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160页
    吕刚道:“先生吩咐的,吕刚定会全力去办,但属下还是先给先生请个郎中来看看吧。”
    邵清喘着虚气,急道:“我自己就是郎中,不懂抓药么?你担心什么,我睡了一天一夜不过是恢复气力,现在就起来,写了方子让契里他们去抓药来熬。你放心,我死不了,你快去城南。我也是急糊涂了,怎地没想起她家的姨父。”
    邵清似乎在暗夜里找到了路途的方向,希望之火又在心底燃了上来,觉得整个人顿时因为有了盼头,而凭空长出三分精神、五分气力。
    吕刚见世子忽地就坐了起来,也是暗叹,乖乖,世子真和他阿爷一样,是个情种。
    他不再赘言,转身就要出屋,却听邵清又在身后追问:“姚娘子养的那些虾呢?”
    吕刚哭笑不得,安抚道:“都在都在,契里喂着呢。到底是经商的胡人,我还不曾数过,那契里倒是主动与我清点了,统共三十八只,其中不少还是抱籽的。“
    五六日后,大病初愈的邵清,来到东水门。
    药没有白白煎熬,谁说医者不自医,他病得再昏昏沉沉,药方子还是开对了。
    心也没有白白煎熬,吕刚到底给他带回了好消息。
    沈家人都活着!
    姚欢活着!
    不但活着,还和国子学和太学的学生、仆役们,在汴河畔施粥赈济。
    她真是个,真是个像那鳌虾一般坚韧而有生命力的小娘子!
    邵清这么毫不掩饰地表达喜悦之际,实诚的大兄弟吕刚,在好消息里又补了个可能有些扫兴的细节。
    曾府的线人说,姚娘子的命,应是曾家四郎救下的。线人跟着曾缇出去寻人,绝没有弄错。
    邵清怔然。
    原来,这女子与她养的鳌虾一样,并非强悍,只是有人从天而降救了命。
    但那又如何,重要的是她活着。
    一瞬间,邵清甚至分外感激曾纬的存在。
    是条好汉,有担当的儿郎!
    邵清当时作了这般念头,此刻在洪水退尽的汴河畔看到忙碌的姚欢时,这念头愈发强烈了。
    秋风萧瑟,但施粥处,一片热雾蒸腾。
    七八口大陶锅前,皆井然有序地排着队伍,老者两队,童子两队,女子三队,成年男子一队。
    锅灶边除了掌勺者,还有一人似乎在收取领粥者手里的东西,然后扔到脚边的竹筐里。
    更有军巡铺的两名军爷,带着几个头戴儒巾的学子模样的年轻男子,来回走动,维持秩序。
    邵清看了一会儿,拦了一个捧着热粥出来的小郎,温言打问:“哥儿,这粥,怎么领?”
    小郎先畅快地喝了一大口稠粥,将两颗红枣一起嚼了,吐掉核儿,方道:“此处规矩多,但规矩亦有道理,确实不乱哄哄的。你先去那柳树下的大嫂处讨个签子,排去男子那队,不可排错。你排到时,将签子给了,就能喝到粥。莫想重复领呐,柳树下那妇人的眼睛,利得很,谁的面孔都记得,到底是经商之人,精明。”
    邵清拱手道谢。
    他又抬眼看向锅灶方向。
    隔着氤氲的热气,姚欢的身影若隐若现。她的手脚,看起来比太学的仆役还麻利,即使不时与身边的美团指挥几句,也不耽误盛粥。
    真是个好人儿。
    邵清由衷赞道。
    却又感到一阵落寞。
    他就这么远远地看着,直到身边又经过一对母子,母亲对孩子说:“就在此处吃了吧,莫冷了沾上疫气。”
    邵清闻言,心中忽地有了个念头。
    第124章 邵先生的良医品格(上)
    施粥刚开始,姚欢就格外注意米粮堆积处的卫生条件和煮粥水源的清洁。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尤其是洪水肆虐过的都城。
    开封这样的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本就极高,洪灾后,原本运作正常的垃圾清运机制,瞬间瘫痪了。
    譬如每家每户的人粪处理。姚欢穿越来后,知道了开封有一种叫“出粪人”的职业。这个时代没有化肥,因而大城市每天产生的人类排泄物,就成了具有相当经济价值的“商品”“出粪人”便应运而生。
    每天清晨,自家不种菜圃、不需要留存粪便的城市住户,便将粪桶放在门口,出粪人雇佣的力工,会赶着骡车,挨家挨户地“收粪”然后汇总到“粪头”那里,再由“粪头”运出城,卖给京畿种植粮桑、果园的农户们。
    平时,为了争夺粪源,粪头们甚至会聚众斗殴,然后再有行首出面调解——是的,收粪,也是有行业协会的,“粪行”的行首,在开封商界的地位,未必逊于后世的酒类行业协会会长或者珠宝钻石行业协会会长。
    毕竟,不要粪和要粪,这两件事对于当时的人类社会来说,或许比不要脸和要脸,更须优先考虑。
    然而,大水一过,整个开封在头几天,乱成了一锅粥。
    姚欢跟着沈馥之从太学来到东水门附近的第一天,就见到街道上粪水横流。
    一心打出国子监施粥名气的郑监丞,倒是找了军巡铺的人,拨了吏卒,护送沈姚二人和国子学太学的仆役生员们,在汴河河滩的一处开敞空地上,支起粥场,既可避免人群拥挤踩踏,又可远离污秽街道。
    然而姚欢还是渐渐发现,开封的城市沟渠系统,受到污染后,开始影响汴河这样的主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