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54页
    只是如今战事吃紧, 皇帝没有那么多的心思管顾后宫。皇后死去, 秦贵妃在宫中位份最高, 遂皇帝授意由她接掌后宫事宜。
    这日她携小秦妃一同来到归燕宫探望生病的昭燕公主。她时而发出惊恐的低吼, 时而伤心哭泣喃喃梦呓, 谁也不知道那天夜晚她究竟经历过什么又看见了什么。
    出了归燕宫,秦贵妃挽着妹妹的纤细的胳膊施施行过御花园,看见满园花草凋零, 不胜唏嘘:“昭燕一惯身子不好, 今儿痛失至亲、又大受惊吓,听太医令说这一病耗损心元,怕是从前养得再好都白费了。”
    小秦妃颦眉不言, 看上去心事重重的样子。
    秦贵妃恍若未见,继续感慨:“我曾以为皇后那样的人, 怕是熬到我死,她也能风风光光地端在那处……却没想到竟有一日能见到她先我而去。”
    说着说着,她的唇角缓慢扬起一抹诡异的弧度。小秦妃草草瞥过一眼,没有点破地附合说:“确是可怜。”
    “可怜?”秦贵妃神情恍惚, 转瞬露出悲恸之色:“昭燕确是个可怜的孩子。”
    小秦妃面色寡淡,她没有什么同理心,既不像姐姐那样喜欢孩子、对谁的孩子都能充满怜爱之心,却也不像姐姐那般憎恨皇后、憎恨皇后为了巩固地位无情杀害她的皇子。
    谁能想到淡薄如水的皇后其实才个最有私心的女人?
    皇帝未登基之前,她的姐姐就曾怀有子嗣,并成功诞下一名儿子,但因皇后担心皇帝拥有其他儿子或将威胁她的儿子地位,于是在她生产之时唆使医女暗中将儿子调换成女儿。然而这一切均被姐姐所洞悉,奈何孕产耗尽太多气力,令她根本无力阻拦。
    等她苏醒过来的时候,卧在枕侧的孩子已经成为一名女儿。
    她掐死被调换的那名女婴,发了疯地索要她的亲生儿子。可是无论她的丈夫还是正室妻子都在无情地数落并打击着她,那段时间的疯狂一度令她在丈夫面前失去恩宠,直到她的母亲一巴掌打醒了她。
    自此秦贵妃恢复成原来那个柔善如水的女人,也重新得到了丈夫的喜爱。
    只是从那以后,皇帝的后宫再生不出一位皇子。
    有人说是受了诅咒,而有人说是被动了手脚,于是皇帝渐渐对皇后心生嫌隙。
    他其实什么都知道,包括秦贵妃被调换的孩子,以及调换孩子的那个人是谁。他认为他的选择从根本上避重就轻,自以为以这种息事宁人的方式解决了皇后与秦贵妃之间的重重矛盾。
    他自以为平衡了左右,却没有想到这件事扎在秦贵妃心头肉上成为永远拔不去那根刺。
    死在迁都途中的世子成为帝后不睦的导|火|索,后宫多年无出更是成为皇帝对皇后的一种极端不满。皇帝理所当然地将后宫多年无出同样归结在皇后身上,认定皇后曾经对秦贵妃做出那样的事情,必然还有下一次。
    一直到小秦妃入宫,她方知悉幕后真正的黑手原来是她的姐姐。
    她在报复皇后,不停有皇子夭折成为离间夫妻感情的关键,嫁祸皇后令皇后在皇帝面前彻底失信,令皇帝对她越来越不耐烦起来。
    她也在报复皇帝,报复皇帝的自以为是令她蒙受失子之痛,至今不能沉冤昭雪。
    可惜皇后死得太快,没能让她受到应有的惩戒,令秦贵妃兴致大失:“没想到短短月余宫里宫外竟发生了那么多事,皇后殡天、昭燕大病,听说柳总管的得意弟子文潮的尸体也被发现,正在运往上京的路途。便连那安晟公主……”
    小秦妃眉心一跳:“安晟有消息了?”
    安晟翻车落谷生死未卜的消息早就已经传回上京,皇帝在第一时间加派人手搜寻她的生死下落,竟比西边战事还要上心得多。
    秦贵妃淡淡瞥她一眼:“尸体找到了。”
    “死了?”小秦妃如遭雷劈,整个人都呆住了,“她真的死了?”
    秦贵妃面露嘲色:“皇上也是不信,命人务必将公主遗躯运送回京,非要亲眼目睹才肯死心。”
    小秦妃面若金纸,惨无血色,她紧咬颤唇,忽而弯腰捂着下腹,发出一声难以抑制的痛苦呻|吟。秦贵妃被她吓了一跳,连忙将人挽扶起来:“你怎么了?来人、快传太医!”
    龚玉拂避人而行,神色仓促地回到常欣宫。
    常欣宫中一片祥和与静谧,既没有边境垂危的人心惶惶,也没有此刻宝露宫中的一片喜兴:“宝露宫传出消息,小秦妃娘娘有孕了。”
    柳公酌卧坐在藤椅中微微晃动,手中握有一纸书信,从龚玉拂的角度看不见信中内容,但她没有柳公酌的示意,也绝不会去碰去窥他的任何事物。
    “喜事。”
    柳公酌缓缓支起身子,一个示意,龚玉拂立即心神领会地点燃烛台,盯着信纸烧成灰烬:“你去备份大礼,送往宝露宫道一声喜。”
    龚玉拂颌首又说:“不过秦贵妃以就近照顾为由将她接去善花宫,似乎是怕有人对她肚子里的龙嗣不利,拒绝任何宫妃的问安与靠近。”
    柳公酌失笑:“难道小秦妃就肯?”
    小秦妃自然是不肯的,她甚至大闹一场,扬言要堕了肚子的孽种,只不过被秦贵妃给拦下了,这事也被秦贵妃以非常手段给遮掩下来,唯有无孔不入的常欣宫方得以将消息递了出去。
    柳公酌顿声:“得偿所愿,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