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贾宝玉所料,贾政等确实是因为下午四皇子溺亡之事为他担忧。虽然他们也听说了这件事是忠顺王做的,但是毕竟之前很多人在议论,他们又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以致于黄昏回来之后,三个人就一直在等他的消息。
对于这三位至亲长辈的关心,贾宝玉领受,并温言表示无碍,却没有将他因为这件事的为难之处与他们细说。
他也落入了报喜不报忧的俗套,但是事实就是皇家之事对贾政等人来说太复杂,他们理不清,也不敢去理细节。
别说他们,就连宗辙等人面对这件事的时候,也不太敢掺和太深。毕竟是太上皇至他祖孙三代的事,一个没弄对,便有覆家之祸。
所以,贾宝玉不和他们说的太多其实也是为他们考虑,不让贾政等陷入没必要的担忧。
听了贾宝玉的话后,贾母几个都稍微放下心,随后又自然而然的谈起贾宝玉的婚事,问及四皇子之事是否会影响,年节里可会耽误,需不需要人手等。
说到这里贾宝玉想起之前随意起过的一个念头,不由说了出来:“对了,有一件事想和老爷和太太商议一下。”
“我的王府如今已经修葺好了,开春之后大婚也是在王府中举行。
可是那边府中的宫女、太监全部都是新换的,诸事纷乱,人员也尚且不安定。所以我就想让三妹妹过去,帮我料理一下中馈。”
贾宝玉的王府就是原先二皇子的齐王府,也是才修建好几年的顶好的府邸。可是太后却有些不喜,但是在贾宝玉力主将就的坚持下,太后才勉强答应,却要求对整座王府进行翻新,以去晦气……
如今花了好几万的银子重新归置过,确实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不过毕竟是新的地方,所有的人虽然都是皇后给他挑选出来的,但是那些人毕竟出自皇宫。出了四皇子这件事,贾宝玉更加认识到身边人的重要性,因此不能大意,所以他想要选择一个自己安心的人去帮他管管家。
实际上这个人选用有多年管家经验的王熙凤岂不正好?但是王熙凤毕竟是和离过的女子,那王府又是作为他的“婚房”来布置的,让王熙凤去统筹,多少有些不合适。
就算他不介意,旁人也会闲话,徒增事端不说,他也要考虑叶蓁蓁等人的感受。
最终考虑,探春正正合适。
首先探春本身才智敏捷,精于计算,加上又是他未出阁的妹妹,帮哥哥理家名正言顺。
贾母三人听到贾宝玉的提议都有些意外。
王夫人想了想道:“你诸事忙碌,也确实需要个得力的人帮你照管照管那边。
探丫头虽然是不错的,但是毕竟年纪小,又是姑娘家,恐她镇不住……”
王夫人也管家,知道管家不易,害怕探春挑不住梁。
贾宝玉却坚持:“不妨事的,又非让三妹妹一个人独当一面,我也时常过去看着的。实在不行的话,到时候就烦请太太受累,替我过去照管几日……”
贾宝玉的话,令王夫人开心的笑了起来。
倒不是因为她多么想去帮贾宝玉管理王府,而是贾宝玉能这般提,说明心里真心将她当做母亲看待。母亲替儿子操持婚事、家事,天地正理。
既然贾宝玉看重探春的才能,贾母等人也不阻挠,横竖多派两个得力的人在她身边辅佐便好了。
因此探春去给贾宝玉理家的事定下来。
“这么说,你成亲之后就一直住在皇城,不回来了?”
贾母突然想起这个事,还是有些伤感。
贾宝玉笑道:“是该搬回皇城去了,太后她老人家因为这个都说了好几回了,要是成亲之后还不住王府,他老人家该多心了。
不过老太太也不用担心,您要是舍不得林妹妹,等她回门的时候,我带她回来多住几日不是?”
贾宝玉的话令贾母瞅了他一眼。
贾宝玉分明知道她是舍不得他,却故意说成黛玉。
知道这是贾宝玉故意使的把戏,且贾宝玉搬回王府已成定局,她便不说话了。
贾政看出贾母的心思,便道:“咱们家离皇城隔得也不远,以后也尽瞧得见的,老太太倒不用太舍不得。他现在贵为亲王,一直不搬回王府也确实不像回事……”
贾政倒是想的挺开。
他近来可是春风得意得很。
继承了先祖的国公爵位,又高升了工部侍郎,仕途可谓是到了顶点。这般说吧,若说以前的他在朝廷只能算是微有地位,后人只能从史书的犄角旮旯才能好不容易把他给翻出来。
那么现在,他便可以明明白白的在史册上留下自己的名号,后世人打开大玄这一朝的史书,可以轻易翻到他贾政的名字!
所谓载入史册,莫不如是。
要是之后工部在自己的统领下,还能再干出点为天下百姓谋福祉的事,让自己名垂青史,那人生简直就算是圆满了……
继贾政之后,贾宝玉也说了几句诸如以后会经常回别院暂住,也可以相聚的话,哄回了贾母等人的情绪,贾母才想起该让贾宝玉早些休息。
于是令李纨等人送贾宝玉回园子。
……
第二日一早,探春便被王夫人叫了去。
开始她还有些担忧,以为是赵姨娘和贾环又有了什么事,然后才知道,居然是让她搬到贾宝玉的王府去,帮他署理婚期这一个月之内的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