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495页
    姚欢说得平淡,内心却是波澜稍起。
    毕竟,宫中和坊间,都有传闻,眼前这梁师成,乃苏轼的血脉。
    不过,姚欢去到惠州,真真切切地看过苏轼的面貌后,今日再仔细打量梁师成,实在,没看出几分相像来。
    梁师成虽主动提及惠州,但听到“子瞻学士”的反应,也不见丝毫异样。
    他只附和一句“若能如闽浙江淮种茶一般,自是更好”便起身,彬彬有礼道:“在下也是头一回来学坊,可否让瓯茶,领我四处看看。”
    ……
    阳光下,梁师成与杜瓯茶并肩而立,望着缂丝机房那一排掀到最大的窗户。
    “缂丝与丹青不同,辨别运丝,比勾线着色难得多,每日里只有这两三个时辰,徒弟们可以跟着师傅学织法。冬月里天光暗淡得更早,学艺的时辰也更少。姚娘子怕她们眼睛废了,常盯着沈子蕃,不许他激进授业。”
    梁师成听杜瓯茶说完,目光未动,微侧下颌,问道:“你是否觉着,姚氏,人挺厚道?”
    杜瓯茶默然不答。
    梁师成替她回答:“我觉得她挺厚道的。但是瓯茶,人的情份,有亲疏远近。”
    杜瓯茶几不可闻地应了一声。
    梁师成道:“这些学缂丝的姑娘,不错,但方才看到的学琴学歌的几个小娘子,更好。到底是师师娘子做师傅的,这才教了几天呀。瓯茶,给你的头一家,是礼部徐侍郎,你须想想,怎么打开局面,说是不急,其实也急。”
    杜瓯茶低头,看着地上,二人被阳光映得轮廓分明的影子。
    “走吧,你送我出门,我有东西给你。”
    学坊门口,梁师成去马车上抱了个大兜子下来,交给杜瓯茶:“都是我挑过的瑞炭。眼看入冬了,哪里舍得你受冻。这炭,看着偌大一包,其实很轻,你背进去罢。你本来就是端王府的人,用府里送来的炭,寻常之事。过几日,我再让人给你送一些来。”
    杜瓯茶接过抱住,有意让布兜遮住自己的双眼。
    梁师成挪一挪身子,看着杜瓯茶的侧脸,柔声道:“春去秋来,这一天天的日子,过得多快啊。明岁,冬月的长夜里,你应是与我一道,守着这瑞炭盆子了。”
    大宋清欢
    第360章 义卖之曾舍人的善款
    忙碌的日子,就像艺徒坊那排缂丝机上的梭子,走得飞快。
    未觉荷塘夏夜梦,阶前梧桐已秋声。再眼睛一眨,便入了腊月。
    这日正是腊八节,开封城的各处寺院道观,或者素爱积善的大户人家,都在门口支起锅灶,安排僧尼或者仆从,向全城的贫民乞丐,施舍腊八粥。
    御街西头,与太府寺衙门隔得不远的惠民药所前,也人头涌动。
    此间惠民药所是新开的,里头不仅售卖廉价的草药,免费代煎汤剂,还隔三岔五就有太医局的医官,带着一两个年轻的医生来坐堂义诊。
    没多久,士庶们发现了更令人吃惊的事——只要病情真实且紧急,经由医生诊断后,穷苦人也可以在这里开到某些上品的植物或动物药材,比如牛黄、罂粟、石斛、羚羊角等。
    消息灵通者自然很快打听清楚,这是官家那位十三弟,简王,领了官药局的差遣后,为着绍述当年神宗帝在京城开展恩及平民的“熟药所”仁政,而请奏官家陆续设立更多的惠民药所。
    周遭开铺子的商户,以及游荡的脚夫、游民们,常看到一个不到三旬、五官英正的绯服官儿,来药所巡视,神情温善和气,与寻常的衙门中人或者冷肃或者漠然的作派,不太一样。据说他曾是边关建了功的军医郎中,姓邵,如今乃简王手下的提举官。
    今日,邵提举很早就到了药所,率领五六个青衫磊落的小后生,也在门口施粥。
    到底是郎中们出马,熬的腊八粥也颇显功力。
    有天麻羊骨粥,抗冬寒。
    有山药姜枣粥,补脾胃。
    有白茯苓芝麻粥,宁心安神。
    有白术菊芹粥,清火养肝。
    施的粥,和施粥的人,都这样妙,药所又本来就面向着熙熙攘攘的御街,堪堪半个时辰后,当姚欢和杜瓯茶,领着艺徒坊的师生来到惠民药所时,此处的人气已经旺得要濮到御街上去了。
    姚欢打眼望去,围观群众已不仅仅是讨粥喝的贫困人群,还有不少戴冠帽、穿长袍、围裘领的男子,一看就是殷实人家的士子、钱袋饱满的富户,或者今日休沐逛街的大宋公务员。
    再离得远些的,还姿态娴雅端然地,站着好几位锦衣妇人,包冠精致,金玉珠钗,身边人马,至少是“一个婆子+一个小丫鬟”的标配。
    姚欢欣喜。
    这些,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城市中产阶级,甚至高净值人群了。
    好!今日要的就是这样的客户。
    姚欢瞥一眼杜瓯茶,恰见瓯茶的目光也对过来,透着明敏而会心的悦然之意。
    药所门口的粥锅前,邵清抬起头来,透过热气白烟的薄薄屏障,看到自家娘子带着那副天下最好看的生机勃勃笑容,率队准时出现,他忙招呼两个后生医士,折身进屋,去搬药所里的八仙桌。
    姚欢亦回头,语调愉快地催促自己的下属和学生们:“走,将摊子摆起来。”
    一阵热烈却不纷乱的张罗,须臾工夫,惠民药所施粥点的近旁,就并排摆好了五六张八仙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