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
嫡长女 作者:平仄客
第四百五十六章 离开和造势
京兆朝局中,因为北疆的真相尚未传来,反而有一种难得的宁静。
沈家最近似乎冷清了不少,下人们已经很少见到小主人们的嬉笑了,就连服侍小主人的奶娘侍婢们,也都不再出现了。
据说是小主人们感染了痘症,全部都被送到京兆庄子居住了。当然,这样的事情,只限于沈家后院内流传,外人并不知道沈家的这些小主人们,已经不在京兆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体会到老仆的好处了。沈家的仆从,资历最浅的,是长泰三十五年秋进来,都已经快九年了。
他们在沈家待的时间这么长,又加上沈家乃仁厚之主,他们对沈家也有了归属感。
有了归属感,就不会口疏,当然不会将主人家事情随便说出去。这也是外人觉得沈家严如铁桶的原因——他们根本就不能从沈家下人口中得到半点有用消息。
要送走沈庆德和沈余宸等人,沈俞氏和沈安氏,自都有千般不舍。可是她们知道,沈华善此举,是为了沈庆德他们着想,是为了沈家的将来。
是以对于沈华善的决定,沈俞氏和沈安氏都是支持的。虽然沈华善决定的事情,也轮不到她们反对,但是慈母之心,若真的有不同的想法,定会让大家都不愉快。
幸好,沈俞氏和沈安氏都是拎得清的人。尤其是沈安氏,表现让沈华善刮目相看。
这一次,她要送走三个孩儿,而且每个孩儿年纪都不大。但是沈安氏从头到尾,都很冷静。只吩咐着仆从准备好舒适马车,又吩咐奶娘婢女们准备好充足衣食,还重金聘请一位医娘跟随,直到出行的所有事宜都打点妥当了,她都没有半年难舍的神色。
年纪轻轻,却知道何谓取舍,且从容镇定,沈华善对这个孙媳妇甚是满意。
到了送沈庆德他们离开的那一日,沈安氏冷静的面容才终于有了丝变化,眼泪也来了。
沈庆德已经九岁了,像个小大人似的安慰着沈安氏:“母亲请放心,德儿会照顾好小叔和弟弟们的,请母亲不必顾虑。请母亲多保重。”
“……”沈安氏有些哽咽,身后事沈俞氏和沈胡氏等人,而沈庆恭这些小不点则是一脸懵懂,他们尚不知道,这一次要走得那么远。
“母亲请放心,况且这一路上,还有老师在旁,不会有事的。”
沈庆德已经很懂事了,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沈安氏放心。
果然,沈安氏在看到沈庆德身边的人时,心中的担忧这才少了些。
她没有想到,沈庆德先前拜的老师,会跟着他一起离开。这一份恩义,她和沈家都定必会铭记。
沈庆德的身边,站着的正是卫真。早两日,卫真以重病不能再任职有由,辞去了殿中丞一职。他的这个做法,让沈余宪和沈华善都震动不已。
“既为人师,怎么能让学生离开那么久那么远呢?不然怎么授业传道解惑?”
卫真这样轻描淡写地说道,打定了主意陪着沈庆德去岭南。他想得很简单,既然收了沈庆德这个弟子,就要好好教导他,况且殿中丞这个职位,他真的没有多大兴趣。
“我就把德儿托付给你了。”沈余宪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心中再次觉得,让儿子沈庆德拜卫真为师,是再正确不过的事情。
这场离别,因是秘而不宣,因而伤感在沈家没有持续太久。在沈庆德等人离去之后,沈家的后院是沉寂了不少,前院却一应如常。
沈庆德等人离去之后,沈华善就更加从容了。每日如常上朝下朝,处理着中书省的事务,还时不时去集贤殿看看那些年轻的官员们,脸上还是挂着那副和善的笑意。
就连面对着左良哲,沈华善也能呵呵一笑,仿佛完全不在意左良哲的补刀举动,有一日见到左良哲的时候,还说了这么一句:“左大人也是为皇上为朝堂着想,此是为公之举。以后沈某当和左大人携手,同为皇上分忧解难。”
大永历朝,中书令和门下侍中都是相互相成的,譬如韦景曜和申科,不但政见相同,私交也甚笃。
如今沈华善和左良哲分任这两职,倒有了差别,政见不一样,私交更说不上了。不过他们还是有一点相同的,那就是同样为景兴帝所忌惮。
左良哲听得沈华善这样说的时候,反而干笑了几声。他没有想到,事情会急转直下,兵部官衙再次出现的伤兵,令得沈华善和沈家,逃过了一劫,这令他懊恼不已。
沈华善看着左良哲的笑容,心中不由得有些好笑。左良哲以为灭了沈家,皇上就只能倚仗左家了吗?殊不知这才是左家的一条死路,尤其是在皇后怀有身孕的情况下,左家这样做,会死得快一点。
这真的是圆滑善钻的左良哲吗?他不可能不知道朝中势力平衡,才是皇上想要的。左良哲这么做,是心中有打算,还是不得已而为之?
