关心他姐姐婚事外其它时间都最用来学习了。
近三个月,用心背,一天背三五百字,一个月最少也能背过一万字,三个月他能背过三五万字。
不过唐瑾这次更加用功,却没有背过那么多。
近三个月时间他把《礼记》《春秋左氏传》简单的通学了一遍,很多都是背的半熟,只有唐老爷子说一定要背过的他才背的熟一点。
这近三个月时间里,可是苦了第二麒,整个人瘦了一大截,将身上多余的一些肉都减了下去。
这可不是唐家给他吃的不好,而是有着唐瑾珠玉在前,他学习压力大增。唐老爷子的功课又重,人看着亲和其实对于第二麒极为严厉,第二麒不在自己家面对不是自己爷爷的夫子,也不敢像在家里那样撒娇偷懒。
不过,他的学问也是大涨,跟着唐瑾复习很多知识都巩固牢了,无论是字还是诗文还是看待事情的见解,都比以前好很多。
只是第二晟与妻子董氏来接他时,可是心疼坏了董氏。
夫妻两在唐家住了一天多,董氏与女儿边谈着心事边收拾唐瑾去省城的东西,第二晟与唐老爷子谈着这次考试相关的一些事和一些教育方面的事。
中间他也是来看过孙子两次的,这次见面感觉他的变化尤其的大,更加懂事不说,学问也深厚多了。
收拾好东西后,第二晟董氏和第二麒坐一车,唐瑾唐老爷子唐五叔唐六叔四人坐一车,向着府城出发了。
因为这次要去省城考试,哪怕距离省城近,唐家人也不放心唐六叔一个人照顾唐老爷子与唐瑾两个人,怕出什么事情。
雨水依然没有下,整个秦省包括关中平原被干旱困扰着,而省外的旱情更是严重,陕省已经出现了外省的流民。
这样,更加显得灌溉的重要,所以服役的几十万人都没得回来,唐瑾听他四叔回来时说这三个月里又死了二十多人,大多都不是外伤,都是累死的。
他听了也只能叹气,心里明白怕是劳累加中晕,也没有什么办法。
那么大的工程,自然也有医药,大夫跟场的都好几个,解暑的绿豆汤和药也都备着,他能做的真的很少,只能努力学习,先保自家人。
几人先去了府城第二家,送了董氏休息,吃了饭,再去了府城学署里报道检查,确认这三个月里没有新丧没染恶疾,身体康健可以参加考试。
做完了这些,回了第二家住一夜,第二天起来了,唐大舅跟着,七人一起去了省城。
省城也有一些亲友,不过都没有去他们家住,怕麻烦大家,也没有去住客栈,太浪费钱财也不方便,就是租的民居。
这是唐瑾与第二麒第一次来省城。
千百年前的长安城,虽然与唐瑾记忆里的后世不能比,但他依然繁华,带着历史沉淀出来的气韵,给人独特的感受。
安顿好了以后,唐老爷子就打算带着唐瑾去转转,一是开阔眼界,二是打听一下考试相关的事。
这一转,却转来了两桩好事。
第57章 补全
长安城是省城,离府城咸阳城就两个多时辰的路。
第二晟教书教了几十年,也是教出来过两个秀才的,无论是自己还是带学生一起来考试,都来过长安城,也在这里认识几个不是很熟的朋友,不过对长安城并不是很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