很快,沈华善就知道左良哲这么做的原因了。原来,是和左良哲在陇右道为官的儿子左行安有关。
如流处的人,已经探听出,左良哲收到左行安的书信之后,在对待北疆局势这一事上的态度就变了,从原先的漠不关心,变成了一定要坐实谷大祖的死罪。
至于那封书信写的是什么内容,如流处暂且不知道,料定说的,必然是北疆的事情,不然左良哲不会有这个转变。
陇右道?陇右道在北疆边上,难道左行安知道了北疆发生什么事情?
“这个可能性不大,左行安只是陇右道一个中州刺史,又向来没有军中的资源,怎么会知道北疆的事情?”对此,叶正纯是这么看的。
“说得也是。陇右道观察使是丁文翰,为人实诚。若是知道了北疆出事,必定早已上报朝廷了。”
沈华善点点头,这样说道。丁文翰都不知道的事情,左行安怎么会知道呢?除非……左行安从什么秘密渠道知道了北疆出事。
秘密渠道,沈华善第一时间就想到了陇右卫大将军蒋博文。难道蒋博文和左良哲暗中连成一线?
先有蒋博文传来的紧急文书,然后有左良哲在京兆的加力,不会这么凑巧的。沈华善越想就越觉得是这么一回事。
看来,如流处要紧盯着蒋博文和左良哲的往来了。只是,蒋博文和左良哲怎么会联系上的?一个是陇右卫大将军,一个是门下侍中,实在想不出又什么勾连。
再说了,左家乃是当今皇上的外戚,蒋家乃是先帝的外戚,关键是景兴帝不是皇后所出。按理说,蒋家和左家,应该见了面都险阻之色才对的,怎么会联在一起了?
不管他们是为了什么联合在一起,沈家也要早有准备了。那些前去北疆的官员,还不知道会传回什么消息。若是……若是谷大祖勾结突厥属实,又或者是不好的事情,那么沈家必受牵连。
京兆的风向,必定要有所渲染了,先前交代给退之的事情,应该也在开始了吧?沈华善这样想道。
过了两天,京兆开始流行一个故事,说是流行,是因为似乎一下子,百姓就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而且都在说着这个故事。
而祥和大街的戏台班子,也临时改了戏目,将这个故事搬到了台上演出。铜锣敲打声中,戏子们将那一幕幕情节演得震动人心,直让看戏的百姓掉下了眼泪。
而京兆的茶楼酒肆,也都在当堂位置摆起了阵仗,请来了京兆最出名的说书人,来演说这个故事。醒堂木不住地响起,而茶客酒客们则是惊叹声不断,随着故事波澜而情绪起伏。
从富庶人家到贩卒走夫,从前院当家到后院夫人,都知道了这个故事,还有不少人喟叹道:“真是可怜,真是了不起……”
不管是惊叹还是落泪,都足可见这个故事感染力之深。能让京兆百姓如此动容的,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个故事,可以名之为《谷郑血泪史》,说的,就是安北都护谷大祖及其姻亲郑家在北疆的故事。
故事中,谷郑两家数代人,为了北疆的安定,为了大永的安定,镇守北疆几十年,并且付出了深重的代价。可是纵然是这样,谷郑两家的人,并没有放弃他们的使命,就算只剩下最后几个子弟,仍然坚守着北疆。
这个故事,以谷大祖为原型,却加了很多没有的情节,这才在京兆有如此大的反响。
比如谷鸿猷抚子别妻战死沙场的那一幕,赚了京兆多少百姓的眼泪;又比如谷大祖年少承家业,九战九立功的过程,令得多少百姓心中涌起万丈豪情;又比如儒雅副将郑闲千里突袭,斩杀突厥哈撒首领的场景,令得百姓们奋起喝了多少酒……
甚至,有百姓统计,谷郑两家为了守护北疆,总共损失了多少个家族子弟。十个……二十个……二十五个……
数字看起来是不多,但试想一下,一个家族当中,能有几个成年男丁?而且还是不断死去的那一种?这直直就是谷郑两家的血泪史啊!
这个故事真假夹杂,令得京兆百姓对从来都没有印象的安北都护谷大祖一下就熟悉起来,他们对谷郑家史,也能倒背如流。
当然,最令他们感怀的,乃是谷郑两家为北疆为大永立下的赫赫功绩,因为有谷郑在北疆,突厥不敢来犯!国有猛将忠臣,乃是百姓之福!
只是,这个故事传到京兆官员那里,就有人心情不太好了。
第四百五十六章 离开和造势